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6|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8封建诗解3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才何世无人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0-12 16: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8封建诗解3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才何世无人题文诗:
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著述之家,多守常辙,
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淳欲以,百王之季,
行三代法,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
俱为采地.是以结绳,之化行于,虞夏之朝,
用象刑典,治刘曹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
锲船求剑,未见萁可;胶柱成文,弥多所惑.
徒知问鼎,请隧有惧,霸王之师;白马素车,
无复藩维,之援不悟,望夷之衅,未堪羿浞,
之灾既罹,高贵之殃,宁异申缯,之酷此乃,
钦明昏乱,自革安危,守宰公侯,非成兴废.
且数世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
各家殊俗,诸国异政,强以陵弱,众以暴寡,
疆场彼此,干戈侵伐.狐骀之役,女子尽髽;
崤陵之师,只轮不返.斯盖略举,一隅其余,
不可胜数.陆士衡方,规规然云:嗣王委其,
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天下晏然,以治待乱.
斯言谬也!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才,
膺共治寄,刺举分竹,何世无人.然后至使,
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
曹元首方,区区然称:与人共其,乐者人必,
忧其忧也;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也.
岂容以为,分封侯伯,同其安危,任之牧宰,
殊其忧乐?斯言至妄!至治共治,与贤共治,
共治至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让能.
【原文】
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淳①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②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锲船求剑,未见萁可;胶柱成文,弥多所惑。徒知问鼎请隧,有惧霸王之师;白马素车,无复藩维之援。不悟望夷之衅,未堪羿、浞之灾;既罹高贵之殃,宁异申、缯之酷。此乃钦明昏乱,自革安危,固非守宰公侯,以成兴废。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陵弱,众暴寡,疆场彼此,干戈侵伐。狐骀之役,女子尽髽;崤陵之师,只轮不反。斯盖略举一隅,其余不可胜数。陆士衡方规规然云:『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天下晏然,以治待乱。』何斯言之谬也!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刺举分竹,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曹元首方区区然称:『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

【注释】
①浇淳:浇,社会风气浮薄。淳,质朴敦厚。
②五服:虞、夏制,王城之外四面各五百里叫甸服,甸服之外又各五百里叫侯服,侯服之外又各五百里叫绥服,绥服之外又各五百里叫要服,要服之外又各五百里叫荒服。五服即指甸、侯、绥、要、荒。
【译文】
然而,得失成败各有其本身的原因,而写书的人大多墨守成规,分辨不出古今的差别,弄不明白时代风气虚伪与淳厚的区别。想在众多朝代之后,实行夏、商、周三代的办法,将天下五服之内的国土全部分封给诸侯,千里王畿也都分给卿大夫做采地。这是要在虞舜、夏禹的时代实行上古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在汉魏时代推行远古象刑法典,这样的做法,必定造成纪纲松弛、社会混乱。刻舟求剑是行不通的,胶柱鼓瑟更是弹不出乐章。大家只知道楚庄王问鼎的蛮横和晋文公想得到王者葬礼的野心,惧怕霸王的军队,秦王子婴白马素车投降汉高祖时,没有诸侯出来援助。未能从望夷宫秦二世被弑事件中有所领悟:像夏朝后羿推翻太康、寒浞杀害后羿所带来的灾难,更是不堪回首;魏朝的高贵乡公遭遇的杀身之祸,与周幽王被申侯与缯勾结犬戎所杀那样悲惨的遭遇,是谁也不愿碰上的。这都是帝王自己昏乱,自己把自己由太平引向覆亡,与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没有关系。皇室一旦建立,几代之后,逐渐衰微,原来作为屏障的诸侯,都变成仇敌,以至于各诸侯家庭传统不一样,国家政治各自不同,以强凌弱,以众侵寡,彼此互相攻城夺地,干戈相见。狐骀之战使邾国妇女全部用麻束发送葬;崤陵之战,秦军全军覆没,连一只车轮也未能返回秦国。这里只略举数例,其余的不可胜数。
陆士衡却一本正经地写道:『继位的国君虽然抛弃九鼎而出逃,凶恶的外族占据了京城,但天下却太平无事,终究会扭转乾坤,化乱世为太平。』这话真是荒谬透顶。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用贤能,用贤良的人才,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分别担任刺史、太守。哪个朝代没有贤良的人才?任用这些贤才做官,就会使土地呈现祥瑞、上天赐予宝物,百姓就会称颂国君为人民的父母,把朝廷奉为神明。而曹元首却说什么:『与人(指诸侯)能共享其乐的,人必为他(指君主)分忧;与人能共享安逸的,人必能为他解难。』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他们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这是何等荒谬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