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4|回復: 2

[道学研究] 【庄子】杂篇卷4外物诗解4无用之用至人游世不偏承意心有天游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1-28 16: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篇卷4外物诗解4无用之用至人游世不偏承意心有天游
题文诗:
惠子谓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始可,
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
容足耳;然则,而垫,致黄泉,
人尚有用?曰无用.庄子:然则无用,
之为用也,亦明矣.庄子:人有能游,
且得不游?人不能游,且得游乎?流遁之志,
决绝之行,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覆坠不返,
火驰不顾,相与,为君臣也,易世而,
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尊古卑今,
学者之流.以稀韦氏,之流,今之世夫,
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
情,而不失己,彼教不学,承意不彼.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口彻为甘,
心彻为知,知彻为德.道不欲壅,壅则哽,
不止则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天地,
其不殷盛,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
人则情假,顾塞其窦.胞有重阆,心有天游.
室无空虚,妇姑勃谿;心无天游,六凿相攘.
大林丘山,善于人亦,神者不胜.天游自然,
自然而然,空纳万境,虚室生白,情真义深.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1):『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2)。 夫地非不广且大也(3),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4),致黄泉(5),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译文】
惠施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无用处。』庄子说:『知道无用才能和他谈论有用。大地并非不广大,人所用的只是立足之地。然而把立足之侧的地方挖下去,挖到黄泉,人立足之地还有用吗?』惠施说:『无用。』庄子说: 『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明显了。』
【注释】
(1)惠子:惠施,宋人,庄子朋友,名家代表人物。【庄子】中多处有与庄子的辩论。
(2)始:才。
(3)夫地:一本作天地。
(4)厕:通侧。
(5)致:到。黄泉:本为地下水,又为人死葬地,或阴间。
【原文】
庄子曰:『人有能游(1),且得不游乎(2)?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3),决绝之行(4),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5)!覆坠而不反(6),火驰而不顾(7),虽相与为君臣(8),时也(9),易世而无以相贱(10)。故曰至人不留行焉(11)。夫尊古而卑今(12),学者之流也(13)。且以稀韦氏之流观今之世(14), 夫孰能不波(15)?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16),顺人而不失己,彼教不学 (17),承意不彼(18)。     
目彻为明(19),耳彻为聪,鼻彻为颤(20),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21)。凡道不欲壅(22),奎则哽(23),哽而不止则跈(24),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25),其不殷(26),非天之罪。天之穿之(27),日夜无降(28),人则顾塞其窦(29)。胞有重阆(30),心有天游(31)。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32);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33)。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译文】
 庄子说:『人若能优游自乐,哪有得不到自得自适的呢?人如果不能优游自乐,哪能得道自得自适呢?人流亡逃遁的心志,弃世绝尘的行为,唉, 那都不是真智大德以天下为己任的人!陷落而不返,火急而不顾,虽然相互易置君臣的位置,只是一时之间的事情。世代更替而不能因此相互轻贱。所以说,得道的人是能随世而行不固执的人。尊崇古代而鄙视当今是学者之流的短见。况且用狶韦氏的观点观察当今时代,谁能不偏波呢?唯有得道的人才能游心于世而不偏僻,顺乎人情而不丧失自己的本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学者承受教者的真意,不厚此薄彼。
眼力通彻为明,耳朵通彻为聪,鼻子通彻为膻,口舌通彻为甘,心灵通彻为智,智慧通彻为德。凡大道不能阻塞,阻塞就哽咽,哽咽而不止就违背,违背就产生众害。有知觉的物类靠天然气息,如果气息不盛,不是天的过失。天然气息贯通孔窍,日夜不减, 却是人为反而阻塞了自己的孔窍。胎胞里都有许多空隙,心灵当游于自然。 居室没有空地,婆媳相处就会争吵而责骂;心灵不游于自然,则六孔穴必然相互凌夺。大林丘山之所以善于留住游人,也是因为人们心神非常舒畅。  
【注释】
(1)能游:能优游自乐。
(2)不能游:不能自得自适。
(3)流遁:流亡逃遁。(4)决绝:弃绝尘世。
(5)至知:真智。厚德:大德。任:以天下为己任。
(6)覆坠:陷落,沉溺。(7)火驰,火急,火速。顾:返顾。
(8)虽:虽然。相与为君臣:相互换置君臣的位置。
(9)时:一时间。(10)易世,世代更替,相贱:相互轻残。
(11)至人:得道的人,境界至高无上的人。不留行:游行而不停留,随世变而行。(12)尊古而卑今:尊崇古代而鄙视当今,指不知世代变化的人。
(13)学者:指当时儒墨学派的学者等。
(14)狶韦氏:三皇以前的帝号。【大宗师】肩:『狶韦氏得之,以挛夭地。』
(15)波:偏波。
(16)游于世:与世俗同游。僻:偏僻。
(17)彼:指学者,狶韦氏。彼教不学:他们作为教者不知学。
(18)承意不彼:学者承受教者的意见而不敢违背他们。
(19)彻,通,贯通,透彻。下同。
(20)颤(shan):通
(21)知:这句中二个『知』均通智。
(22)壅:壅阻,阻塞。(23)哽,哽咽,哽塞
(24)跈(jiAn):通掺,违背。
(25)息:天地自然的气息。
(26)其:若,假使。殷:中,正。(27)穿,通。
(28)无降:无减。
(29)顾:回看。窦:孔穴。
(30)胞(bao):胎胞。重(chang):多。阆(lang):空、旷。
天游:游天,游于自然。(32)妇:儿媳。姑:婆婆。勃谿:争吵而责骂。
(33)六凿:六孔,实指耳、目、口、鼻、身、意。作喜、怒、哀、乐、爱、恶六情解实误,相攘:相争夺。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9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外物》篇论无用之用与至人游世之道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此诘难实未明道枢。庄子答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此语直指体用不二之旨——无用非真空,乃大用之基也。譬若大地广袤,人所践履不过容足;若掘足外之地至黄泉,立足之境反成悬危。惠子不得不承“无用”,庄子遂点破:“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此喻揭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玄机,恰如车毂中空方载轴,陶器虚处方盛物,无用实为妙用之本。

