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4|回復: 0

[儒家文化]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5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乐记〗中记载着魏文侯与子夏的一段对话,解释了音和乐的不同之处。

〖乐记〗中记载着魏文侯与子夏的一段对话,解释了音和乐的不同之处。

〖乐记〗中记载着魏文侯与子夏的一段对话,解释了音和乐的不同之处。魏文侯向子夏请教:『我整整齐齐地穿戴着祭祀用的礼服、礼帽,聆听古代的正乐就昏昏欲睡,可是听到郑国和魏国的民间淫靡之乐,却不知疲倦。请问古代正乐为什么会使人昏昏欲睡,而新近淫靡之乐却这么吸引人呢?』这就像现在很多人,平时看手机、刷短视频很起劲,听讲课就打瞌睡。子夏回答说:『现在您所询问的是乐,而您所喜欢的是音。乐和音虽然很接近,实质却不相同。』魏文侯问:『音和乐有什么不同?』

子夏回答说:『古时候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民有德行而五谷丰登,没有疾病祸患产生,也没有妖异怪象出现,这才叫做太平盛世。然后圣人定立父子、君臣等名分,作为人与人关系的纲纪。纲纪正了之后,社会便有安定的秩序;社会安定之后,便稽考校正音律的度数,调和五音的大小,用琴瑟等乐器伴奏、歌唱〖风〗〖雅〗〖颂〗等诗篇,这叫做德音,这样的德音才叫做乐,真正的乐不失其天地和谐、政治清明、人民安乐的实质。而您所喜欢的,恐怕是使人沉迷放逸的靡靡之音吧?比如郑国的音乐,音调滥无节制、使人心志放荡;宋国的音乐过于安逸,使人心志沉溺;卫国的音乐急促快速,使人心志烦乱;齐国的音乐狂傲邪僻,使人心志骄逸。这四种乐是「淫于色而害于德」,都是过分放纵情欲,有害于人培养美德,所以不能称为乐,在祭祀时也不能用。』因为这些音乐败坏了中正之气。

最后,子夏提醒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一定要谨慎自己的好恶。因为国君喜好什么,臣下就做什么;上层干什么,百姓就跟着干什么。〖诗经〗中说:『诱民孔易』。『孔』,很、甚的意思。诱导老百姓很容易。为什么?其实就是上行下效,自己喜欢什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兴起这种风气。

儒家认为以道为主导的音乐,有助于心性的提升;而以满足感官刺激作为主导的音乐,则会导向社会混乱。所以,〖礼记·乐记〗中讲:『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在中国古人看来,音和乐是不同的。低层次的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会引导人走向颓废或者暴戾的极端,最终毁灭人性,这也被称为亡国之音。而高层次的乐是天道的体现,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性情,是入德之门。也就是说,只有符合道的音才称为乐,所以甚至连禽兽都能为之起舞。『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的性和禽兽的本性、万事万物的性是一不是二,都是浑然一体的。因此,符合道的乐连禽兽也能被感动。

〖礼记·乐记〗中讲:『大乐必易』。『大乐』,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宴飨等典礼。『易』就是平易,大乐必然平和简易。这说明典雅的音乐节奏不应该求繁复,不必有很多的音节。

〖吕氏春秋〗中说:『乱世之乐,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乱世的音乐,演奏木制、革制的乐器,声音就像打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演奏石制、铜制的乐器,声音就像霹雳;『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演奏丝竹歌舞的声音,就像大嚷大叫。『以此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以此为乐则不乐。』用这样的音声来扰人精神,震动耳目,放荡性情,倒是可以办到的,但是作为音乐来演奏,绝对不会给人带来快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所以,音乐越是奢华放纵,人民越抑郁,国家越混乱,君主的地位就越卑微,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本来的意义。所以,听什么样的音乐不能不谨慎。

