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9|回復: 0

[其他] 王充【论衡】卷37效力篇诗解4孔子周流道大难行人不能用智不及贤用贤则伤德毁名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5 20:5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充【论衡】卷37效力篇诗解4孔子周流道大难行人不能用用贤则伤德毁名
题文诗:
小石附山,山力能得,持之,沙丘之间,
小石轻微,亦能自安.至于大石,沙土不覆,
山不能持,处危峭际,必崩坠于,坑谷间矣.
大智重遭,小才之将,无左右,沙土之助,
虽在显位,将不能持,则有大石,崩坠之难.
伐薪于山,轻小之木,合能束之.至于大木,
十围以上,引不能动,推不能移,山林,
收所束之,小木而归.由斯以论,知能大者,
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其犹,
薪者不能,推引大木.孔子周流,无所留止,
非才不明,道大难行,人不能用.故夫孔子,
山中巨木,之类.昔齐桓公,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管仲之力.管仲有力,桓公举之,
可谓壮强.吴不能用,子胥楚不,能用屈原,
二子力重,两主不举.举物不胜,委地而去,
可也时或,恚怒斧斲,破败此则,子胥屈原,
取害.渊中之鱼,递相吞食,度口所容,
然后咽之,口不能受,哽咽不下.故夫商鞅,
三说孝公,后说者用,前二难用,后一易行.
观管仲之,明法,商鞅耕战,固非弱劣,
主所能用.六国之时,贤才大臣,入楚楚重,
出齐齐轻,为赵赵完,魏魏伤.用申不害,
行其三符,兵不侵韩,盖十五年.不用韩非,
不察其书,兵挫军破,国并于秦.殷周之世,
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为治乎?
力弱智劣,不纳至言.是故塠重,一人之迹,
不能蹈也;礚大一人,掌不能推.贤臣,
劲强之优,愚主,不堪之劣,以此相求,
譬犹禽鱼,相与游也.干将之刃,人不推顿,
苽瓠不伤;筱簵之箭,机不动发,鲁缟不穿.
非无干将,筱簵之才,无推顿,发动之主,
苽瓠鲁缟,穿伤,焉望斩旗,穿革功乎?
故引弓力,不引强弩.弩力五石,引以三石,
筋绝骨折,不能举也.故力不任,强引则,
有变恶,折脊之祸;不能,用贤而用,
则有伤德,毁名之败.论事者不,贤人虽,
才大道重,上不能用,而曰不肖,不能自达.
自达,绝不抗,自衒,贾贱不雠.

    【原文】
  37·9小石附于山,山力能得持之;在沙丘之间,小石轻微,亦能自安。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处危峭之际,则必崩坠于坑谷之间矣。大智之重,遭小才之将,无左右沙土之助,虽在显位,将不能持,则有大石崩坠之难也。或伐薪于山,轻小之木,合能束之。至于大木十围以上,引之不能动,推之不能移,则委之于山林,收所束之小木而归。由斯以论,知能之大者,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其犹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也。孔子周流,无所留止,非圣才不明,道大难行,人不能用也。故夫孔子,山中巨木之类也。  【译文】
 小石头附着在山上,山的力量能够支撑它;在沙丘之间,小石头由于轻微,也能自然安稳。至于很大的石头,没有泥沙覆盖,山又不能支撑,处在悬崖峭壁的边上,就必然会崩塌坠落到坑谷里去。智慧很高的人分量大,遇上才能差的地方长官,又没有周围人的帮助,虽然处在显赫地位,地方长官不能支持,就会有大石崩塌的灾难。有人在山上砍柴,能把轻小的树枝合在一起捆起来。至于十抱粗以上的大树,拉它不动,也推它不走,只好就丢在山林里,收拾起捆好的小树枝回家。由此说来,智慧能力高的人,他们就像十抱粗以上的大树,一般人的力量不可能举荐,就像砍柴的人不可能推走、拉动大树一样。孔子周游列国,没有地方留用他,并不是圣人的才能不高明,而是他的道义太深奥很难实行,人们无法任用他的缘故。这样看来,孔子是山中巨大树木一类的人。
  【原文】
  37·10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1),管仲之力(2)。管仲有力,桓公能举之,可谓壮强矣。吴不能用子胥,楚不能用屈原,二子力重,两主不能举也。举物不胜,委地而去,可也。时或恚怒,斧斲破败,此则子胥、屈原所取害也。渊中之鱼,递相吞食,度口所能容,然后咽之,口不能受,哽咽不能下。故夫商鞅三说孝公(3),后说者用,前二难用,后一易行也。观管仲之【明法】,察商鞅之【耕战】(4),固非弱劣之主所能用也。
  【注释】
  (1)匡:正。一匡天下:齐桓公『一匡天下』,名义上是要扶正周天子,实际上是要诸侯跟他走,使自己称霸于诸侯。
  (2)以上参见【论语·宪问】。
  (3)商鞅三说孝公:【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初入秦时,曾经三次给秦孝公献策。头二次说『帝王之道』,孝公不满意,第三次谈『强国之术』,才被孝公重视,并任用他主持变法。参见本书1·5。
