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4|回復: 0

松江区广富林遗址:上海考古发掘之最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2-5-23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解放日报
手铲之下,4000年前历史在此逐步还原

广富林:上海考古发掘之最

  14feb5e057091125493813.jpg

  工人正按照考古人员要求进行挖掘。

  “五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地区最大规模考古项目――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发掘,这个说法恐怕得改一改了: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富林已是上海最早的“文化中心”。
  2012年春节刚过,由上海博物馆牵头,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山大学等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奔赴广富林遗址,挖掘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创上海考古之最。盗墓小说让考古成了热门话题,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真正的考古不是探险,而是还原历史现场的精密作业。
  怕雨天也怕大太阳
  广富林遗址发掘现场有两个多标准足球场大,布满10米×10米的深坑,远看像个大工地。这些已经发掘到1米多的深坑,术语称为“探方”,每个探方都有一到两个专业考古人员负责,工人们清理掉表层泥土后,细心用手铲刮、竹签挑、牙签剔,遗址真容一层层显露出来。
  盗墓小说主人公无所不能,到了考古现场,“挖墓”却是个看天吃饭的活。2月16日遗址发掘开工,遇到一个多月的多雨天,考古队满打满算只出了10天工。雨水将探方变得泥泞不堪,开工时得用桶舀出积水,必要时还得架泵抽水,俗称“晾工地”。出太阳,是考古好时机吗?也不是,阳光直射探方,强光令观察地层时易出现误差,拍照、记录数据,必须召集大队人马排队遮阴或者用席子、床单蔽日。想到梅雨季节,复旦大学考古队领队高蒙河教授有些担心,“预计6月完成的野外挖掘,不晓得会不会被梅雨拖时间。”看过广富林发掘,才会明白2万平方米的陕西兵马俑坑,为什么历经30多年才发掘了1/3。
  挖的不是宝而是信息
  和小说类似,考古永远有预料之外。发掘启动之初,业界多认为,广富林遗址属于平民村落。没想到5月初,山东大学的探方出土了一件高30厘米青铜尊,颠覆了原有的认识。高蒙河说,“青铜器属于礼器,上海地区只发现过青铜器零星残片,如此完整的青铜器问世,还是第一回。它初步表明广富林不仅是一般村落,很可能是当时人群聚集的一个大的行政中心,生活着贵族或管理者。”在青铜尊出土的探方不远处,一座形状方正的土台显露雏形。阳光下,工人们提着水壶,把地面浇湿了再开刮,以免破坏原始堆积。高蒙河推测,土台极可能是公共活动的中心,这为广富林遗址“升级”为上海新一处中心性遗址,添加了一个重重的筹码。
  盗墓小说里墓葬全是宝,给大众一种错觉,考古发掘找的也是类似帛画、金缕玉衣般的宝贝。高蒙河澄清,真正的考古并不以文物贵重程度为唯一标准,专业人士比的是同样的面积空间里,谁能挖到更多的可供复原历史的信息,谁能填补文献盲点。从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到广富林文化,如何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脉络,才是发掘广富林遗址的意义所在。
  内行都有神眼和巧手
  广富林遗址的一个探方里,考古队一连发现了十余口井,初步判断,掘井时间从周代一直延续到唐代、宋代乃至近现代。相隔千年,如何推测井的“年龄”?来自陕西的技工王师傅解释:看土层。灰黝黝的土,到了专家眼里,颜色却是千变万化,灰色、褐色、泛绿色、黝黑色,层叠次序不同意味着不同年代。工人们都传说:王师傅看看铲起的土,就能推断地下是什么年代的墓。王师傅闻言忙摆手,“哪有这么传奇?”
  这里没有传奇,只有按部就班的程序。每个探方从落铲开始,都有专人详细做记录,从土质、土色变化,到有没有地鼠打的洞、后人刨的坑,都得一清二楚。挖完了,考古队还能复原发掘前的地表,推断古人如何造墓,如何下葬,几千年前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难怪考古队员说,“我们天天在破解古代案例”。
  探方里,一口汉代井旁有良渚文化时期墓葬,取走随葬品后,人骨架被盖上白色塑料薄膜,等候体质人类学家鉴定。一簇簇宋代木桩,用处还需进一步考辨。探方旁,两个考古队女生用毛刷小心清洗出土陶瓷片。下雨天,考古队也没闲着,在室内比对出土的陶片、拍照、画图,用全站仪测绘整个工地后,由一个人完成数米见方的工地总平面图,确保每个探方的描线一样深浅粗细。
  作为上海地区最大规模的古代遗址之一,广富林遗址共有25万多平方米,高蒙河指着西北处遥见佘山的地方说,“那是核心区域,它将深埋地下,不做主动发掘,留给子孙后代。”


        来源:解放日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