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4|回復: 0

[儒家文化] 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12 0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君子做到以礼治身,便能与一切人事物和谐共处

君子做到以礼治身,便能与一切人事物和谐共处

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出自〖群书治要〗卷七〖礼记〗。

君子做到以礼治身,便能与一切人事物和谐共处,而内心平和毫无怨恨。因为礼的本质是敬,一个人对人对事都有恭敬之心,与人相处能够恭敬他人,做事能够敬事敬业,自然与人相处和睦,人伦关系能够处理好。所以『外谐』,就是对外能与人事物和谐共处。

内无怨』。礼最大的特点和表现,就是让,所以人们常说礼让。古代的读书人从小就学习忍让、谦让、礼让,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处处都让。

以食让幼』,把好的食物让给幼者,所以孔融四岁能让梨;『以安让长』,把安稳的条件或是环境让给长辈;『以位让贤』,把位置让给贤德的人或者更适合的人;『以功让众』,把功劳让给众人,不能自己独揽;『以名让上』,把好的名声让给领导、让给君王,所以是一让到底。

人生最重要的学问,就是能够处处为对方着想,能够看到对方的利益,看到民族和国家的大义。这样的读书人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内心坦荡,没有患得患失,没有丝毫的怨恨。

现在的人却是怨声载道、怨天尤人。都在抱怨什么呢?都是在抱怨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没有最大化。其实都是自私自利的反映。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虽然他有德行、有能力、有方法、有策略能够将国家治理好,使社会和谐。但是这些国君或者认识不到他学说的深刻,或者嫉贤妒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孔子却表现出『人不知而不愠』的态度。别人不知道、不了解我,甚至误解我,也没有任何愠怒的表现。

为什么孔子能够没有愠怒的表现呢?因为他周游列国去推广仁义学说,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自私自利,谋取个人的私利。而是希望这个好的学说能够为国君所采纳,能够为国家、社会、人民带来真正的利益。

既然这些国君没有智慧,时节因缘还不具足,他就退而著书立说,没有表现出任何怨天尤人的情绪,这就是一个有礼的君子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态度。所以君子有礼,能够做到『君子坦荡荡』,没有礼就会『小人长戚戚』。

中国古人的价值观,是以孝悌为核心,对父母孝,对兄弟友悌,将孝悌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爱,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互爱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互助,不仅对别人有关爱的情感,当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付出行动,给以切实的帮助。所以互爱向上提升,就是互助,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助、互爱之心再向上提升,就是大同世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在和谐世界里,人们都是『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讲求信用,相亲相爱,睦邻友好。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们不是仅仅关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老年人得到赡养,壮年人能够为社会所用,幼年人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那些弱势群体、老弱病残幼需要帮助的人,都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赡养。

在这样的社会之中,一个人有了困难,就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不会感到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所以没有过多的忧虑和担心。

但是现在人们都讲个人主义、个人本位,每个人都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所以即使一个人有很多财富,但是仍没有安全感,遇到事情,仍然会感到无助、孤独,没有人向他伸出援手。所以自然会出现焦虑、忧郁、恐惧的情况。

所以如果人们放弃了传统礼仪道德的教育,而盲目向西方学习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个非常可悲的选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