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0|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7政理诗解6自奉菲薄赏罚必适令行不乱畏民言信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6-9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武王问之,治国何如?太公对曰:贤君之治,
其国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
不以私善,以害公法,其赏赐不,加于无功,
刑罚也不,施于无罪,不因喜赏,不因怒诛,
于害民者,有罪必罚,进贤举过,其必有赏,
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
不幸宫室,以费国财,不多观游,台池疲民,
亦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
国无流饿,之民此也,贤君治国.王曰善哉!
文王又问,治国所贵.公曰贵法,令之必行,
则治道通,通则民利,则君德彰!不法天地,
君随世欲,所著为法,令出必乱.武王问曰:
为国数更,法令者何?太公对曰:为国而数,
更法令者,不法法也,以其所善,为法者故,
令出而乱,乱则更法,群邪成俗,是故以其,
法令数更.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行,
而民亲上?曰使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
布令信而,不食其言.成王又曰:其度安在?
尹佚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
尹佚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
不善则雠;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
夙沙之民,自攻其主,归神农氏.此老子之,
所明知也,若何无惧?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注释源自【六韬逸文.治国】
文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匿,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
文王曰:『善哉!』
【六韬文韬2盈虚】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婬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橼、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粮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共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译文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杂熙攘,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其所以这样,是什么缘故?是由于君主贤明与不肖所致呢?是因为天命变化自然递嬗的结果呢?』
太公回答说:『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民众顺服。所以,周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在天命的变化。』
文王问道:『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道他为贤君。』
文王问道:『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太公回答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作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奇异的物品,不珍视古玩宝器,不听婬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裘御寒,用粗布蔽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征发劳役而耽误民众耕织。约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贪念,用清静无为治理国家。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其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其俸禄。民众中孝敬长者、慈爱晚辈的给予敬重,尽力农桑的予以慰勉。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节操,用法制禁止邪恶诈伪。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进行惩罚。赡养鳏寡孤独,赈济遭受天灾人祸之家。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则是十分俭朴,征收赋税劳役微薄。因此,天下民众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
文王说:『伟大呀!帝尧这位贤君的德行。』
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更也。』
注释源自【六韬逸文.治国】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治国之所贵。』
太公曰:『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太利,太利则君德彰矣!君不法天地而随世欲之所著以为法,故令出必乱。乱则复更为法,是以法令数变则群邪成俗,而君沈于世,是以国不免危亡矣。』
文王问太公曰:『人主动作举事,善恶有福殃之应。免神之福无?』
太公曰:『有之。主动作举事,恶则天应之以刑,善则地应之以德,逆则人备之以力,顺则神授之以职。故人主好重赋敛、大宫室、多游台,则民多病瘟,霜露杀五谷,丝麻不成。人主好田猎□弋,不避时禁,则岁多大风,禾谷不实。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民,五谷不滋。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则日月薄蚀,太白失行。故人主动作举事,善则天应之以德,恶则人备之以力,神夺之以职,如响之应声,如影之随行。』
文王曰:『善哉!』
成王问政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不食言。』王曰:『其度安至?』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之,不善则雠也;夏、殷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其无惧也?』
注释源自【淮南子】卷12应道训: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仇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故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译文:周成王向太史佚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使百姓亲附我?』尹佚回答说:『用民要适合时宜,而且要恭敬谨慎地对待他们。』成王接着问:『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敬慎呢?』尹佚说:『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热爱你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起来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这民众的力量呢?』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人们所畏惧的,也不能不畏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