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0|回復: 0

[儒家文化] 保持兄弟姐妹之间的深情厚谊,要靠什么?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6-10 17: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保持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保持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法昭禅师曾经写过一首诗,描写兄弟姐妹之间的深情厚谊。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兄弟姐妹就像一棵大树,从同一个树根长出不同的枝杈。兄弟姐妹长大之后,各自有发展、事业,这就叫做『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兄弟姐妹在相处时,千万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忍让而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手足之情、骨肉之情。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孔子教导弟子首重德行,其次是言语,然后是政事、文学。由此可见,如何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坚持自己的想法又不伤害别人非常重要,这也是一种艺术。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这里就非常有感触。逢年过节,兄弟姐妹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突然发现哥哥姐姐的头上多了白发、脸上多了皱纹,确实是『一回相见一回老』,还有多长时间能够相处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所以,人要懂得惜缘。古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有缘分的人不可能相聚在一起。既然有缘,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互相帮助、互相呵护,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只要能够守住『忍』字,便相安无事。『忍』,上面是『刃』,下面是『心』。当心上有一把刀刃来割,自己都能处之泰然,不起怨恨心,这叫做『忍』。假如别人说一句不好听的、比较直接的话,自己都不能忍受;别人稍微怠慢、不礼貌,自己就不高兴,那么自己的忍辱功夫就是一点都没有。『弟兄同居忍便安』,对于陌生人的侮辱、诽谤尚且能容忍,对于弟兄之间的言语,稍微直接、过分一点,又怎么会忍让不了?『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要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就引起争讼,把兄弟送上法庭。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现在长大成家了,也都有了孩子,而孩子之间也成为兄弟姐妹,如果上一代之间做到了兄友弟恭,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下一代就能从上一代人身上学到如何相处。所以,要给儿孙做好的典范。

虽然传统文化已经三、四代人没有讲了,但是从自己的父辈、祖辈身上还可以看到兄友弟恭的榜样。像我的母亲,在兄弟姐妹里是老大,旧社会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所以她早早离开家,到外面工作。但是她从没有忘记照顾父母和两个弟弟,自己有好东西舍不得用,而是留给弟弟、弟媳用,这让他们非常感动。每次回老家见到弟弟、弟媳时,他们对我的母亲都尊重有加,特别受欢迎。而上一代人能够友爱兄弟姐妹,也无形中为下一代人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树立了榜样。我们兄妹三人也是同甘共苦,这就是上一代人言传身教的结果。

历史上,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很多。唐朝时期,唐英公李勣虽然贵为仆射,但他在姐姐病重时亲自烧火、煮粥,以至于不小心烧到胡须。姐姐看到后就劝李勣:『你贵为仆射,下面有很多奴仆、婢妾都可以供你使唤,何必要亲自动手为我煮粥呢?』李勣说:『我亲自为您煮粥,并不是因为没有下人可供使唤,而是想到姐姐和我的年纪都已经很大了,我们的时日都有限,虽然想长久地为姐姐煮粥尽我的一点心意,又能有多少次呢?』人们评论说:『古称孝子爱日,若英公之奉姊亦可谓爱日者矣。』什么是『爱日』?古代的孝子非常珍惜时日,知道父母年老日衰,在世间不会太长久,就特别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想方设法侍奉双亲。像唐英公李勣侍奉姐姐,也可以称得上是爱惜时日。古人的这些行谊提醒人们,行善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行悌也不能等,要趁父母、兄弟姐妹都还健在,还有机会时,多给予关爱。

〖孝经〗中说:『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侍奉兄弟能够友悌,随顺之心就可移于对待长辈。『顺』,随顺。古人接着评论说:尽孝道的,其心和;能修悌道的,其心顺。能孝敬父母的人,就会培养起心和的品质;能友爱兄弟的人,就会培养出随顺的品质。所以,『和顺』两个字就把孝悌的精神表达出来了。可见,古人是以礼治天下、以孝治天下。

如今仁爱不兴,或者说『五伦』关系紊乱,讲仁慈博爱也没有效果,是什么原因呢?例如为什么『雷锋精神三月来四月走』?一些爱心人士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却没有收到感恩的话、感恩的信,甚至连一点儿表示都没有,这又是什么原因?国外对于老弱病残幼需要帮助的人,政府给予特别照顾,也有很多福利待遇。但是这些人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做出一些假证据,为的是获得政府更多的资助。这些现象的原因出在哪里?『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仁爱不兴都是由于不孝、不悌。人们对于孝悌不讲求、不修学,世界才会大乱。所以,要挽救世界,一定要从提倡孝道、悌道做起,这样才能消灾免难。

修福、修慧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自己行孝悌之道,然后也给别人宣讲。〖孝经〗中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古圣先王有至高的德行、最简要的道理,使上下和睦相处,人们之间没有怨言。可见,治国的『至德要道』就是孝悌。孟子也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个人的仁爱之心从哪里培养?从『亲亲』开始培养。从亲爱父母做起,把亲爱之心推而广之,关爱百姓、人民,然后把关爱人民的爱心推而广之,扩大到万事万物。所以,『为人必先自孝悌始也』,要宣扬仁慈博爱,让人有爱心,就必须找到爱的原点——孝悌。现在搞道德建设,就如同要建设道德大厦。道德大厦的第五层、第六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但是,如果大厦的基础都没有打牢,人们不孝父母、不敬老师、兄弟不能友悌,那么第五层、第六层也是空中楼阁。所以,现在道德教育不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孝悌这个做人的基础教起。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