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1|回復: 0

[儒家文化] 物因人而贵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8 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宝贤任能,则近人安

宝贤任能,则近人安

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德之所致,谓远夷之贡也,以分赐异姓诸侯,使无废其职也。分珤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以宝玉分同姓之国,是用诚信其亲亲之道也。人弗易物,惟德其物。言物贵由人也。有德则物贵,无德则物贱,所贵在德也。德盛弗狎侮。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以虚受人,则人尽其心矣。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尽力矣。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矣。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矣。弗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弗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游观为无益,奇巧为异物。言明王之道,以德义为益,器用为贵,所比化俗生民。犬马非其土生弗畜。非此土所生不畜,以不习其用。珍禽奇兽,弗育于国。皆非所用,有所损害故也。弗珤远物,则远人格;不侵夺其利,则来服。所珤惟贤,则迩人安。宝贤任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昭,蔡沈〖书集传〗:『昭,示也。』德之所致,指远方四夷进献的贡品。无替厥服,张居正〖尚书直解〗:『替,是废。服,是职。』珤,指古代的『寶』,同现在的『宝』。时,通『是』,这、此。庸,用。易,轻。

圣明的君王以远方四夷的贡品分赐给异姓诸侯,使他们不要荒废了职事。德之所致,谓远夷之贡也,以分赐异姓诸侯,使无废其职也。德行所致,说的就是远方少数民族的贡物。把它们分赐给异姓诸侯,使他们不要荒废了职责。又将宝玉分赐给同姓的诸侯国,以展示对骨肉亲情的重视。以宝玉分同姓之国,是用诚信其亲亲之道也。将宝玉分赏给同姓之国,是自己用真诚,使他们更加相信亲亲之道。受赐的诸侯不敢轻看这些物品,因为它们为君王所赐,代表着君王的圣德。言物贵由人也。有德则物贵,无德则物贱,所贵在德也。说的是物因人而贵。人有德则所施之物也因而贵重,人无德则所施之物也因而低贱,所贵的在于德行。

德盛弗狎侮。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以虚受人,则人尽其心矣。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尽力矣。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矣。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矣。弗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弗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游观为无益,奇巧为异物。言明王之道,以德义为益,器用为贵,所比化俗生民。

君王有盛德就不会轻视、侮慢他人。盛德必自敬,何狎易侮慢之有也。有盛德的人必定以恭敬自持,怎么会有轻视、侮慢他人的心呢?如果轻视、侮慢了君子,就不能使他们尽心。以虚受人,则人尽其心矣。以谦虚的态度接受别人,别人就会对你尽其心意。若轻视、侮慢了百姓,就不能使他们尽力。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尽力矣。让百姓欢悦地去做事,人民忘记劳累,他们就会竭尽全力。玩弄人会丧德,玩弄物会丧志。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矣。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矣。把别人当作玩弄的对象,就会丧失道德;把物当作玩弄的对象,就会丧失其志向。不要做无益的事妨害有益的事,这样就能成功;不看重奇异之物而轻视实用之物,人民就会富足。游观为无益,奇巧为异物。言明王之道,以德义为益,器用为贵,所比化俗生民。游览泛观为无益,奇异机巧为异物。这里说的是明王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为有益,以器用为贵,一切都是为了敦化风俗、生养人民。

犬马非其土生弗畜。非此土所生不畜,以不习其用。珍禽奇兽,弗育于国。皆非所用,有所损害故也。弗珤远物,则远人格;不侵夺其利,则来服。所珤惟贤,则迩人安。宝贤任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

格,来、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畜养。非此土所生不畜,以不习其用。不是本地所生的不饲养,因为不便于使用。珍贵的禽鸟,奇异的野兽,不在国内繁育。皆非所用,有所损害故也。因为都没有用处,只会有损害。不以远方之物为宝贵,那么远方的人就会归服。不侵夺其利,则来服。不会侵占夺取他们的利益,远人自然来归顺。所宝贵的惟是贤德之人,近处的人就安心。宝贤任能,则近人安。近人安,则远人安矣。尊重贤德之人,重用有能之士,身边的人就会安定。近人能安定,那么远人也就安定了。

古人特别强调按照自然天道生产生活是最健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这方水土所养的动植物,也不会滋养一方的人。〖礼记·月令〗中强调,吃什么样的农作物最健康?吃当地当季的蔬菜水果农作物最健康。怎么看是当地当季的呢?就是市场上最多、最便宜的时令蔬菜水果。所以,远方而来的蔬菜水果,包括犬马等,都是适应那一方水土,也对那一方的人有利益。因此,人们明白了养生之道,就不会花冤枉钱买进口的蔬菜水果农作物。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