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8|回復: 1

[道学研究] 【庄子】杂篇卷5寓言诗解1卮言自然曼衍穷年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1-29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篇卷5寓言诗解1卮言自然曼衍穷年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题文诗: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
亲父誉之,不若非父;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己同则应,不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
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是为耆艾,
先矣,其又,经纬本末,期年耆者,
是非先也.人而为人,无以先人,无人道也;
人无人道,是谓陈人.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与言不齐,
言与不言,齐不齐也,故曰无言.无言,
终身言,未尝言也;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由,不可有由;然有,不然有由.
恶乎然也?由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不然.
恶乎可也?由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不可.
物有所然,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厄言日出,和以天倪,得其久!万物皆种,
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
是谓天均,天均天倪.天倪自然,自然而然,
有常有情,不言而言.始终不渝,真情常在.
【原文】
寓言十九(1),重言十七(2),卮言日出(3),和以天倪(4)。寓言十九,藉外论之(5)。亲父不为其子媒(6)。亲父誉之(7),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8), 人之罪也(9)。与己同则应(10),不与己同则反(11);同于己为是之(12),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13),是为耆艾(14),年先矣(15),而无经纬 本末以期年耆者(16),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17);人而无人道, 是之谓陈人(18)。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19),所以穷年(20)。
不言则齐(21),齐与言不齐(22),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23),终身言, 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24),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 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25)?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厄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26)!万物皆种也(27),以不同形相禅(28),始卒若环(29),莫得其伦,是谓天均(30)。天均者,天倪也。 【译文】
寓言十分之九,借重先哲的言十分之七,卮言天天讲,总合自然的分际。寓言十分之九,借别人论说。父亲不为自己的儿子做媒。父亲称赞儿子,总不如让别人称赞更可信服;别人说就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别人的过错。与自己意见相同就应和,不与自己意见相同的就反驳;同于自己的意见就肯定它,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就否定它。重言十分之七,为了终止争辩,因为这是年长者的言论。年长了,而没有治世本领通晓事理的端绪,以符合长者的厚德,就不算是年长才智。做人而没有先人的才智,就是无道的人;人没有人道,就是那称陈腐的人。卮言天天讲,合于自然的分际,因此发展变化,因而享尽天年。
 人都不说话就齐一, 齐一的无言与有言不同,说话与齐一无言也不同,所以虽然说话,不如不说。说无主见的言论,就是终身在说话,却象没有说话;即使终身不说话,却也未尝不说话。可有可的原因,不可有不可的原因;对有对的原因,不对有不对原因。怎样才算对的?对的就是对的。怎样才算不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 怎样去肯定?肯定那些肯定的。怎样去否定?否定那应当否定的。万物本来就有对,万物本来就有肯定,没有什么事物不对,没有什么事物不可肯定。 不是卮言天天讲,合于自然,还有什么能如它那样永恒持久呢!万物皆由种变化来的,以不同的形态相代替,始终象个圆环一样,不了解它的道理,这是所谓自然的变化。自然的变化就是自然的分际。
【注释】
(1)寓言:寄托他人说的话,如各篇中请多人物的对话皆为寓言,寓言并非文学故事之类,其中有真有假,广为说明道理。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真重的言论,一说借重先哲的言论。十七:十分之七。
(3)厄(zhi)言,无有成见的言论。厄:漏卮,古代盛酒的器皿。日出:随时而出现,天天说出来。
(4)和:合。天倪:自然的分际。
(5)藉:通借,外:外人,别人。
(6)亲父:亲生的父亲。不为其子媒:不为自己的儿子做媒人。意思是自己说不如别人说。
(7)誉之:称赞儿子。
(8)罪:罪过,过错。
(9)人:别人,他人。
(10)礼:赞同。
(11)反:反对,反驳。
(12)为:则,不同。
(13)已:通己。一说已为止。
(14)耆艾:六十为耆,五十为艾,泛指老年人。
(15)先:.长。
(16)经纬:纵横。本末,始终。经纬本来,皆指学习而言。期:期待。
(17)无人道:缺乏人道。
(18)陈人:陈死的人,陈腐的人。
(19)曼衍:发展变化。
(20)穷年:尽年,终其天年。
(21)不言则齐:不说话就齐一而无是非。
(22)齐:不言的齐。不齐:不同。
(23)言无言:说了没有主观成见的话。
(24)自:由。
(25)恶(wu)乎:怎么。下同。
(26)久:恒。
(27)种:种子。
(28)形:形式、形态。禅(shan):代替。相掸:新陈代谢。
(29)始卒若环:首尾相接象环。(30)天均,轮回,自然,循环往复,常在常再
『天均』【齐物论】作『天钧』。『均』通『钧』,仍以从『天钧』解为是。『钧』是做陶时在器下运转的轮盘,自然旋转以成器。『天钧』 即取其自然旋转之意。

猴子捞月 發表於 2025-4-7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庄子卮言之妙与天倪之和

《庄子·寓言》一篇,深究言道之旨,剖判“寓言”“重言”“卮言”三体,而以“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为归极。此非徒文字之巧,实乃道术之精微,学者当细参其义。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庄子言“寓言十九”,谓十言而九寓。何也?盖直言易陷于主观,借外物以喻理,反能超脱己见之蔽。譬如父不誉子,非疏其亲,乃避“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之偏执。人心恒执是非,寓言则破此固陋,使理通于众。

重言十七,耆艾不足恃
“重言十七”者,托先贤之言以自重。然庄子明言:年长未必达道。若耆艾无“经纬本末”之实,则与“陈人”无异。此斥世俗盲从权威之弊,强调“人道”在明理,非在齿序。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卮言如酒器,满倾则泻,空则仰,因物随变,不执一隅。庄子以卮言“日出”,谓其自然流露,与“天倪”(自然之分际)相和。万物本无绝对是非,“然于然”“不然于不然”,皆随其自性。卮言即破除言辩之对立,使“言无言”,虽终日言而未尝言,终日默而未尝默。此乃“齐物”之妙用。

天均天倪,道通为一
末段揭“天均”之旨:万物以不同形相禅,如环无端,莫得其伦。是非、可不可,皆相对而存。唯卮言因任自然,不滞于边见,故能“得其久”。此即《齐物论》“道通为一”之实践——以无执之言,照无分别之理。

结语
庄子之卮言,非徒言辞之术,实为体道之方。学者当悟:言默皆须合于天倪,不落两边,方见“终身不言未尝不言”之真谛。此中深意,岂可不深思而笃行哉?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