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3|回復: 0

[農家] 【王祯农书】百谷谱4蔬属诗解2芥,芸薹芥子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8-8 22: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祯农书】百谷谱4蔬属诗解2芸薹芥子
题文诗:芥字从卝,从介取其,气之辛辣,有刚介性,
故曰芥也.古人所谓:菜重芥姜;其以是欤?
为种不一,叶似菘而,有毛味极,辣者青芥;
茎叶俱紫,为紫芥作,食之美;又有白芥,
子粗大于,他芥色白,如粱米,味极辛美,
宜入药,利九窍眀,耳目通中.芥极多心,
芥嫩者为,芥蓝极脆.东坡云芥,蓝如菌蕈,
脆美牙响;芸薹芥不,甚香经冬,根不死,
患腰脚疾,者不宜食,比他芥也,不为甚佳.
齐民要术;七月半种;地欲粪熟,种法芜菁,
同畆用子,一升既生,亦不锄之,十月收讫,
芜菁,蜀芥又云:种芥子及,蜀芥取子,
者二月好,雨泽时种,二物性不,耐寒经冬,
则死故须,春种五月,熟而收子.今江南,
农家所种,如种葵法,俟成苖必,移栽之,
者七月半,后种迟者,八月半种.厚加培壅,
草即锄之,旱即灌之,冬芥经春,长心中为,
淡二,亦为盐菜.杨诚斋诗,云蟹眼嫩,
熟了,鹅儿新酒,未醒初此,言芥虀美,
如欲收子,即不摘心.盖南北寒,暖异宜故,
种略不同,其用则一.芥之为物,心多耐久,
味辣性温,可捣取汁,供庖馔尤,烈烈可爱,
沉酣,以消烦滞,亦蔬茹中,之介然者.
是宜受辛,于虀臼见,媚于盘飱,可不种哉?
芸薹芥子,种同蜀芥,每畆用子,四升足霜,
始收味辛,不甚香也,经冬以草,覆之不死,
至春复可,供食性凉,破血先患,腰脚,
不宜多食,其子入药,功用颇多,亦不可阙.
【原文】芥  芥字从卝从介取其气之辛辣而有刚介之性故曰芥古人所谓:『菜重芥姜其以是为种不一叶似菘而有毛味极辣者青芥也茎叶俱紫为紫芥作虀食之美又有白芥子粗大于他芥色白如粱米味极辛美宜入药利九窍眀耳目通中芥极多心芥之嫩者为芥蓝极脆东坡云:『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頬响芸薹芥不甚香经冬根不死患腰脚疾者不宜食比他芥不为甚佳
齐民要术:『七月半种之地欲粪熟,(种法与芜菁同畆用子一升既生亦不锄之十月收芜菁讫收蜀芥又云种芥子及蜀芥取子者皆二月好雨泽时种二物性不耐寒经冬则死故须春种之五月熟而收子今江南农家所种如种葵法俟成苖必移栽之【早者七月半后种迟者八月半种】厚加培壅草即锄之旱即灌之冬芥经春长心【中为醎淡二亦任为盐菜】杨诚斋诗云:『蟹眼嫩汤熟了鹅儿新酒未醒初此言芥虀之美也如欲收子者即不摘心盖南北寒暖异宜故种略不同而其用则一
夫芥之为物心多而耐久,味辣而性温可捣取汁以供庖馔尤烈烈可爱足以觧沉酣消烦滞亦蔬茹中之介然者是宜受辛于虀臼而见媚于盘飱也可不种哉
【注释】
1『齑』的异体字,释义是细切后用盐酱等浸渍的蔬果;作调味用的姜、蒜、葱、韭等菜的碎末;粉碎。
2菹:酸菜;腌菜.
【译文】
字从神从介,是取义于它气味的辛辣和性质的耿介,所以叫做芥。古人所谓『菜重芥、姜" ,也许是这个缘由吧。
种类不止一种:叶像嵇菜而有茸毛,味道极辣的,是青芥;茎叶都呈紫色的,是紫芥,作调味齑菜吃,很美;又有白芥,子粒比别的芥子粗大,白色,像粱米,味道很辛美。芥宜入药,利九窍,明耳目,通利五脏。芥菜(分茎很多,因此),薑心也很多。芥菜中嫩的为芥蓝①,很脆。苏东坡诗云:『芥蓝如菌孽,脆美齿颊.间嚼出响声。』芸薹芥不很香②,宿根越冬不死,患腰腿病的人不宜吃,它与其他芥菜相比是不怎么好的。
【齐民要术】说: [蜀芥](3) ,七月半种。地要肥沃熟地。[种法]
与芜菁相同。一亩用一升种子。出苗之后,不必锄治。到十月,收完芜菁,收蜀芥。又说:种芥子④和蜀芥准备收子的,都在二月里下过雨,墒足时下种。这两种芥菜都不耐寒,不能越冬,所以必须春种(5)。五月成熟收子。
现今江南农家所种的,种法像种葵那样。待到长成秧苗,须要移栽。(早的七月半以后裁,晚的八月半裁)。加厚培土。长草就锄,旱了就浇水。[留着的]冬芥到春天长薑心。(可以作咸淡二种酸菜,也可以作盐菜)。杨诚斋诗云:『蟹眼嫩汤微开沏的茶,鹅儿新酒将醒未醒的时候。』⑥这是说芥基齑菜的香美。如果要采收种子的话,就留着蒸心不摘。由于南北寒瑗的差异,所以种法略有不同,不过用途是一样的。
芥这种蔬菜;薑心多而耐久,味道辣而性温;可以捣取液汁,佐功肴馔,尤其香烈可爱,足以解沉醉,消除烦郁,也是蔬菜中的耿介者。这样,它宜乎在面白中捣成辣末,而在盘飧上却受到赞美,难道可以不裁种吗?
【原文】芸薹芥子  种同蜀芥每畆用子四升足霜始收味辛不甚香经冬以草覆之不死至春复可供食性凉破血先患腰脚者不宜多食然其子入药功用颇多亦不可阙也
【译文】
种法与蜀芥相同。一亩用四升种子。足霜后才收获。味道辣,不很香。如果要越冬,上面用草覆 盖起来,不会冻死s到来年春天仍可供食。药性凉,破血,原先患过腰腿病的人,不宜多吃。不过它的种子作为药用,功用很多, 也是不可觖少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