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2|回復: 1

[其他] 【逸周书】卷12程典解诗解慎德躬恕选官明训美不害用于安思危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16 17: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书】12程典解诗解慎德躬恕选官明训美不害用于安思危
题文诗:
维三月既,生魄文王,令六州侯,奉勤商
,用宗谗,震怒无疆,诸侯不娱,逆诸文王.
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余体民,
无小不敬,若毛在躬,拔之,无不省也.
政失患作,作而无备,死亡不诫,诫在往事,
备必慎之,备思,思地慎制,思制慎人,
思人慎德,德开制成,开乃无患.慎德躬恕,
恕以明德,真情,当天慎下.下为上贷,
力竞以让,让德乃行.慎下必先,翼上上中,
立而下比,争省和顺;携乃争之,和乃比之.
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顽,顽乃害上.
选官明训,顽民乃顺,慎守其教,小大有度,
以备灾寇.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
利其守务.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士之子不,
知义,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足给官;
族不乡别,不可入惠.为上不明,为下不顺,
耻.轻其行多,其愚不知.慎地为图,
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
爱其农时,修其等列,务其土实.差其施赋,
设得其宜,宜协其务,务应其趣.慎用必爱,
工攻其材,商通其财,百物之与,鸟兽鱼鳖,
无不顺时.生穑省用,不滥其度,津不行火,
薮林不伐,牛羊,尽齿不屠.美不害用,
用乃思慎,必慎,不意多享,用寡立亲,
用胜怀远,远格迩安.于安思危,与始思终,
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与老思和,不备无违,
无违严戒.戒慎恐惧,善始善终,始终真情。
题解:程,即『周王宅程』之程,地名。典,法也。作于程,故名程典。此篇讲为官之道,为官应遵循的法则以及如何治理土地与对待民众。
【原文】维三月,既生魄,文王令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商王用宗谗,震怒无疆,诸侯不娱,逆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余体民,无小不敬,若毛在躬,拔之痛,无不省。政失患作,作而无备,死亡不诫,诫在往事,备必慎,备思地,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慎德必躬恕,恕以明德,德当天而慎下。下为上贷,力竞以让,让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争省,和而顺;携乃争,和乃比。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乃顽,顽乃害上。故选官以明训,顽民乃顺,慎守其教,小大有度,以备灾寇。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入惠。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慎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修其等列,务其土实。差其施赋,设得其宜,宜协其务,务应其趣。慎用必爱,工攻其材,商通其财,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穑省用,不滥其度,津不行火,薮林不伐,牛羊不尽齿不屠。美不害用,用乃思慎,□备不敬,不意多□,用寡立亲,用胜怀远,远格而迩安。于安思危,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与老思和,不备无违,无违严戒。』
【译文】
三月十五日,文王集合六州的诸侯要去服事商朝。商纣王听信崇侯虎的谗言,愤怒不已。这就惹得诸侯不高兴,就归附于文王。文王不忍背负商朝,就作【程典】,以之命令司徒、司马、司空三吏。说道:
帮助我体察民情,不要因为事小而不重视。如同毛发在身,拔它会痛,不得不仔细。政事失误就有灾难发生。发生灾难而无准备,就会死亡,所以不能不警戒。用往事警戒将来,准备一定要谨慎。慎重对待土地之事,就要考虑到土地;慎重对待制度的事,就要考虑到制度;慎重对待人事,就要考虑到人。慎重对待道德,道德才能通达;道德通达,才没有忧虑。
慎重对待道德,必须亲身实践以己度人,以己度人可以明德。道德合乎法度而使下属顺从,下属会成为上司的代理。大家尽力争着谦让,谦让的美德就会流行。使下属顺从;必须上司要自重。上司无是非,下属就结党。消除争斗才会和顺。闹矛盾就有争斗,一团和气就会结党。结党就无从治国,不治国就无从选拔贤才。无贤才,百姓就会凶顽,凶顽就会危害上司。所以,选择官吏要他们晓明训教,顽民就会顺从。谨慎地遵从教化,使尊卑贵贱有度,以防备天灾外寇。协和他们的三族,稳定他们的四援,明确部伍的轮流候望,操练好他们的武备,保卫他们的山川,沟通他们的水陆交通,以便利于防务。
士大夫不参与务工经商。商人资财不厚,工匠技艺不巧,农夫不尽力务农,便不能治理。士大夫之子不懂得义,就不能培养好下一代。工匠不集中居处,就不足以供给官府。族人不分属各乡,就不能使之和顺。做上司的不明智,当下属的不会顺从,就不知耻丑,行为轻率,愚昧增多,十足无知。
慎重对待土地,就必须画成地图,标明它的物产。察看土地的好坏,量出它的高低。利用好池塘水沟,珍惜那农事季节。制定土地的等次,致力于它的物产。区别土地的租赋,多少要制定得当。租赋得当以合于农民的耕种,耕种得顺应他们的意愿。
谨慎所用,一定要珍惜。工匠治理手中的材料,商人交易他们的货物,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长。生爱惜之心必节省财用,不会超过限度。草木滋生之时不放火,树木成林不砍伐,牛羊齿牙不全不宰杀。土地尽其力就不求最美,美以不妨害使用为限度,使用权时就想到要谨慎。所有的准备都得认真,不要去想多多享用。财用少可安定亲人,财用多可召来远人。远人到来,近处人就会安宁。   
在安宁之时要想到危难,在开头之时要想到终了,在靠近身时要想到防备,在远方之时要想到近处,在年老之时要想到多动……不止这些啊,不要违背,要严加戒备。
【分段释意】
【原文】维三月,既生魄。文王令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商王用宗谗,震怒无疆。诸侯不娱,逆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
【释意】那年三月十五日,周文王号召六个地域的诸侯,去朝觐殷商朝廷,表达顺从拥戴商帝国的诚意。商帝王听信宗族诸侯的谗言,对于异姓诸侯的朝贡,心生忌惮而恼怒。由此,让这些异姓诸侯更加依附周文王,并蓄意反叛殷商而推举姬周称帝。周文王不愿意背叛殷商,从而流传下来周文王告诫公卿幕僚的文书记载,这就是【程典】。

