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06|回復: 1

[其他] 【六韬·文韬9上贤】诗解2禁止七害能怒能杀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17 21: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六韬·文韬9上贤诗解2禁止七害能怒能杀
题文诗:
四曰其人,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
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
此奸人也,王慎勿宠;五曰其人,谗佞苟得,
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
得利而动,高谈虚论,人主,王慎勿使;
六曰其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
王必禁之;七曰其人,伪方异伎,巫蛊左道,
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必止之.民不尽力,
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
非吾臣也;吏不公正,平洁爱人,非吾吏也;
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安万乘主,
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
非吾相也.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远望,
深视审听,示形隐情,若天之,高不可极,
若渊之,深不可测.可怒不怒,奸臣乃作;
可杀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原文
  四曰,奇其冠带⑥,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
  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
  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
  七曰,伪方异伎⑦,巫蛊左道⑧,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⑨,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⑩,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曰:『善哉!』
注释
  ⑥冠带:穿着打扮。
  ⑦伪方异伎:用以骗人没有实效的方术。方,指方士。伎,同『技』,指医卜星相与养生炼丹之类的技术。
  ⑧巫蛊:使用巫术加害他人。蛊(gǔ),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用来害人,人不能知。左道,歪门邪道。
  ⑨万乘之主: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君主,意指大国君主,乘 shèng,,车一辆为一乘。
  ⑩王者之道如龙首:龙首,龙头。全句意为作君主的,要像龙头一样,高居圩九天之上,隐约于云雾之中,使人可仰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测。
译文
  四、冠带奇特,衣着华丽,博闻善辩,高谈空论,以此为自己装点门面,身居偏僻简陋之处,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之人,君主切匆宠用;
  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以求官爵;鲁莽轻率不惜性命,以贪图俸禄。不顾大局,见利妄动,高谈阔论取悦君主,这种人君主切勿任用;
  六、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一类奢侈工艺,因而妨害农业生产的,君主必须加以禁止;
七、用骗人的方术,奇特的技艺,巫蛊左道,符咒妖言,迷惑欺骗善良民众的,君主必须加以制止。
『所以民众不尽力从事耕作,就不是好民众,士人不忠诚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进谏,就不是好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民众,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各种矛盾,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主地位稳固,整饬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民众安届乐业,就不是好宰相。做君主的方如发同龙头,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观察问题,审慎听取意见,表现庄严肃穆,隐藏内心真情。使人感觉象天那样高而不可穷极,象渊那样深而不可测量。因此,君主当怒而不怒,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而不杀,大乱就会随之发生;当兴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文王说:『说得对啊!
董车 發表於 2025-4-12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韬·文韬·上贤》"七害"辨微与为君之道刍议

《六韬》所载太公答文王问"上贤"之要,其"七害"之辨尤见治道精微。今就第四至第七害及为君之道试作阐发,以明古圣王禁绝奸邪、总揽全局之要义。

一、四害五害:察伪辨奸之术
"奇冠伟服"者,乃以华饰掩其奸心。太公指此类人"博闻辩辞"实为"虚论高议",其"穷居诽俗"恰似《论语》所谓"言不及义"之小人。战国策士之流多类此,如公孙衍辈"一怒而诸侯惧",然终无益于社稷。王者当效汉文帝黜退邓通,使"容美"之徒不得乱真。

"谗佞苟得"者更甚,其"果敢轻死"非为忠义,实乃"贪禄秩"之险诈。史载李斯妒杀韩非,即此类"得利而动"之实证。太公诫以"慎勿使",犹范仲淹《选任贤能论》所云:"佞人似忠,诈言似信",明君当以齐威王烹阿大夫之决断待之。

二、六害七害:固本禁邪之道
"雕文伤农"之禁,直指《尚书·旅獒》"不贵异物"之训。考西周青铜器铭文,凡"技巧华饰"过甚者,多伴随"农事不修",如周厉王"专利"终致国人暴动。太公此诫,实为"重本抑末"经济思想之先声。

"伪方异伎"之害,在惑乱民心。观汉武帝时巫蛊之祸,江充以左道构陷太子,致骨肉相残。太公谓"必止之",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同契,皆见圣人防微杜渐之智。

三、君臣分职:纲举目张之要
太公连用五个"非吾X也"排比,构建理想政治伦理:民尽其力如《孟子》"深耕易耨",士守诚信若季布"一诺千金",吏爱民似召公"甘棠遗爱",相国调和阴阳如丙吉问牛。此中尤重丞相之职,需兼具管仲"通货积财"之能与萧何"明具法令"之才,方称"富国强兵"之相。

四、君道如龙:刚柔并济之妙
"龙首"之喻最得治道三昧。《易经》乾卦"飞龙在天"而"云行雨施",正合"示形隐情"之旨。汉宣帝"霸王道杂之",能诛霍氏而不怒于未发;唐太宗纳魏征谏而止刑于将滥,皆得"可怒而怒,可杀而杀"之要。若宋襄公"不鼓不成列",反成"兵势不行"之戒。

文王"善哉"之叹,非独赞太公之言,实为周室八百年基业立规。今观此章,其"七害"之辨犹利剑悬顶,"龙首"之喻若明镜照形。治道虽古今异宜,然明察秋毫、执两用中之理,未尝不如日月之恒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