〖晏子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景公没有上早朝。晏子上朝时看到杜扃等候在朝堂前,晏子就问:『君王为什么没来上早朝?』杜扃回答说:『君王整夜未眠,所以没有上早朝。』晏子又问:『为什么君王整夜未眠?』杜扃回答说:『梁丘据进献了一名叫虞的善乐之人,结果这个人把齐国的古乐篡改了,君王整晚都在听新乐,所以没有上朝。』晏子了解情况后,马上就依据礼法,把唱歌的人关起来。

齐景公一听,非常生气,就问:『为什么把虞关起来?他昨天给我唱歌,唱得很好听,我很开心。』晏子说:『因为他用靡靡之音祸乱君心。』齐景公说:『诸侯外交的事务、治理百官的政务,我都已经交给您处理了,您把这些事管好就行了,至于我喝什么酒、听什么音乐,希望先生就不要干预了。音乐为什么非得听古曲?』

晏子回答说:『古乐消亡,礼法就会随之消亡;礼法消亡,政教也会随之消亡;政教消亡,国家便会随之消亡。音乐跟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听靡靡之音会导致国运衰败,我怕君王背离政教行事。』于是,他又为齐景公列举历史上的人物作为例证。『就歌乐来说,纣作〖北里〗,周幽王和周厉王的乐曲都是淫靡鄙下,所以导致国家衰亡,君王您为什么要轻易改变古乐?』

齐景公听晏子说得很有道理,马上就说:『很不幸,我这个不才之人拥有国家的政权,我不够谨慎,不加思索就乱讲话,您讲得有道理,我愿意接受您的劝告。』

可见,国君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对于国运有着莫大的影响。这对国家而言适用,对单位、企业、学校同样适用。比如,一个企业放着〖跪羊图〗〖推动摇篮的手〗〖感恩的心〗等孝亲感恩的歌曲,员工的状态就很积极向上,整个氛围其乐融融。相反,那些播放烦躁、快速音乐的企业,员工就显得浮躁不安、心神不宁,心思也没有放在工作上。

〖礼记·乐记〗中讲:『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乐教能够推行,人们心中就没有怨恨;礼教能够推行,人与人之间便不会有争斗。古代的圣王毫不费力便可使天下得到治理,这都是礼乐发挥的作用。好的音乐是从和平的内心发出来的,也使人内心平和,而礼节是表现在外的恭敬行为,这种恭敬又进而能够影响内心。人人都能接受礼乐教化的熏陶,自然能够做到内和外敬,无怨无争,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礼乐对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远恶迁善,变得文质彬彬,特别是乐的普遍流行,可以在人民中建立平和的气氛。

古人说,乐在宗庙中奏乐,君臣上下一同聆听,无不和谐恭敬;在宗族乡党中演奏,长幼一同聆听,无不和谐依顺;在家门之内演奏,父子兄弟一同聆听,无不和睦亲密。所以,乐是为了和谐父子、君臣之间的关系,而使万民归附亲顺。这是古代圣王治礼作乐的宗旨所在。

总之,好的音乐目的是调养人的心性,达到中和的状态。因此,古人说礼乐文化能够起到『绝恶于未萌,起敬于微渺』的作用,就是在恶没有萌发前把它断绝,在微小的事情上培养起一个人的恭敬之心。比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件事情很小,但是每天都能做到就可以把恭敬心、感恩心提起来。

〖史记·乐书〗中说:『夫乐不可妄兴也。』作乐者、听乐者都要非常慎重。古时作乐之人必须是圣人,现在鲜有圣人出现于世,但是有〖乐记〗可以作为作乐的理论依据,不可以盲目创新,更不可以盲目抄袭现代西方所谓的流行音乐,因为其中很多都属于古人所说的『乱世之乐』,让人心性迷失。

这一篇,最初舜王讲如何任人唯贤、用臣之法,最后讲乐音之和,这说明为政『始于任贤,立政以礼,治成以乐,所以致太平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