【原文】曰:『余体民,无小不敬。若毛在躬,拔之痛,无不省。政失患作,作而无备,死亡不诫。诫在往事,备必慎,备思地。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
【释意】周文王是这样说的:『我体恤民众生活的艰辛,只要事关民生的大小事,我都会谨慎对待。这就像身体上的毛,拔那根都疼,无论这些毛长在哪里,亦无论拔掉多少。政治上的忧患得失,必定是在具体运作中。任何有所作为,必须要有防范导致死亡的戒备。戒备要以往事为鉴,懂得了戒备前车之覆,才会有举手投足前的谨小慎微,才会有因地制宜的就事论事。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建章立制,最主要的是所针对的一定是具体人群。凡管理并制约人们的行为,必在于慎重树立和推崇什么样的德行,一旦能被众人认可的德行公开确立后,各种治理国家的措施,才得以正常推行,而不会事与愿违、后患无穷。

【原文】慎德,必躬恕,恕以明德,德当天而慎下。下为上贷,力竞以让;让,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争省,和而顺。携乃争,和乃比;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乃顽,顽乃害上。故选官以明训,顽民乃顺,慎守其教,小大有度,以备灾寇。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
【释意】所谓谨慎德行,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以己量人,这就是恕。恕是地德的本质,恕德要尊上,是指其言行作为,必须要顺应天道规律;恕德要慎下,是指其言行作为,必定是民众效仿的准则和榜样。所谓下是上的经济基层,即下面要谦让选举最具备恕德者居上位,这如同人们要向上帝祖宗供奉最珍贵物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惠顾庇护。所以,谦让选举真正有德行的人,恕德才能得到推行。能够让人们推崇敬畏的恕德,必定会有天道的呵护,也必定符合中正公允的天道皇极标准,并成为人们公认的行为规范。在中正公允规范行为下,人们不会有极端的争胜斗狠,进而才会和谐温顺相处。相反,失去了中允的行为规范,人们必定拉帮结伙,相互争胜斗狠,使那些气味相投者簇拥汇聚而朋比为奸。一旦帮派林立,必定各自横行牟利,天下随之失去统一有效治理,进而民众失去推崇举荐的德行标准,由此奇志稗行滋生,犯上作乱频仍。所以,国家治理首先要明确选官制度,如此才能理顺乖张奇异的民间行为;其次,国家必须谨慎建章立制的示范教育作用,无论何等大小举措,必须中规中矩,并经得起推敲质疑,以免招致内忧外患的蜂起。凡国家治理天下,必须拥有熟练军械的常规部队,在山川重地设立军事要塞,不仅为了确保水路交通的时刻顺畅,而且为了保障国家防御的始终安全。

【原文】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入惠。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释意】凡从事国家管理时务的官员,自士大夫起始,严令禁止参与商业活动;凡官员子弟如果没有道义德行者,即可剔除世袭官员行列。凡服务国家的行业百工人员,必须家传族居,如果工匠族群人数不足以保证技艺传承,就不能再列入国家组织编制;如果工匠族群杂居难辨,就不能再享受政府津贴扶持。如果国家上层组织的头头脑脑一直混沌不清晰,其下属部门必定乱作一团,不仅美丑好坏不分,甚至黑白香臭都可以完全颠倒,而且下层不敬畏上层言行,天下必定遍布愚昧无知。

