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卷3遏利诗解2贪货自亡用财自灭守志笃固秉节不亏 题文诗: 昔周厉王,好专利也,芮良夫也,谏而不入, 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必将有隧; 是贪民必,将败其类.王不悟遂,流死于彘. 虞公屡求,以失其国,公叔戌崇,贿以为罪, 桓魋不节,饮食见弑.此四者皆,以货自亡, 用财自灭.楚斗子文,三为令尹,而有饥色, 妻子冻馁,朝不及夕;季文子者,相佐四君, 马不饩粟,妾不衣帛;子罕归玉;晏子归宅. 此皆故能,弃利约身,无怨于人,世厚天禄, 令闻不止.伯夷叔齐,饿于首阳,白驹介推, 遁逃山谷,颜回原宪,公析哀因,馑于郊野, 守志笃固,秉节不亏,禄不能固,威势非移, 凡此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 礼义不班,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 是故虽有,四海之主,弗能与之,方名列国, 之君不能,与之钧重;守其志于,一庐之内, 而义溢乎,九州之外,信能立乎,千载之上, 而名传乎,百世之际.取财必义,义薄云天. 情真义深,真情所至,名传千古,情通宇内.
《原文》
昔周厉王好专利〔1〕,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2〕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隧〔3〕;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死于彘〔4〕。虞公屡求以失其国〔5〕,公叔戌崇贿以为罪〔6〕,桓魋不节饮食以见弑〔7〕。此皆以货自亡,用财自灭〔8〕。楚斗子文三为令尹,而有饥色,妻子冻馁,朝不及夕〔9〕;季文子相四君,马不饩粟,妾不衣帛〔10〕;子罕归玉〔11〕;晏子归宅〔12〕。此皆能弃利约身〔13〕,故无怨于人〔14〕,世厚天禄〔15〕,令问不止〔16〕。伯夷、叔齐饿于首阳〔17〕,白驹〔18〕、介推〔19〕遁逃于山谷,颜、原、公析〔20〕因馑于郊野,守志笃固〔21〕,秉节不亏,宠禄不能固,威势不能移〔22〕,虽有南面之尊〔23〕,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24〕,挠志如芷,负心若芬〔25〕,固弗为也。是故虽有四海之主弗能与之方名,列国之君不能与之钧重〔26〕;守志于(一)〔27〕庐之内,而义溢乎九州之外,信立乎千载之上,而名传乎百世之际〔28〕。【注释】
〔1〕见周语。
〔2〕毛传序云:“桑柔,芮伯刺厉王也。”
〔3〕“隧”旧作“遂”。按:班禄篇作“隧”,与今诗同。○铎按:初学记一引诗亦作“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遂”即“隧”之省借。’
〔4〕周语。
〔5〕桓十年左传。
〔6〕定十三年左传。
〔7〕哀十四年左传云:“宋桓魋之宠害于公,公使夫人骤请享焉,而将讨之。”“弑”当为“讨”。王先生云:‘公羊昭廿五年传:“昭公谓子家驹曰:季氏为无道,僭于公室久矣。吾欲弑之何如?”是上杀下亦可谓之“弑”也。’
〔8〕老子云:“多藏必厚亡。”楚语云:“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铎按:以、用互文。史记货殖列传:“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是其例。 〔9〕“子文”旧作“文子”。楚语云:“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楚策:‘莫敖子华曰:“令尹子文,朝不谋夕。”’
〔10〕成十六年左传云:“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杜注:“二君,宣、成。”襄五年“季孙行父卒”,传云:“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疏云:“行父以文六年见经,则为卿久矣。宣八年仲遂卒后,始文子得政,故至今为相三君也。”此云“四君”,盖幷文公数之。○铎按:此疑本作“三君”。古三、四字皆积画,故多相乱。昭三年左传:“陈氏三量。”晏子春秋问下篇同,外篇误作“四量”,是其例。
〔11〕襄十五年左传。
〔12〕昭三年左传。按:“宅”与夕、帛韵。○铎按:此三字在铎部,与德部之“色”亦可合韵。班固窦将军北征颂落(铎部)、服(德部)协,是其例。
〔13〕老子云:“绝巧弃利。”吴语云:“身自约也。”汉书王莽传云:“克身自约。”论语云:“克己复礼为仁”,马融注:“克己,约身也。”皇侃疏云:“言能自约俭己身。”
〔14〕礼记中庸云:“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郑注:“无怨,人无怨之者也。”论语云:“放于利而行,多怨。”
〔15〕论语云:“天禄永终。”
〔16〕“止”疑“亡”。○铎按:周语中:“令闻不忘。”韦注:“言德及后代也。”问、闻,亡、忘并古字通用。或曰:即诗“令闻不已”。
〔17〕论语。 〔18〕诗小雅。
〔19〕僖廿四年左传。
〔20〕颜回、原宪、公析哀也。史记游侠传云:“季次、原宪,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季次,哀字也。
〔21〕尔雅释诂云:“笃,固也。”○铎按:“笃固”见交际篇。
〔22〕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固”疑“回”之误,“回”犹“移”也,昭卅一年左传云:“不为利回。”逸周书官人解云:“深导以利,而心不移。”或云:“固”读为“蛊文夫人”之“蛊”,惑也。○铎按:作“回”是也。“回”字盖涉上“固”字而误。
〔23〕易说卦传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24〕“班”与“辨”通。孟子云:“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5〕“负”当是“熏”。易艮九三:“厉熏心”,马融注:“熏灼其心。”汉书路温舒传云:“虚美熏心。”按“熏”说文作●”。●、负字形相近。○铎按:“负心”与“挠志”相对。挠,曲也。负,背也。两句即“挠如芷之志,负若芬之心”,倒之以使“殆”与“芷”、“班”与“芬”协韵耳。篆书“熏”字与“负”形远,汪说失之。
〔26〕荀子儒效篇云:“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室,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礼记投壶郑注:‘“钧”犹“等”也。’
〔27〕空格程本作“一”。○铎按:程本是也,当据补。
〔28〕孟子云:“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