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刁子曦 【文献出处】
【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经学解释】
文者,其义通乎易。【说文解字序】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此之谓象形及指事。象形者,非象其形,而取象摹形之谓也。法乎天地万物,或摹其形,犬豕弓矢羽足是也;或取其象,水火云气甲乙是也。指事者,盖取象之别支也,取有形之象属之象形,取无形之象属之指事,一二上下本末是也。
字者,合文而成,或会其意,或倚其形,或拟其声,或类其事。许祭酒别其类为三:一曰形声,一曰会意,一曰转注。形声者,以声为名,取形明义,呀吖杞檵鼗汝是也。会意者,合其文字之形,或兼或偏而取各部之义,休闲尘雷寒暑是也。转注者,百虑殊途皆能同归一致,彼此得辗转相注者是也。若清晴倩靓之归于青,青者美也,美在水曰清,在日曰晴,在人曰倩,在所见曰靓;又若论伦轮纶之归于仑,仑者次第也,次第在言曰论,在人曰伦,在车曰轮,在丝曰纶。所出者若牙,所归者若轴,轮转无穷而不离其宗,彼此相通,此之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辗转相注者也。
文字之用,或直取本义,或引申旁通,其常也;或假借它义,其变也。凡假借,无端者,云白是也;有迹者,来麦是也;原无本字者,七我是也;原有本字者,亖之借为四是也。
凡此种种,皆所以表意者也。不论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凡所言所指所思所想皆得付诸文字,其精微玄奥处或有所不达,而其平常日用处匹夫匹妇可擅也。
中国辽阔,又兼四海,南北异域,东西殊途,方言已不相通,夷语更需重译。然而旣得同文,虽东瀛南越之人共坐,笔谈则无碍也。又华夏百千年以降,声腔之流变早已面目全非,而典籍之传承得以一仍旧迹,文字不随音韵而转。故文字者,不赖音韵而可以传情通旨者也。
【现代阐释】
文字是相对独立于语音的表意系统。文字表意通常不依赖于发音如字典中收录之有义无音之字,又如甲金文中许多明知其义而不知其音的字,字形也不因发音变化而更改如方言甚至外语的不同发音并不影响字形的一致。
语音极其善变——无论时间尺度还是空间尺度上都只能维持相对很小范围的一致。而文字拥有强大的保守性,因为在众人学习和运用文字之时始终会以源远流长的经典和通行天下的文书为准绳,偶然出现的局部差异会不断的被弥合,使得天下始终拥有共通且去古不远的文化交流传承。因此,文字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令跨越千年、远隔万里之人可以凭借墨迹彼此心领神会。且文字独立表意之能,更能实现跨语种的交流,譬如朝鲜、东瀛、南越之地,其语言不同于中国,然其历史上的典籍却多以中国文字写就,今日读来不异乎中国之作。
相较而言,自迦南甚至更早以降,西方已不再拥有文字,仅仅保留了character记音符号系统。其同一个词的spell拼写形式不仅因方言发音而分殊,亦随着语音的历史流变而变化。 譬如the,之前为þe近古英语,千年前则为 se阳性、 seo阴性、þæt中性,更可以追溯到原始印欧语词根so-,而sa梵语、ha波斯语、so盖尔语、ho古希腊语亦为其在各地方言发音下的不同拼写。再如brother在古英语、日耳曼语、拉丁语、古法语、立陶宛语、古教会斯拉夫语、希腊语、梵语、吐火罗语中的spell以拉丁字母转写的形式依次为:broþor、brothar、frāter、frere、broterēlis、bratrū、phratér、bhrā́tar、procer。
由于没有文字,只有character,spell随音而转,自然更谈不上书同文,则各地之人以其方言写就的书面著作由于语音的不通便无法被他处的人顺利阅读。如果再考虑到各地所采用的characters往往也多有分殊如ha以波斯字母书写为آن,phratér以希腊字母书写为φράτερ,则跨地域的交流更是鸿沟天堑阻隔。由于没有文字,文化的一统和公众认同被局限在同一方言范围之内,很难突破——因为对于大众而言,旣然彼此说话听不懂,书写内容也看不懂,那凭什么还认为大家是同族同种呢?畅通无阻的交流是大一统的基础,当各地的文献著作都各自为政的进行书写创作时,久而久之方言将各自发展为独立的语言,而文化也在阅读交流的隔膜下彼此渐行渐远。微小的差别逐渐被放大为鲜明的特征,彼此趋异,西方文化不可避免的陷入与邻为壑和碎片化,且其过往亦屡屡出现割裂和断层。
没有文字,则古今音变、语种、方言都将带来文化的割裂。而文字,则能跨越方言、语种、古今音变而促成文化的大一统。
作者简介刁子曦先生。姑苏人氏。幼好读书。涉猎繁杂。不求甚解。稍长。追慕文正范公之志。乃自号忧乐斋。初游于杂艺。躭读玩乐。后觉无本不足以自立。方尊华夏故道。尝客居长安。为赞礼以化民成俗。且以为果腹之艺。其间与朋友切磋琢磨。蒙师长箴规砥砺。始治经典。卽解多年之惑。久而欲罢不能。业易学。兼诗礼。稍涉小学。志欲遍习群贤。亦恐泥于偏狭。遂游学四方。求访明师。尝承青睐。忝列教席。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以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