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餘論 本文的研究證明,關於【論語】『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可以有幾點結論:該章所反映的並非孔子之真實人生經歷;該章並非孔子所作;該章是偽作,其題旨是為世人或後人提供理想化的修養進階模式,為學者立範;該章的思想要害在於『不逾矩』。 在有了這幾點結論之後,有幾個問題被凸顯出來:1.該章是誰人所偽造?2.偽造這樣一個似乎完美的人生進階,目的何在?3.應該如何評價該章的歷史影響?本文無意再就這些問題做具體考察,進一步的研究俟之學界。 筆者想說的是,該章作者的確是心機頗深,並深深貽誤後學。這段以孔子之口說出的人生求學修身之經歷,或曰『一生學歷』,是以真實的人生經歷之面目出現的,是孔子年譜。正如前文所引李顒【四書反身錄】所言:『此章真夫子一生年譜也。自敘進學次第,絕口不及管閥履歷事業刪述,可見聖人一生所重惟在於學,所學惟在於心,他非所與焉。』此章作者就是要給人以這樣的錯覺:聖人看待人的一生,所重唯在於學,唯在修身,修身養性是人生第一要事。這種唯重修身進學的人生導向,以孔子的面目出現,產生了極大的欺騙性,把後世中國學子都引入了空談修身的歧途,把中國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道德修養方面而脫離開對社會實踐和對大自然的關注。 其更壞的影響是,它被後來的專制王權所利用,發展出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特殊路徑,即通過控制人心去實現大一統政治的穩定。修身的最終目的是『不逾矩』,而『不逾矩』的最高境界是治心,徹底剷除私慾,『破心中之賊』,中國歷史上的社會控制,所走過的就是這樣一條控制人心,改造人心,不准人們有感性慾望追求,不准人們獨立思考的思想專制之路。而且所謂的孔子修養經歷證明,只要自覺地去踐行,去按照40、50、60以至暮年這一進階模式去嚴格地修煉自己,就一定可以走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實現類似聖人的人生目標。 原文載於【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作者:李振宏,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