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不能改過有三個原因
『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圓惟厥終。』言己已往之前,不能言修德於其初,今庶幾賴教訓之德,謀終於善。悔過之辭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師保,指輔弼帝王和教導太子的官員,有太師、太保等,統稱『師保』,這裡可以譯為老師,指伊尹。以往我違背了老師的教導,沒有在初始時就努力修德。希望依賴您匡正救助的恩德,謀劃一個好的結局。言己已往之前,不能言修德於其初,今庶幾賴教訓之德,謀終於善。悔過之辭也。說的是自己往日不能修德以善始,今天希望仰仗老師教導的恩德,謀劃一個好的結局。這些都是懺悔過失的話語。 太甲是真懺悔,什麼是懺悔?『懺』是當眾發露,他在老師面前發露;『悔』是後不再造。如果發露之後,還是反覆犯過,那就不是真正懺悔。所以,什麼是凡夫?凡夫就是反反覆覆,控制不住自己又去造惡。 人之所以不能改過,清代理學家陸隴其在【松陽講義】中講了三個原因:『一是為氣質做主而不能變化;一是為物慾牽引而不能割斷;一是為習俗陷溺而不能跳脫。』 『一是為氣質做主而不能變化』,比如,一個人喜歡發怒,因為他從小到大已經習慣於用發怒的方式解決問題,結果習慣成自然,動不動就發火,這就是因為氣質做主而不能變化。 人的心性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貪心重,貪心有貪財、貪色、貪名、貪吃、貪睡等;有的人瞋心重,表現在脾氣暴躁,容易嫉妒等;還有的人愚痴,脾氣很好,也沒有貪心,就是沒有志向,不問生從何處來,死到哪裡去,整天吃喝玩樂,消磨人生。所以,人的稟賦不一樣,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就成為自己的氣質。不能變化,是說一時難以變化,並不是永遠不能變化。古人說,讀書貴在變化氣質。古人讀的書都是聖賢書,告訴自己如何懲忿窒欲,改變氣質。經常讀聖賢書,就會明白髮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傷害身體。明白這些道理,慢慢就把發怒的習慣改變了。 當然,理可以頓悟,事需要漸修。比如,今天讀【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這篇文章,知道發怒不是別人讓自己發怒,而是自己沒有握住快樂的鑰匙;煩惱也是因為自己煩惱,自己沒有調整好心態,不夠陽光、積極、向上。古人說『自尋煩惱』,雖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事需漸修,還需要在每天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中修正自己的習氣,不要讓壞氣質做主。經過反省,長時熏修,也能變化氣質。 古人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不怕第一念怒氣、煩惱心生起,就怕覺悟的心太遲緩。一覺悟就知道自己沒有握住快樂的鑰匙,是自尋煩惱,馬上打住不再繼續,所以顏淵的功夫叫做『不遷怒』。什麼是『不遷怒』?並不是對甲生氣,把怒氣發在乙的身上,這不足以形容顏淵的修行。他也有七情五欲,怒氣發起來了,但是馬上能夠意識到這是錯的,是不應該有的,就立刻止息,不再讓它升級。所以,顏回能夠做到『不貳過』,說明賢人也有犯過的時候,但是他不是屢次犯過,而是犯了一次,下次就能夠吸取教訓,能夠改過。 『一是為物慾牽引而不能割斷』,也就是貪物慾。比如,喜歡飲酒、貪吃、好色,這都是為物慾牽引而不能隔斷。有的人好色,並且好色之心很濃重,藕斷絲連。怎麼辦?必須明了因果,知道貪慾的害處與可怕性,才能夠下定決心,有意志、恆心來斷除貪戀物慾的習性。 『一是為習俗陷溺而不能跳脫』,習俗就是社會的風俗習慣。也就是在社會大眾普遍如此的環境中生活,也自然會沾染壞毛病,甚至不知不覺。比如,抽煙、喝酒等,很多人知道抽煙、喝酒不好,對身體有傷害,也想戒掉,但是為什麼三番五次戒不掉?一個人在家時還好,但是一出去應酬,同事、朋友就會遞煙勸酒,說:『在社會上混不喝酒怎麼行?不抽煙怎麼交往?』結果禁不住誘惑,老毛病重犯了,這就是因為『習俗陷溺而不能跳脫』。其實這些人都不明白道理,自己掙錢的多少與別人喝酒的多少沒有關係。財富是結果,什麼是因?拿錢幫助別人、散財才是因。錢散得越多,越能夠花在幫助別人、救濟窮苦、辦慈善事業上,錢就越賺越多,這才是因。 那麼應該如何應對?修學之人要知道,人的自制能力實際上很差,不要對自己太有信心。一個人的兒子吸毒,她看到兒子怎樣也不能戒毒,非常痛苦,就想幫助兒子,於是自己去吸毒,希望自己戒毒之後把方法教給兒子,結果自己也不能夠戒毒。這就是人對於自控能力不要太自信,知道自己功夫不行,就要去提升,要懂得主動遠離惡緣,對於不好的環境污染、誘惑懂得躲避。孔子教導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勿動,不是不做,而是連起心動念都不要有。這是教導顏淵這位大賢人。孔子最重視、最認可的弟子尚且還要做這種功夫。而我們相比顏淵,修為差太遠了。 【弟子規】中說:『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凡是不應該去的場合、不雅的地方都要懂得躲避,這是真正保護自己,保持清靜心。包括現在流行的短視頻,也有邪僻事、不該看的東西,要懂得主動遠離。這就是幫助自己不受污染,保持清淨心。遠離惡的緣分、惡的人際關係,親近良師益友。古人說:『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和善良的、有德行的師友相交往,就像在霧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樣,雖然打濕不了自己的衣服,但是可以時時蒙受德風的滋潤,不知不覺自己就成為有德行的人,這就是潛移默化的薰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