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6|回復: 0

[儒家文化] 〖群书治要〗之理论方法都是古今通用的道理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29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

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第二句说:『学则不固。』焦循认为『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因为你对礼不通达,对道理不明了,所以你才会蔽塞不通,不能够融会贯通,所以一定要去求学。为什么呢?因为古人所学的都是圣贤教诲,都是圣人对于天道、自然的规律,社会人伦关系的道理,这些经验教训的体会,记载在经典之中。如果一个人常常学习经典,就会融会贯通,并且理上明了了,心才能够安宁,所以中国古人说『理得心安』,所以特别要重视学习历史经验。

在这一方面〖群书治要〗给我们做了一个历史经验的总结。唐太宗也给我们做出了一个能够善于借鉴历史经验的、好学的榜样。唐太宗十六岁就开始从军打仗,从军十多年没有时间学习圣贤经典,对于如何治国这些道理都不是很明了,二十七岁做了皇帝,他知道创业很艰难,但是要守业更加艰难,所以就派魏征、萧德言、褚亮等大臣,把唐朝以前的经、史、子中的治国理念概括出来,编辑了这一本书。唐太宗非常地好学,读〖群书治要〗手不释卷。他说:『览所撰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

唐太宗看了魏征〖群书治要〗之后,认为编得太好了,取材广博,但是道理非常地精要,是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经史子之中的治国理念,教训方法确实他是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呢,使他能够借鉴历史的经验,遇到事情不迷惑,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所以他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也正是这一本书帮助他奠定了『贞观之治』的理论基础。

而这一本书后来到唐玄宗的时候受到了重视,它帮助唐玄宗也是创造了一代盛世。后来这本书传到日本,日本两代盛世的创建也是靠这一部书。这就是告诉我们能够学习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而〖群书治要〗中所记载的这些理论方法都是通用的道理。

在唐太宗对〖群书治要〗的评论中,他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可见他学习非常有收获,是每一天津津有味地手不释卷地读,都不忍心把这个书放下了。从这本书中他知道了社会风俗教化的根本,也知道了治国理政的源头,知道治国理政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了,换句话说治国理政,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都被总结在〖群书治要〗这本书了。

所以我们领导者只要把这一本书读透了,经、史、子的智慧经验也就全部了解了。所以好学很重要,可以给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