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6|回復: 2

[道学研究] 【庄子】杂篇卷1庚桑楚诗解3卫生之经抱一知止顺物自然能婴儿乎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9 1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篇卷1庚桑楚诗解3卫生之经抱一顺物自然儿乎
题文诗:
南荣趎也,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
十日自愁,复见老子.老子:汝自洒耀,
哉郁郁?然津津乎,中犹有恶.外韄者不,
可繁而捉,将内揵闭;内韄者不,而捉,
将外揵闭;外内韄者,道德,而况仿,
而行者乎?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问之病者,
能言其病,然其病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
大道譬犹,饮药病加,愿闻卫生,之经而已.
老子: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
能无卜笼,知吉凶乎?止乎?已乎?
能舍诸人,求诸已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
儿乎?子终日.嗥而不嗄,和之至也;
握而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也,
偏不在外.行不知之,居不知为,与物委蛇,
同其波是,卫生经已.南荣:至人,
之德已乎?老子曰非,是乃所谓,冰解冻释,
能乎?至人相与,交食乎地,交乐乎天,
不以人物,利害相,不相为怪,不与为谋,
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卫生经已.
曰是至乎?曰未也吾,固告汝曰:儿乎;
,不知所为,行不知之,身若槁枝,
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赤子童心,真情精诚.
【原文】
南荣趎请入就舍(23),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24),复见老子。
老子曰:『汝自洒耀(25),熟哉郁郁乎(26)!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27)。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28),将内揵(29);内韄者不可而捉(30),将外揵;外内韄者,道德不能持, 而况放道而行者乎!』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之,病者能言其病, 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之闻大道(31),譬犹饮药以加病也,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32)。』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33)?能勿失乎?能无卜笼而知吉凶乎(34)?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已乎(35)?能翛然乎 (36)?能侗然乎(37)?能儿子乎(38)?儿子终日而嗌不嗄(39),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40),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41),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42),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南荣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43),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44),不以人物利害相(45),不相与为怪(46),不相与为谋(47),不相与为事(48),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49)。』 曰:『然则是至乎?』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译文】
南荣趎请求就居弟子的馆舍受业,求其所好,弃其所恶,十天自感愁苦,再去见老子。
    老子说: 『你自己洗涤,为什么还忧郁不乐呢!然而心中还有恶的自然流露。缠护于外利害纷繁无从把握它,于是关闭内心以控制;缠护于内思虑就会产生缪结, 也无从把握它,于是关闭外物以杜绝其因缘。外内缠护的人,即使有道德也不能自己守持,何况是听任道德而行事的人呢!』南荣趎说:『屯里的人有病,邻人问他,病人能讲清自己的病情,能把病当作病,他的病还未达到病甚的程度。象我听了大道,好象吃药加重了病一样,我只想听听保身全生之术就够了。』
老子说:『保身全生之术,能弃多知而抱朴吗?能不丧失本性吗?能不占卜而知道吉凶吗?能不止于本分吗?能不再追求已经过去的东西吗?能舍弃于人而求之于己吗?能自由自在吗?能纯真无知吗?能象婴儿吗?婴儿整天号哭而喉咙却不哽塞嘶哑,这是和谐所至;婴儿整天握拳而手不曲拳,这是共守他的本性;整天睁眼而目不转睛,是心不偏向外求,行走不知所去的方向,停下来不知要做什么事情。因顺自然,随波逐流。这就是保身全生之术,』
南荣趎说:『那么这就是至人的道了吗?』答说:『不是。 这乃是所说的冰解冻释那样解除症结而使心性灵通的人能做到啊。那种至人,因顺自然而求食于大地,因顺自然而同乐于天。不因人事利害而纠缠, 不相互怪异,不相互图谋,不参与尘俗事务,自由自在而去,无知无虑而来,这就是保身全生之术了。』问说:『那未,这就是达到至道了吗?』答说:『没有。我曾告诉你说:「能象婴儿吗?」婴儿的举动不知干什么,行走不知所去的方向,身体象槁木枝而心灵象死灰。象这样,祸也不会到,福也不会来。 没有祸福,哪里还有人力的灾害呢?』
【注释】
(23)请入就舍:就居弟子之舍。
(24)自愁,自觉愁苦。
(25)洒濯(zhuó):洗涤。
(26)熟:通孰,何。郁郁:忧郁不乐的样子。
(27)津津:水自然外溢的样子。
28)韄(hǜ又读 huò):通护。
(29)揵(jian):同闭,堵塞,闭塞。
(30)缪(miǜ),通缪,纰缪,错误。
(31)若:如,象。
(32)卫生:卫护生命,保身全生。
(33)抱一:合一,抱朴。
(34)卜筮:占卜。
(35)舍,舍弃。
(36)翛(xiāo)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37)侗(d6ng)然:无牵无挂的样子。
(38)儿子:婴儿。
(39)嗥(hao):嗥哭。嗌(ài):咽喉哽塞。嗄(shà):嘶哑。
(40)掜(yì):拳曲,攥。
(41)瞚(shǜn):眨眼。
(42)委蛇(yi):随便应付。
(43)者,犹之。
(44)交,通邀,顺,循。天:自然。
(45)撄(yīng):纠缠,扰乱。
(46)怪:责怪。
(47)谋:谋划。
(48)事:做事。
(49)是,此。经:常道,道理。

hf772697 發表於 2025-4-2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庚桑楚》篇论卫生之经与至人之境诠解