继而庄子论游世之道:“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人不能游,且得游乎?”至人之游,非遁世绝俗,乃“不僻”“不彼”之境。俗儒尊古卑今,如稀韦氏之民滞于旧章;至人则随世俯仰而不失其真,顺人情而不丧己志。此即“心有天游”之妙:耳目彻则为聪明,心知彻则为上德。若心灵壅塞,则六凿相攘,如室无虚空而妇姑勃谿;唯虚室生白,方纳万境。

文末“大林丘山之善”喻自然为精神栖所,暗合“天游”真义。至人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故能“不逐物迁,不守一隅”。无用之用,正为此逍遥之境开其牖户耳。

(全文计496字)

注:本文谨依《庄子》原文脉络,以“无用—天游—自然”为纲,融汇郭象“游外冥内”注义,兼采憨山“虚静为体”说,力求呈现庄学“即体即用”的辩证思维。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9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庄惠辩用析微】

惠子诘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对曰:“知无用,始可与言用矣。”此辩深契体用之旨。夫地之广袤,人所践者不过容足;若掘足外之地至黄泉,所余尚有用乎?惠子答“无用”,庄子遂明“无用之用”之理——足外之地虽不践,然无其承载,则足下亦无所立矣。此犹庖丁解牛之“无厚入有间”,无用者,正所以成其大用也。

继而论“游世之道”,庄子谓至人之游,“不僻”“不彼”:不僻者,随世委蛇而不滞于一方;不彼者,承顺人情而不丧我之真。譬如耳目心知,彻则通达,壅则生害。天道昼夜不息,而人心自塞其窦,遂使六凿相攘(耳目口鼻等感官争斗),如室无虚空则妇姑勃谿(争吵)。唯“心有天游”,虚以应物,方似大林丘山之毓秀,神与自然相契。

要之,庄子剖“用”之真谛,非止形迹可拘。无用者,实为用之本;游世者,贵在虚己存真。此中三昧,正合《逍遥游》“无所待”之旨,亦通《齐物论》“两行”之妙。学者当离形去智,观其渊默而雷声者,始得之。

(全文498字)

注:本文依《庄子》原文义理,以“无用之用”“天游虚静”为纲,融汇《人间世》《大宗师》诸篇思想,用典如“庖丁解牛”“虚室生白”皆暗合原旨,文风力求简古而义脉贯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