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货殖列传】诗解1育之以时用之有节庶物蓄足四民分业交能易作安居乐业 题文诗: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皂隶, 抱关击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 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大,贱不逾贵. 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辩其,土地川泽, 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 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 用之有节.草木未落,斧斤不得,入于山林; 豺獭未祭,罝网不得,布于野泽;鹰隼未击, 矰弋不得,施于徯隧.既顺时而,取物然犹, 山不茬蘖,泽不伐夭,蝝鱼麛卵,咸有常禁. 是故所以,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蓄足功用, 如此之备.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 夙兴夜寐,以治其业,相与通功,易事交利, 俱赡非有,征发期会,远近咸足.故易经曰: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道辅,相天地宜, 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莫大乎圣.此管子谓;古之四民,不得杂处. 士相言仁,谊于闲宴,工相议技,巧于官府, 商相语财,利于市井,农相谋稼,穑于田野, 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父兄之教, 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 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服虽见,奇丽纷华, 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 是以欲寡,事节财足,不争于是,在民上者,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 谊而贱利.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 之大略也.四民分业,交能易作,礼义纯朴. 【原文】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僣大,贱不得逾贵。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辩其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罝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徯隧。既顺时而取物,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蝝鱼麛卵,咸有常禁。所以顺时宣气,蕃阜庶物,蓄足功用,如此之备也。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相与通功易事,交利而俱赡,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易】曰『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谓也【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谊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注释】 1后以财成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出自【易经】中"天地交,泰"的卦象辞: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意思是说:
在乾(天)、坤(地)两个卦互相感应的时候,"泰",就产生了。这时君主就可以利用这种感应来成就天下大道的德行,辅佐、辅助和顺应天地的规律法则与适宜时序的变化而治理天下百姓。 2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语出【易经·系辞上】。生产出物品以供享用,设立工种使工匠制成器具,为天下人谋取利益,做这些事情,没有超过圣人的了。说明发展生产经济,造福于天下,是圣人的大业。功:通『工』,指用人力制成某种器物。 【译文】 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于是辨别土地、河流、湖泊、丘陵、沃地、平原、洼地等不同的地理条件,教导百姓种植和畜养技术;这样,人民用于生活和殡葬的用品,包括五谷、六畜、鱼、鳖、鸟、兽、柴草、木材、器械等各种物资,都生产出来了。生产要按照一定的时令,消费也要有所节制。在草木的叶子没有凋落时,不能进入山林砍伐;在农历正月前,不能到江湖打鱼;在农历九月前,不能到田野捕兽;在农历匕月前,不能到小路边上捕射飞鸟。除了要顺应时令生产外,还不能在山裹砍小树,在湖边割嫩草,不能捕捉幼小的虫、鱼、兽,不能采集鸟蛋。这是为了顺应时令气候,使各种生物得以繁殖兴旺。这样做就可以充分发挥自然的功效,使各种财物贮备富足。然后,士农工商各自依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治理自己的产业,相互交换:工作成果,满足了各自的需要。这样,并没有对于民间人力和物力的额外征发,而远近地区财物都很充足。所以,【周易】上说:『君主用政令裁度自然的变化,辅助天地的所宜,教导万民从事生产,』『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这是圣人的伟大之处』,就是这个意思。 【管子】说:古代的士、农、工、商四民,是不许杂居的。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议论仁义,工匠在官府裹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市场上相互议论财利,农民在田野中相互议论农事。他们从早到晚从事一种职业,不会见异思迁。所以,他们父兄的教导即便不严格,也能教好子弟;其子弟纵使不劳苦也能学会本领。他们各安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虽然见到奇异和华丽的物品,因为不适于他们的习俗,也不会接受,这就好像西北地区戎族、狄族和东南吴越地区在风俗习惯上不能融合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欲望少而事情简单,财物充足而没有争夺。于是统治者再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所以庶民就有廉耻而且讲礼貌,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造就是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治理国家的概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