《庄子·庚桑楚》此段对话,实为道家修养论之精要。南荣趎三问老子,由"洒耀自愁"至"卫生之经",终及"至人之德",呈现修道者由困惑渐入澄明之历程。老子以"婴儿"为喻,层层剖解养生真谛,其说可分三重义理:

一、破执之要:内外双遣
老子指南荣趎"津津乎犹有恶",直指其心仍有执着。所谓"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揭示凡夫不是逐外物而内闭,即是执内心而外隔。此说与《齐物论》"道隐于小成"相呼应,成玄英疏云:"韄者系缚之名",正是点破世人总落内外对待之窠臼。庄子学派主张"外内韄者,道德不能持",唯有超越二元对立,方契大道。

二、卫生之经:七问九能
老子提出"卫生之经"的实践纲领,以七问九能构建完整修养体系:
1. "抱一勿失"承《老子》"载营魄抱一"说,王弼注谓"专气致柔",即精神专一不离;
2. "无卜筮知吉凶"较《人间世》"占卜有所不当"更深一层,主张直觉体认;
3. "知止知已"合于《大学》"止于至善",郭象解为"各安其分";
4. "舍人求己"近孟子"反求诸己",但更强调超越人我分别;
5. "翛然侗然"状逍遥无系之态,成玄英释为"无系碍貌";
6. "能婴儿乎"为总纲,后文详释婴儿"和之至""共其德"的特质,与《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互证。

三、至人之境:冰解冻释
南荣趎误将"卫生之经"等同至人境界,老子以"冰解冻释"喻之,谓此仅破执之初效。真正至人"交食乎地,交乐乎天",较《逍遥游》"乘天地之正"更显平常心。其"祸福无有"说,非谓规避祸福,实乃《大宗师》"撄宁"之境——在纷扰中保持宁静。末句"身若槁木,心若死灰"出《齐物论》,此处特强调此非枯寂,而是"赤子童心"的至诚状态。

此段对话展现庄子学派独特的修养论:以破执为始,以婴儿为法,以平常为极。其说既不同于儒家"克己复礼"的伦理修养,亦有别于佛家"明心见性"的顿悟之道,而是通过"与物委蛇而同其波"的自然实践,达成"祸福无有"的超越境界。今人读之,于浮躁世风中,犹可体味"终日视而目不瞚"的专注之力,"行不知所之"的放下之智,诚为对治现代焦虑之良方。
蔡去 發表於 2025-4-11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庚桑楚》篇“卫生之经”义疏

南荣趎求道于老子,初未能解,十日自省而复见。老子察其心犹有滞碍,遂以“内外韄(束缚)”为喻:外物纷扰不可强执,否则心神内闭;内心纠结不可强解,否则外境愈锢。若内外皆受羁縻,纵持道德亦难解脱,况效仿道术者乎?南荣趎顿悟,譬若病者自知其疾,反非重症;而己闻大道如药不对症,反增其惑,故但求“卫生之经”(护养生命之常法)。

老子答以九问,层层递进:
1. 抱一守真:形神合一,不使离散。
2. 不假卜筮:内在澄明,吉凶自显。
3. 知止知已:止于本分,反求诸己。
4. 翛然侗然:无拘无碍,虚静通达。
5. 能如婴儿:赤子之心,天真未凿。

婴儿之喻尤精:其啼哭不哑,因气和无损;握拳不僵,因德性自然;终日视物不瞬,因神注于内。此即“与物委蛇,同其波”之境——行止无心,随顺造化。然此仅如“冰解冻释”,尚未臻至人境界。至人更进一层:食地之养,乐天之化,超脱利害,不撄人心,翛然往来于世间。

末段老子再申“婴儿”之旨:动若无知,行若无意,形如槁木,心似死灰。至此则祸福不侵,人灾何有?盖因赤子含德之厚,精诚纯粹,与道冥合。

按:此章以“卫生”为表,以“体道”为里。老子之答,实为修道次第:先解身心之缚(冰释),再返婴儿之真(守一),终至与天同乐(至人)。庄子借老子之口,阐发“顺物自然”之奥义,与《大宗师》“坐忘”、《应帝王》“浑沌”之说一脉相承。读者当于“能婴儿乎”四字深味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