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3|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5指武诗解3士卒亲附内治正外王师三忘视死如归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7-26 16: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春秋之记,国家存亡,以察来世,其国虽有,
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倘士卒不,
亲附不可,战胜取功.晋侯获韩;楚子玉得,
臣败城濮;蔡不待敌,而众溃故,语曰文王,
而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轸不能,战不教卒;
造父王良,不御弊车,不作之马,趋疾致远;
虽羿逄蒙,亦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
强弱成败,之要故在,乎附士卒,教习而已.
内治未得,不可正外,本惠未袭,不可制末,
是以春秋,先记京师,而后诸夏,先录诸华,
而后夷狄.及周惠王,以遭乱世,继先王体,
强楚称王,诸侯背叛,欲申先王,之命一统,
天下不先,广养京师,以及诸夏,以及夷狄,
内治未得,忿则不料,力权得失,兴兵征楚,
而师大败,撙辱不行,为天下笑.幸逢桓公,
以得安尊,内治未得,不可正外,本惠未袭,
不可制末.将帅受命,军吏毕入,北面再拜,
稽首受命.天子南面,而授之钺,东行西面,
而揖之乃,示弗御也.故受命而,出忘其国,
戎忘其家,闻枹鼓声,唯恐不胜,忘其身也,
故其必死.其虽必死,不如乐死,其虽乐死,
不如甘死,其虽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
视死如归,此之谓也.一人必死,十弗能待;
十人必死,百人弗待;百人必死,千人不待;
千人必死,万人弗待;万人必死,横行天下,
令行禁止,王者之师.舍生忘死,向死而生.
春秋记国家存亡,以察来世,虽有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士卒不亲附,不可以战胜取功。晋侯获于韩;楚子玉得臣败于城濮;蔡不待敌而众溃。故语曰:『文王不能使不附之民;先轸不能战不教之卒;造父王良不能以弊车不作之马,趋疾而致远;羿逄蒙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故强弱成败之要,在乎附士卒,教习之而已。』
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袭,不可以制末,是以春秋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华而后夷狄。及周惠王,以遭乱世,继先王之体,而强楚称王,诸侯背叛,欲申先王之命,一统天下。不先广养京师,以及诸夏,诸夏以及夷狄,内治未得,忿则不料力,权得失,兴兵而征强楚,师大败,撙辱不行,大为天下笑。幸逢齐桓公以得安尊,故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本惠未袭,不可以制末。
注释本惠:指本土的惠政
将帅受命者,将帅入,军吏毕入,皆北面再拜稽首受命。天子南面而授之钺,东行,西面而揖之,示弗御也。故受命而出忘其国,即戎忘其家,闻枹鼓之声,唯恐不胜忘其身,故必死。必死不如乐死,乐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义死,义死不如视死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待也;千人必死,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死,横行乎天下,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沙坡 發表於 2025-3-28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兵道三要论

《说苑·指武》此章深阐兵道三要:士卒亲附为胜战之本,内治修明乃正外之基,忘身殉国乃将帅之极。三者相济,方成王师。

一曰"士卒亲附"。晋侯获韩、楚子玉败北、蔡师未战先溃,皆证"坚甲利兵不如附众"之理。造父不能御弊车,羿蒙难用弱弓,喻指将帅之能终赖士卒用命。此与《孙子》"上下同欲者胜"暗合,所谓"附士卒"非徒施小惠,要在明赏罚、同甘苦,使三军如臂使指。

二曰"内治正外"。周惠王欲申王命而败于楚,恰证"本惠未袭,不可制末"之诫。春秋笔法先京师后夷狄,非独尊王攘夷,实昭示治国如筑台,必自基始。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内政不修而忿然兴师,犹无基之台欲凌云,其倾必速。

三曰"三忘死节"。将帅受钺之礼,天子南面而授,示专阃外之权;将帅西面而揖,表"弗御"之信。至此境界,"忘国""忘家""忘身"非谓弃忠孝,乃臻"乐死"之境。昔吴起为卒吮疽,李广与士共饮,皆所以激扬此志。然"乐死"尤贵"乐生",《司马法》云"人言凶言凶",惟爱兵如子,方能使人赴义如饴。

此三要者,实为千古兵家枢机。今观战国以降,凡百胜之师,未有不本于此而能立功于外者。读史者当于此三复致意焉。

(全文4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