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91|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20反质诗解3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先质后文此圣人务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8-23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禽滑厘问,于墨子曰:锦绣絺纻,将安用之?
墨子曰恶,非吾用务.古有无文,者得之矣,
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
衣裳细布;当此之时,黻无所用,务在完坚.
殷之盘庚,大先王室,改迁于殷,茅茨不剪,
采椽不斲,变天下视;当此之时,文采之帛,
将安所施?夫品庶其,非有心以,人主为心,
苟上不为,下恶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于,
天下故化,隆于其时,成名于今.且夫锦绣,
絺纻乱君,之所造也,其本皆兴,于齐景公,
喜奢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而犹几,
不能胜之.奢安可穷?昔桀纣为,鹿台糟丘,
酒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
金玉珍玮,妇女优倡,钟鼓管弦,流漫不禁,
天下愈竭,身死国亡,为天下戮,非惟锦绣,
絺纻用耶?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珠者,
不得卖也,珍宝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
得珠者其,则不得粟,得粟者其,则不得珠,
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
墨子乃曰:诚然恶在,事夫奢也?长而无用,
好末淫非,圣人所急.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为之可长,行之可久,先质后文,此圣人务.
滑厘曰善.真情质朴,大道至简,非奢非侈.!()
禽滑厘问于墨子曰:『锦绣絺纻,将安用之?』墨子曰:『恶,是非吾用务也。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当此之时,黻无所用,而务在于完坚。殷之盘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迁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斲,以变天下之视;当此之时,文采之帛,将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为心,苟上不为,下恶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时,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锦绣絺纻,乱君之所造也,其本皆兴于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夫奢安可穷哉?纣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妇女优倡,钟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卒身死国亡,为天下戮,非惟锦绣絺纻之用耶?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禽滑厘曰:『善。』
参考一『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参考一译文饮食必须常常吃饱,然后才能进一步去要求精美;衣服必须常常穿暖,然后才能进一步去要求华丽;起居必须常常安宁,然后才能进一步去要求欢乐。做事要有长远打算,要有持久准备。首先要求本质实用然后再追求形态华美。这是一切高明的人考虑问题。
参考二『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参考二译文墨子对禽滑厘打比方说,假设遭遇荒年,给你一颗随侯之珠,一钟粟,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你选择哪一种?禽滑厘说,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于是总结说,人民吃饱,才会进一步讲究美食。身上穿暖,才会进一步讲究华丽衣衫。居住安定,才会进一步讲究居住的逸乐。这样,才能长治久安。首先应该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要,然后才能谈到文饰美化,华丽逸乐。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熊委 發表於 2025-4-7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反质篇墨学要义发微

刘向《说苑·反质》所载墨子与禽滑厘之对谈,实为墨家尚质去奢思想之精要表述。墨子曰"先质后文,此圣人之务"一语,道出了先秦墨家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基本判断,其思想脉络可作三重解析。

一、历史维度中的尚质传统
墨子举夏禹"土阶三等,衣裳细布"与盘庚"茅茨不剪,采椽不斲"为典范,揭示上古圣王"完坚"胜于"文采"的治国之道。此说与《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相印证,构成墨家"法夏"思想的历史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特别强调"品庶以人主为心"的示范效应,此与《墨子·兼爱》"君说之,故臣为之"的上下互动观一脉相承,体现其政治哲学中"上行下效"的实践逻辑。

二、现实批判中的反奢立场
针对齐景公"喜奢忘俭"的案例,墨子揭示"锦绣絺纻,乱君之所造"的本质。晏婴虽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的史实,恰说明《墨子·辞过》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警示意义。其论纣王"锦绣被堂"而"身死国亡"之祸,与《尚书·泰誓》"沉湎冒色,敢行暴虐"的谴责形成互文,共同构建起先秦思想界对奢靡误国的集体记忆。

三、价值选择中的实用理性
"随侯珠与粟"的着名设问,彰显墨家功利主义的价值排序。禽滑厘"取粟救穷"的选择,印证《墨子·鲁问》"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的实践准则。墨子提出的"食必常饱而后求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三阶段论,不仅与《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相通,更发展出"为可长,行可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先质后文"的主张实为对儒家"文质彬彬"说的重大修正。

墨学此论在当代尤具启示:在物质丰裕时代,当警惕"流漫不禁"的消费主义;在文化创造领域,需铭记"完坚"先于"文采"的本末之序。刘向将此篇编入《反质》,正是对西汉中期"竞于奢靡"风气的深刻反思。墨家这种"大道至简"的智慧,对于构建适度、可持续的现代文明,仍不失为一剂清醒良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