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3|回復: 0

[其他] 青云读史: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3-1 15:4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青云读史: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只看题目,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在骂他,其实我是在夸他,因为他认为贫富两极分化是好事,而且身体力行地推动两极分化。如果中国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自然不能抹灭他的功劳。他曾经说过,『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他对工人农民没有感情,工人农民只不过是他眼里的牛马,是推动GDP增长的耗材。他曾经说过,『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他敢这样说以至于敢这样做,是建立在他是少数可以享乐的人的基础上。作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只要自己过上了奢华的生活,还管什么老百姓的死活呢?他曾经说过,『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在他看来,富了就是成功了,不管钱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都不能骂,只要骂,就是仇富。所以他才理直气壮地说,『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如果国有资产没有流到自己手里,有人会这么说话吗?所以我很理解他,小偷肯定认为有人家里失窃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
   他说,『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这就好比是小偷认为,为什么有人穷呢?因为穷人仇视小偷,如果人人都当小偷,不就都富起来了吗?问题是,没人干活赚钱,人人都当小偷,大家都去偷谁呢?国有资产流失,只可能流失到少数人手上,不可能流失到所有人手上,这是傻子都能懂的道理。
中国人从来不仇富,因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凭自己的双手劳动合情合理合法赚来的钱,只会被周围人尊重。只有那些靠偷靠抢富起来的人,才会被群众仇视,因为他们偷来的抢来的,都是本来属于群众的钱。只不过他们偷抢的手段非常高明,美其名曰国有资产流失是正常的。
他还说,『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怪不得以前免费住房免费医疗免费上学最后变成了三座大山呢,原来是为了让人们有危机感,然后去好好工作。他认为福利社会让人没有危机感,这样会养懒汉。
前几天我写毛主席设计的高福利下的竞赛制度,很多人也在后台给我留言说这样会养懒汉,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脑子。高福利不是所有人一步到位的,方向是最终所有人实现免费住房,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中,先给谁后给谁,给谁位置好的,给谁位置差的,给谁大户型,给谁小户型,要看谁给国家和集体做出的贡献大,先享受就要努力做得比别人贡献大,这就是竞赛。
经济学家们反对高福利,是因为高福利下没有人能暴富,没有人能强迫别人出卖肉体和灵魂。只有贫富差距足够大,穷人足够穷,才会有人被迫出卖肉体和灵魂,而那些暴富起来的人就成为这些肉体和灵魂的消费者。以前是免费的福利,现在是要用肉体和灵魂去换,这在演艺圈表现得最为明显。要想有戏拍,先跟导演睡,活活把以前的人民艺术家搞成了高价鸡。为了房子,为了治病,为了上学,处处都会被人用高价胁迫,被逼无奈之下,就必须得委屈自己。穷人不但要出卖自己,还要拼低价出卖自己,这就是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竞争。经济学家们反对工人农民拥有高福利,但是自己却享受着高福利,赤裸裸侮辱大众的智商。
   现在的人也都被经济学家洗脑洗傻了,他们不是要求让没有高福利的人实现高福利,而是要求让高福利的人取消高福利。人人都羡慕体制内,却忘记了以前人人都是体制内,厂长根本就没有权力开除工人,他们居然不要求回到以前的福利保障,而是要求取消其他人的福利保障。我不希望我和别人一样幸福,我只希望别人和我一样惨,这就是被洗脑后的思维。
   这不就是经济学家希望的吗?经济学家成功地分化了大众群体,让大众群体产生了撕裂,陷入了内斗。只有大家一起努力让所有人享受到高福利,大家才能团结起来。如果一部分人不主张自己高福利的权利,还要求剥夺别人的高福利,那么就不可能团结起来。
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家,如果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但是观察现实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家的理论的的确确都变成了现实,这说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实践经济学家们的理论。只能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他教出来的学生真的是太出色了,完整地践行了他的理论,并把他的理论变为了现实。
专家的建议很多,但是老百姓对专家的看法已经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专家不要再建议了,专家的建议都是打着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的旗号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如果专家们的建议都被采纳了,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了。专家啊专家,闭嘴就是对老百姓最大的善意。专家们的确可怕,但是专家们的学生更可怕,你知道这个专家的学生都是谁吗?
济世 發表於 2025-4-19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厉以宁先生经济思想的几点商榷

厉以宁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其学术观点确实存在值得深入探讨之处。笔者以为,学术讨论应当建立在完整把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而非断章取义地截取只言片语。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厉以宁先生关于"适度收入差距"的论述,本质上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绝对平均主义提出的矫枉之论。他在《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强调,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但这种差距应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谓"拉大差距"的表述,实则是针对当时僵化的分配体制而言。

其次,关于社会福利的讨论,厉先生主张的是"可持续的社会保障",这与完全否定福利制度存在本质区别。他在《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中明确指出,社会保障体系应当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这种观点与当下强调的"共同富裕要量力而行"的政策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

值得思考的是,厉先生提出的"三次分配"理论(市场分配、政府调节、道德分配),恰恰为缩小贫富差距提供了系统性思路。他晚年更强调通过教育公平、慈善机制等途径实现社会流动,这些主张与其被曲解为"支持两极分化"的立场相去甚远。

历史地看,任何经济转型期都难免出现阵痛。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问题简单归因于个别学者的理论,既不符合学术讨论的规范,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我们今天反思改革历程,应当秉持辩证态度,既看到成就,也正视代价,在历史语境中理解理论演进的复杂性。

《周易》有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经济政策的制定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多元价值中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这或许是我们今天讨论厉以宁学术遗产时,最应秉持的学术态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