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9|回復: 0

[儒家文化] 扬长避短,这是任人的大纲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1 1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接『天下并不缺乏贤才,只看求和不求』

扬长避短,这是任人的大纲

扬长避短,这是任人的大纲

四曰不终』,虽然任用了贤德之人,但是不能善始善终。君主和大臣应该像头脑和四肢一样,互相信任,没有任何疑虑、猜忌之心,这样才能任用贤才,善始善终。

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短掩大美』,因为小的嫌隙而否定大的美德,因为小的过失而废弃大的功劳,因为小的缺点而掩盖整体的美善,这都是讲在用人过程中不要求全责备。

〖群书治要·袁子正书〗中说:『故凡用人者,不求备于一人。』齐桓公和宁戚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宁戚想事奉齐桓公,但是他穷困潦倒,没有办法举荐自己。于是就为走商的人驾车,终于来到齐国,晚上住在城门外。齐桓公刚好到郊外迎接客人,晚上开了城门,让赶车的人都回避。宁戚正好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赶紧敲响牛角,唱起凄厉的商歌。桓公听到歌声后,说:『这唱歌的人可不是平凡之人啊!』可见,齐桓公也很了不起,他听一个人唱歌的歌声,就知道这个人不平凡。于是,齐桓公就命令把宁戚载进城。

齐桓公返回国内,宁戚来求见,劝说桓公要统一整个国家。第二天,宁戚又来求见,劝说桓公要称霸天下。齐桓公听了宁戚的进谏,非常高兴,想任命宁戚做官,委以重任。但是群臣有不同意见。有人说,宁戚是魏国人,魏国离齐国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如果宁戚确是贤才,又有德行,再任用也不迟。

齐桓公说:『你讲得不对,如果去打听他,恐怕他会有小的过恶。因为有小的过恶就忘记他大的好处,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而且人才本来就是难以用尺度衡量的,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只要用他的长处就可以了。』齐桓公没有派人打听宁戚的为人,而是对他委以重任,封他为卿。正因为齐桓公的举动得当,所以得到了贤士,能够称霸天下。

可见,大多数人都不是圣贤,免不了小的过失、缺点和不足。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希望人没有任何瑕疵,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人不能求全责备。

〖群书治要·文子〗中说:『今人君之论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细行,而求其不善,即失贤之道也。』现在的君主评论臣子时,不在意臣子大的功劳和贡献,而在臣子细小的行为上作文章,挑剔小的不善、错误,这是失去贤士的原因。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疵其小故。』所以,一个人有高尚的德行,就不要在他细小的行为上作文章;一个人有很大的声誉,就不要在小的不足上挑剔。这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想求取十全十美、一点错误都不犯的人的确很难。

〖群书治要·文子〗中也说:『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暇;明月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于天下,即难矣。从古至今,没有十全十美、德行无可挑剔的人,所以君子不求全责备于任何人。夏禹佩戴的碧玉,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夜明珠也不是没有污点的。但是天下人仍然认为它们很宝贵,不以小的瑕疵妨碍它们的大美。如今只记别人的短处,而忘记他人的长处,还想在天下求得贤才,这是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即使是很珍贵的璧玉、夜明珠,都不是没有瑕疵的。如果君主对人求全责备、过于苛刻,还想求得贤才,也是不可能的。古人说:『任人之工,不强其拙。任用他擅长的地方,不强求他不会的、拙劣的地方,这是任人的大纲。用其长,避其短,要扬长避短。

八曰以干讦伤忠正』,因奸邪之人的攻击而伤害忠正之士。〖群书治要·刘廙政论〗中说:『自古人君,莫不愿得忠贤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访之于众人也。忠于君者,岂能必利于人?苟无利于人,又何能保誉于人哉?』自古以来,做君主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贤之士而任用的。但是得到这些忠贤之士后,又不免去向众人调查。忠于君主的人哪里能够事事都有利于他人?如果有一件事得罪人,没有为人带来利益,怎么能够让众人都称赞,在众人中都得到好名声呢?

如果君主自己不贤明,就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忠贤之士。即使忠贤之士已经来到他身边辅佐,君主也会怀着猜疑之心,向众人再去调查。而众人又不一定都是贤德忠正的人。奸邪之人就会对贤德之士有一些偏颇的言语和评论。如果君主听之任之,就会对忠贤之士产生怀疑,从而不予重用。

〖群书治要·体论〗中说:『使贤者为之,与不肖者议之;使智者虑之,与愚者断之;使修士履之,与邪人疑之,此又人主之所患也。』任命贤德之人做事,又让不贤德之人议论他;让有智慧的人谋划,却又让愚钝的人决断;让有修为的人去履行一件事,却让奸邪之人怀疑他,这也是君主经常犯的错误。正是因为君主对于贤德之人不能做到用而不疑,经常产生猜忌之心,结果使得贤才的才华不能得到充分施展,这也是失去贤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曰以邪说乱正度』,以邪说扰乱正规的法度。法度,指治国的常理常法,即『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等。『五伦』,即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君臣有义(君仁臣忠)、夫妇有别(夫义妇德)、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四维』,即礼、义、廉、耻。『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去鲁国做司寇,上任才几天,就把少正卯杀了。因为少正卯言伪而辩,能言善道,很多孔子的弟子都被少正卯吸引。他讲得看似头头是道,但是都不符合于大道,扰乱民心,使人心迷惑,一般人很难辨别。对于这种『以邪说乱政度』的人,只能把他杀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