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0|回復: 0

[道学研究] 【列子】卷4仲尼诗解6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顺物自然至道真情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2-22 17: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4仲尼诗解6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顺物自然至道真情
题文诗:
尧治天下,五十,不知天下,治不治欤?
不知亿兆,愿戴已欤,不愿戴欤?顾问左右,
左右不知.外朝,外朝不知.在野,
在野不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谣曰: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喜问曰:谁教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
大夫,曰古诗也.还宫召舜,禅以天下,
不辞.关尹喜曰:在己无居,形物著.
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也,
物者也.物自违道,道不违物.道者,
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
道而,用视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
至道真情,真情遍在,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非有心者,
所能得远,非无心者,所能得近;默而得之,
性成之者,唯得之.知而亡情,能而不为,
真知真能.无知,何能情欲?不能,
何能?聚块积尘,虽无为而,理也.
【原文】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已欤,不愿戴己欤?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①,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②,莫匪尔极③,不识不知④顺帝之则⑤。』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⑥。』尧还宫,召舜,因禅以天下⑦。舜不辞而受之。
【译文】
尧治理天下五十年,不知道天下治理好了呢,还是没有治理好?不知广大百姓愿意拥戴自己呢,还是不愿意拥戴自己?回头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不知道。问宫外朝廷上的百官,他们也不知道。问不做官的百姓,他们又不知道。尧于是穿上百姓的衣服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游览打听,听到有儿童唱的歌谣说:『您养育我们百姓,没有不合您的准则。大家全都不知不觉,遵循着天帝的法则。』尧高兴地问道:『谁教你唱这首歌的?』儿童答道:『我们是从大夫那里听来的。』又问大夫。大夫说,『这是一首古诗。』尧回到宫中,召见舜,便把帝位让给了他。舜没有推辞便接受了。
【注释】

①康衢——衢,音 (渠)。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②立我蒸民——立,成。蒸,张湛注:『蒸,众也。』
③莫匪尔极——匪,通『非』。尔,你。极,准则。
④不识不知——犹言不知不觉。
⑤顺帝之则——则,法则。此句言顺应天帝的法则,以上四句诗,前二句今见于【诗·周颂·思文】,后二句今见于【诗·大雅·皇矣】。
⑥古诗也——张湛注:『当今而言古诗,则今同于古也。』古人把上古想像为最理想的社会,『今同于古』是对天下治理得好的赞扬。
⑦禅——音 (善),以帝位让人。张湛注:『功成身退。』

【原文】

关尹喜曰:『在己无居①,形物其箸②。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③。物自违道,道不违物。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视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满六虚④,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⑤。知而亡情⑥,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⑦。
【译文】
关尹喜说:『只要自己不执著,一切有形之物就会自然显著。这时事物的运动就会像水一样流畅,事物的静止就会像镜子一样平净,事物的反应就会像回声一样迅速,所以事物的道本来是顺应事物的变化的。只有事物违背道,道不会违背事物。善于顺应道的人,也不用耳朵,也不用眼睛,也不用体力,也不用心思;想去顺应道却又使用眼睛、耳朵、形体与心智去寻求,就不得当了。道看上去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使用它能充满上下四方,不用它又不知道它在哪里。也不是有心人能使它远离,也不是无心人能使它靠近,只有能以沉默去取得、顺应本性去成就的人才能得到它。懂得了而不去用情,有能力而不去作为,这才是真正的知、真正的能。发用无知,怎么会有情?发用无能,怎么会有为?不过是聚集起来的土块,积累起来的尘埃罢了。仅仅是无为,还不是自然的理。
【注释】
①居——固执,执著。张湛注:『汛然无系,岂有执守之所?』
②形物其著——张湛注:『形物犹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杨伯峻,『【庄子·天下篇】作「形物自著」。细味张注,似张湛所据本亦作「自箸」。作「其」者于义不长,或「为」字之讹误欤?』
③若——顺从。
④六虚——上下四方空虚之处。
⑤而性成之——俞樾:『「而性成之」当作「性而成之」。【汤问篇】「默而得之,性而成之」是其证。』性,本性,自然之性,此处指顺应事物的本性。
⑥亡——【集释】:『亡,北宋本、吉府本、世德堂本作「忘」。』
⑦虽无为而非理也——卢重玄解:『夫无为者而无不为也。若兀然如聚块、积尘者,虽则去情无为,非至理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