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言大体若身也。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教之,汝翼成我也。予欲观古人之象,欲观示法象之服制也。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天子服日月以下,诸侯自龙衮以下,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言大体若身也。』 『股肱』,孔颖达疏:『股,脚也。肱,臂也。』简单说就是手足。舜帝说:『大臣做我的股肱耳目。』这就是说,君为元首,臣为手足耳目,是一个大的整体,就像身体一样。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教之,汝翼成我也。予欲观古人之象,欲观示法象之服制也。』 左右,帮助的意思。我想帮助所有民人,你们来辅助我吧。左右,即帮助。帮助所有的人民,让他们富裕,然后教化他们,你们辅助成就我吧。 帮助所有的人民,不仅要让他们家给人足,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施以伦理道德的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否则富足之后,吃喝嫖赌、骄奢淫逸,无恶不作,对社会、国家、自然界的破坏都非常严重。所以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为政者要通过教民,引导民众走向圣贤君子之路,这就是〖大学〗中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明明德』,自己要开启明德。『亲民』,自觉而后觉他。所以,〖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领导一国百姓,教育是最重要的。那么古人所理解的教育是什么?『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善良增长、过失得以挽救,使人的善良增长就是立德,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就是树人,所以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使一个人成为好人。 〖说文解字〗中说:『育,养子使作善也。』仅仅把孩子养大那不叫『育』,必须顺着善良的方向发展,这才叫『育』。国君要教民,往往并非自己直接去教导民众,必须任用各级臣子来承担,所以『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解字〗中说,『教』就是上面怎么做,下面怎么效法。这就必须选任有道德学问的人出任各级臣子。孔子也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把正直的人放在邪曲不正的人之上,会使邪曲不正的人变正直。这说明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选择贤德之人担任各级官职。所以,必须任人唯贤,才能达到『上行下效』的结果。 因此,中国古人从汉代就实行『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实际上从尧舜时期选拔人才也是主要看一个人是不是孝、廉。孟子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一定要把有仁德之心的人选拔在领导的位置上,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却高高在上,就是把他的过恶散播给广大民众。所以,能够保证贤德之人在位,制礼作乐,兴起伦理道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爱民。这里讲『予欲左右有民,汝翼』,我想帮助所有的民人,你来辅助我吧。下面就讲到具体怎样辅助?也就是教民要从哪里教起?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我想看到古人衣裳的形象,也就是想观看显示古人衣裳法象的服制,他们是怎样制定礼服,分别尊卑的。古代的章服共十二章,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六件绘画于上衣。古时候上面的衣服叫『衣』,下面的叫『裳』。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粉米,指白米。黼,半白半黑似斧刃。黻,以青黑线刺绣,是两个己字相背,一个己字绣成青色,一个己字绣成黑色。黻在十二章的最后,因此经常以黻字代表礼服。六件绘于上衣,六件绣于下裳。 天子的服制可以服日月以下十二章。到了周朝,『周制登龙于山,故诸侯服龙以下九章』,服制有一点变化,把龙放在山的前面,原本山在上面,所以诸侯的服饰上不能有日、月、星,但龙以下的图示都可以有,这就是『天子服日月以下,诸侯自龙衮以下,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天子可以服日、月、星及以下所有图案的衣裳,但诸侯不能服天子所特有的日、月、星的服饰,可以服龙以下图案的服饰。如果诸侯服了天子所特有的日、月、星的服饰,就是僭礼,是很大的罪过。 『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也。』五采,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料。把这五种颜料施于布帛上成为五色,制作有尊卑上下的礼服,你明白后把它制定出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礼治国,所穿的衣服、使用的车马都是根据人的地位、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为什么这样规定?这是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行礼,而且也是使各种身份、级别的人都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喜欢穿唐装,〖弟子规〗中讲:『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人们穿着唐装就不能出现在赌博的地方、不雅观的或是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否则就会被人家说:『他讲传统文化还到这样的地方来。』所以,礼服也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 尧舜时期就非常重视通过人的服制来表现尊卑不同的次序,做到等级有序。〖尚书〗记载:『我想看一看古人衣裳的形象,因为尊卑不同而图案各异的服制,以五种颜料将布帛染成五种鲜明的色彩来制作衣服,你们先把这件事情搞明白。』 很多人听到礼制,特别是通过衣服、车马来表示尊卑、等级,会觉得这不是维护等级观念吗?实际上,对等级也要有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它是让不同级别的人明了与自己地位、等级相应的责任和本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有清楚的规定。儒家讲名实相符,即人的名和所承担的责任、所具有的品德应该相应,而且地位越高的人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越重,一言一行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因为他是社会大众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