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0|回復: 1

[其他] 贾谊【新书】卷10服疑诗解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人定其心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3-28 19:3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贾谊【新书】卷10服疑诗解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人定其心
题文诗:

衣服疑者,是谓争先;泽厚疑者,是谓争赏;

权力疑者,是谓争强;等级无限,是谓争尊.

彼人也者,近则冀幸,疑则比争.是以等级,

分明国则,下不得疑;权力绝尤,臣无冀志.

故天子之,于其下加,五等已往,以为臣例;

臣於下加,五等已往,则以为仆.仆亦臣礼,

然称仆不,敢称臣者,以尊天子,避嫌疑也.

制服之道,必取至适,至和予民,至美至神,

进之帝境.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

故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异,

则旗章异,则符瑞异,则礼宠异,则秩禄异,

则冠履异,则衣带异,则环佩异,则车马异,

则妻妾异,则泽厚异,则宫室异,则床席异,

则器皿异,则饮食异,则祭祀异,则死丧异.

是故高则.此品周高,下则周下.加人者也,

品此临之,埤人者也,品此承之.迁则品此,

者进绌则,品此者损.服贵周丰,而贱周谦,

贵贱有级,服位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

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僭则诛.建法习之,

设官牧之,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其贵贱,

望其章而,知其势使,人定其心,各着其目,

故众多而,天下不眩,传于远而,天下识之.

卑尊已著,上下已分,人伦法矣.于是主之,

与臣犹若,日之与星.臣不几冀,可以疑主,

贱不几冀,可以冒贵.下不凌等,则上位尊;

臣不踰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乱无由生.

【原文】

衣服疑者,是谓争先;泽厚疑者,是谓争赏;权力疑者,是谓争强;等级无限,是谓争尊。彼人者,近则冀幸,疑则比争。是以等级分明,则下不得疑;权力绝尤,则臣无冀志。故天子之于其下也,加五等已往,则以为臣例;臣之於下也,加五等已往,则以为仆。仆则亦臣礼也,然称仆不敢称臣者,尊天子,避嫌疑也。

    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异,则旗章异,则符瑞异,则礼宠 异,则秩禄异,则冠履异,则衣带异,则环佩异,则车马异,则妻妾异,则泽厚异,则宫室异,则床 席异,则器皿异,则饮食异,则祭祀异,则死丧异。故高则此品周高,下则此品周下。加人者品此临之,埤人者品此承之。迁则品此者进,绌则品此者损。贵周丰,贱周谦,贵贱有级,服位有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僭则诛。建法以习 之,设官以牧之,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使人定其心,各着其目,故众多而天下不眩,传远而天下识只。卑尊已着,上下已分,则人伦法矣。于是主之与臣,若日之与星。臣不几可以疑主,贱不几可以冒贵。下不凌等,则上位尊;臣不踰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则乱无由生。

【注释】

1尤:过失;过错。2冀志:希冀之心。3几,通『冀』。

没有希望;不可希求。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9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书·服疑》礼制思想发微

贾谊《新书·服疑》篇以"奇服文章,以等上下而差贵贱"为核心,系统阐述了礼制服饰的等级规范与社会治理之关系。其要义有三:

一、 疑生争,定分止争
"衣服疑者,是谓争先"四句,揭示等级模糊则引发权力争夺。贾子深谙人性"近则冀幸,疑则比争"之特质,故强调"等级分明,则下不得疑"。此与《荀子·王制》"明分使群"思想一脉相承,皆主张通过礼制确立差序格局以维系社会稳定。

二、 服制即政制
篇中列举二十余项"异制"(名号、旗章、宫室等),实为"礼有等差"的具体化。尤重"五等臣例"制度:天子臣五等,臣复臣五等,形成"仆不敢称臣"的层级避讳。此制以服饰器用为符号载体,使抽象权力关系具象化,与《周礼·司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互为表里。

三、 中和之美与政治秩序
"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体现儒家"文质彬彬"的礼制美学。贾子将"至美至神"的服饰艺术与"进之帝境"的政治理想结合,既承《礼记·玉藻》"服之衷也"的修身传统,更发展出"人定其心"的治理智慧——通过视觉化的等级符号内化秩序意识。

此篇之价值,在于揭示汉初礼制重建中"以器载道"的实践路径。贾谊将服饰体系提升为"明尊卑、章物采"的政治语言,为董仲舒"正名号"思想先导,亦开《白虎通义·衣裳》制度先河。其说至今犹启示我们:文明演进中,物质符号与精神秩序的建构始终相须为用。

(全文4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