【原文】慎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修其等列,务其土实。差其施赋,设得其宜,宜协其务,务应其趣。【释意】管理国家之所以要知晓各处地理风貌,并且还要因地制宜,源于国家统治其地域,必定有所利益索取。所以,必须衡量统治区域的地产作物多少,评价其优劣长短所在;同时,明确其地势高低,熟知其山川沟壑,根据其物产种类,制定贡品税收等次,从而推进和规范其地方经济类型。要依据地域不同,制定不同等的贡品税收标准,其中的等次划分必须符合地况时宜。凡国家制度和与地方协议,必须符合实际情况,这些管理制度才能顺应人心并相映成趣,而不会是遭到各方抵触,以至于形同虚设。

【原文】慎用必爱,工攻其材,商通其财,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穑省用,不滥其度,津不行火,薮林不伐,牛羊不尽齿不屠。土勸不极美,美不害用。用乃思慎,O备不敬,不意多O。用寡立亲,用胜怀远,远格而迩安。【释意】人们特别爱惜一件物品,才会格外小心对待。各种行业百工的特殊性(特长),就在于他们熟悉各自深加工材料的特质品性。商人的目的和作用,就是通过倒手买卖,从中获得差额利益。植物、鸟兽、鱼鳖能够生长繁衍,都必定有适宜他们自身特征的地域环境。所以,治理国家必须要懂得节俭省用,而不能肆意浪费、挥霍无度。湿地不要随意燎原,树林不要乱砍滥伐,没有长大的牛羊不要屠杀。土地不能为了丰产丰收而毫无节制开垦耕种,凡生活用品不要有超出一般需求的过度装饰雕琢。日用消费和公共行为都需要三思而后行,没有足够生活储备,不要大肆祭祀宴乐,如果事前没有节制性警觉,遇事难免挥霍无度。只有抚恤鳏寡孤独,才能举国亲密如家;只有用心把身边时务处理得当,远方的人们才能归心似箭;只有笼络安抚远方的人心,才会有身边环境的更加舒服安心。

【原文】于安思危,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与)老思行(和)。不备(无违),无违严戒。』
【释意】生活安逸之时,要考虑可能潜在的危机。遇事开始之际,要考虑可能的终极后果。生活当下时,思虑务必全面;瞻望远方时,斟酌眼下如何行动。和有生活经验的年长者在一起,要了解学习他们以往的经验教训。所以,作为治理国家的公卿臣僚,务必谨记和时刻警觉的是:不要去做没有准备的事情,遇事不要只从一个角度或方位思考问题,要在多角度多方位上去对比分析和反复思考,甚至就是要有逆向思维才行。
龚秋 發表於 2025-4-8 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程典解》政教思想发微:慎德躬恕与周初政治伦理建构

《逸周书·程典解》作为文王训诫三忠之辞,展现了周初政治哲学中"慎德"与"躬恕"的辩证关系。开篇"若毛在躬"之喻,以身体发肤之痛喻指民生疾苦,实为"敬德保民"思想的具体化呈现。《尚书·康诰》"若保赤子"与此互为表里,共同构成周人"体民"政治观的核心意象。文王提出"备必慎之"的治理逻辑,形成"思地→慎制→慎人→慎德"的闭环思维,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推衍路径,与《周易》"观物取象"的认知方式一脉相承。

"慎德躬恕"作为全篇枢要,其深层意涵值得玩味。郑玄注《周礼》释"恕"为"如心",此处"恕以明德"实为推己及人的德性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德当天而慎下"的命题将天命观与民本思想绾合:天道下济而光明(《易·谦》),人道卑而上行,故"下为上贷"的让德精神,实为《周易》"裒多益寡"思想的政治实践。这种上下互济的伦理结构,在"翼上中立而下比"的表述中得以具象化,与《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形成跨时空呼应。

选官制度的设计尤见深意。"比事无政"至"顽乃害上"的因果链,揭示周人对官僚异化的警惕。其解决路径"选官明训",通过"慎守其教"实现"小大有度",与《周礼》"以教祗德"的制度设计异曲同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不杂于工商"的职业伦理规范,这种四民分业的构想,较《管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的论述更为源始,可视为先秦社会分层理论的雏形。

经济治理思想中蕴含生态智慧。"差其施赋"的赋税原则与《禹贡》"任土作贡"相承,而"津不行火"等生态保护条例,较《礼记·月令》"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的记载更早体现"顺时"理念。这种"美不害用"的适度开发观,与《孟子》"数罟不入洿池"共同构成先秦生态伦理的话语体系。

篇末"于安思危"的警句集群,通过六组"思"字句式形成强烈的修辞张力。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是《周易》"安而不忘危"的先声,更在"远格迩安"的政治愿景中,展现出"慎始敬终"的治理智慧。值得注意的是,全文以"真情"作结,将制度理性回归至情感本体,这种德性政治的话语建构,为理解周人"明德慎罚"(《尚书·康诰》)的治理思想提供了重要注脚。

《程典解》的价值不仅在于记载周初制度,更在于其呈现的"德—制—人"三维治理模型。这种将道德自觉、制度理性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的思维模式,对后世《大学》"明德新民"的思想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堪称先秦政治哲学的重要原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