  (4)【耕战】:【商君书】中的一篇,今本作【农战】。
【译文】
 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一齐来扶正天下,这是靠管仲的能力。管仲有能力,齐桓公能选拔他,可以说是很了不起。吴王不能任用伍子胥,楚王不能任用屈原,是他们二人能力太强,两国君主无法选拔他们。推举重物不能胜任,把它丢在地上而自己离开,这算好的。有时有人忿恨发怒,用斧头砍破弄坏,这就是伍子胥、屈原遭到杀害的原因。深水中的鱼,顺次大鱼吞吃小鱼,估计口中能容纳,然后就吞吃掉它,要是口中不能容纳,就会哽咽吞不下去。所以商鞅三次劝说秦孝公,后一次劝说被采用,是因为前二次采用有困难,后一次的容易施行。看管仲的【管子·明法】,商鞅的【商君书·耕战】,本来就不是能力低劣的君主所能采用的。
  【原文】
  37·11六国之时,贤才大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1)。韩用申不害(2),行其【三符】,兵不侵境,盖十五年。不能用之(3),又不察其书,兵挫军破,国并于秦。殷周之世,乱迹相属(4),亡祸比肩(5),岂其心不欲为治乎?力弱智劣,不能纳至言也。是故塠重(6),一人之迹不能蹈也(7);礚大(8),一人之掌不能推也。贤臣有劲强之优,愚主有不堪之劣(9),以此相求(10),禽鱼相与游也。干将之刃,人不推顿(11),苽瓠不能伤(12);筱簵之箭(13),机不能动发(14),鲁缟不能穿(15)。非无干将、筱簵之才也,无推顿发动之主,苽瓠、鲁缟不穿伤,焉望斩旗穿革之功乎?故引弓之力不能引强弩。弩力五石,引以三石,筋绝骨折,不能举也。故力不任强引,则有变恶折脊之祸;知不能用贤,则有伤德毁名之败。论事者不曰才大道重,上不能用,而曰不肖不能自达。自达者带绝不抗(16),自衒者贾贱不雠(17)。
  【注释】
  (1)畔:通『叛』。
  (2)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年):郑国人。战国中期的法家。曾任韩昭侯的相十五年。【汉书·艺文志】著录【申子】六篇,其书南宋时已散失,有【三符】、【大体】、【君臣】三篇存目。现仅有辑录【大体】一篇。
  (3)之: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这里指的应是韩非。递修本此句作『不能韩』,故『不能用之』,也是指韩非。
  (4)属(hǔ主):连接。(5)比肩:并肩。这里是一个挨一个的意思。
  (6)塠(duì对):通『碓』,一种用脚踩的捣米器具。
  (7)迹:脚印。这里指脚。
  (8)礚:同『磕』,击石发出来的声音,与文意不合,故疑是『磑』形近而误。磑(wèi胃):石磨。简化字作『硙』。
  (9)不堪:不胜任。这里指不能使用『贤臣』。
  (10)求:这里是匹配,在一起的意思。
  (11)顿:叩,击。这里是使用的意思。
  (12)苽(gū孤):即菰,一称蒋,江南称作茭白。它与瓠不是一类植物,故疑是『瓜』字形近而误。瓜、瓠都属易碎植物,故算一类。【太平御览】卷九七九引【论衡】文作『瓜』,可证。下同。瓠(hù户):葫芦。
  (13)筱(xiǎo小):一作筿。一种小竹,可用来作箭杆。簵(lù路):竹名。可用作箭杆。
(14)能:根据文意,疑是衍文。上文『人不推顿』与『机不动发』相对文,可证。
  (15)鲁缟(gǎo搞):春秋时鲁国出产的有名白色细娟。
  (16)带:义不可通,故疑『滞』之坏字。滞:停滞。这里是停滞不进的意思。抗:举。这里指被提拔、任用。
(17)衒(xiàn炫):同『炫』。贾(jià价):通『价』。雠(chóu仇):售。
  【译文】
六国的时候,贤能的大臣,去到楚国,楚国就强大;离开齐国,齐国就衰弱;帮助赵国,赵国就保全;背离魏国,魏国就削弱。韩国任用申不害,施行他的【三符】,别国军队不敢侵犯韩国国土,大概有十五年。但由于不能任用韩非,又不看他的书,于是军队打败,国家被秦国吞并。殷周时代,动乱的事情接连不断,诸侯亡国的灾祸一个接着一个,难道这些亡国之君心里不想治理国家吗?是他们能力弱智慧差,不能接受高明的意见。所以碓重,靠一个人的脚是不能踩很久的;石磨很大,靠一个人的手是不能推很久的。贤臣有能力很强的长处,愚蠢的君主有不能使用贤臣的短处,贤能的大臣跟愚蠢的君主这样相处在一起,就跟飞禽和鱼类在一起游玩一样。宝剑干将的锋刃,人不抽出来使用,连瓜和瓠都不会被损坏;用筱、簵做的箭,弩机不扣动,连鲁缟也不会被射穿。不是没有宝剑干将、好箭筱簵的才干,而是没有抽剑扣机的人,瓜瓠、鲁缟都没有受损射穿,还怎么能指望它们发挥砍倒敌人军旗射穿敌人皮盔甲的作用呢?所以有一般拉弓的力气,就不要去拉强弩。要五石力气拉开的弩,却用只有三石力气的人去拉,就会折断筋骨,还不能拉开。所以力气不能胜任而要强行去拉,就会有恶变造成脊骨折断的灾祸;才智达不到不要任用贤人,否则会有损伤自己道德,败坏自己名誉的恶果。评论事情的人不说贤人才能强道义深,君主不能任用,而说是由于不贤,不能靠自己飞黄腾达。想依靠自己能力飞黄腾达的人,是终身得不到提拔任用的,就像炫耀自己货好的商人,没有买主欣赏,价钱再便宜,也卖不出去一样。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