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7|回復: 2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9诗解6孟子无礼不敢休妻子卿谓孔子丧家狗不得其志君子不徼幸节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27 21: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外传卷9诗解6孟子无礼不敢休妻子卿谓孔子丧家狗不得其志君子不徼幸节
嗜欲务忠信
题文诗:
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母曰:
妇无礼,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
曰何?孟子:我亲见之.母曰乃,
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时,
问知存在;将上堂声,必扬,户视必下
,所以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妻,燕私之处,
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
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出妇诗曰: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孔子出卫,之东门逆,
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车避之,有人将来,
相我志之.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车避有
圣人将来.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视之,
五十步从,望五十步.顾子贡曰:是何为者?
子贡曰赐,之师所谓,鲁孔丘也.姑布曰是,
鲁孔丘欤!吾固闻之.子贡曰赐,之师何如?
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颈皋陶,
之喙从前,视之盎乎,似有王者;从后视之,
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子贡吁然.
姑布子卿,曰子何患;污面不恶,葭喙不借,
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子何患焉!
子何患焉!子贡以告,子孔子无,所辞独辞,
丧家狗曰:丘何敢乎?子贡曰污.面而不恶,
葭喙不借,赐以知之,不知丧家,狗何足辞?
子曰赐汝,独不见夫,丧家狗欤!既敛而椁,
布器而祭,顾望无人;意欲施之,上无明王,
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
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
欲当之者.丘何敢乎!修身不可,不慎嗜欲,
侈则行亏,谗毁行则,害成患生,于忿怒祸,
起于纤微;污辱难湔,败失,不复追不,
深念远虑,后悔何益!徼幸,伐性之斧,
嗜欲,逐祸之马,谩诞,趋祸之路,
毁于人者,困穷之舍.故君子不,徼幸节嗜,
欲务忠信,无毁于一,人则名声,尚尊称为,
君子.经有:何其处兮,必有与也.
【原文】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出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呆在屋子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门看到了妻子的样子,对他的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让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注释】又见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
 ①踞:箕踞,坐时随便,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相。②户:此处指内室。③去:除掉,去掉,此处指男方把女方赶回家,即休妻。④堂:正屋,客厅。⑤燕私:闲居休息。
【原文】
 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顾子贡曰:『是何为者也?』子贡曰:『赐之师也,所谓鲁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鲁孔丘欤!吾固闻之。』子贡曰:『赐之师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子贡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借,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子何患焉!子何患焉!』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无所辞,独辞丧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子贡曰:『污面而不恶,葭喙而不借,赐以知之矣。不知丧家狗,何足辞也?』子曰:『赐、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既敛而椁,布器而祭,顾望无人。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敢乎!』 
【译文】
一次,孔子出卫国之东门,迎面遇上了姑布子卿。孔子说:徒弟们,引车避开,有人将来,必是相我之人。你们记录一下。姑布子卿也说:引车避开,有圣人将要到来。孔子从车上下来步行,姑布子卿迎而视之,走了五十步,又跟从面望着他。 五十步之后,姑布子卿回头问子贡:他是干什么的?子贡说:他是我的老师,鲁国的孔丘就是。姑布子卿说:是鲁国的孔丘是吗?我早就听说过。子贡说:我的老师怎么样?姑布子卿说:此人得尧帝之颡,舜帝之目,禹帝之颈,皋陶之喙(即嘴)。从前面看去,盎盎乎似有王者跟从,从后面看去,肩高而脊弱,惟有这一点比不上这四位圣人。子贡听了叹息。

  姑布子卿说:你还怕什么呢?汗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远而望之赢(瘦弱)乎若丧家之狗。你怕什么呢?子贡将姑布子卿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对别的没说什么,只是对『丧家之狗』四字感叹说:我怎么敢这样呢?子贡问道;面而不恶,葭喙而不藉,我已知道其意思了。不知对『丧家之狗』有什么感叹的。孔子说:『你怎么不见那丧了家的狗呢?』即剑束而以木椁葬人,布置东西进行祭祀,顾望无人,想施展才能,却上无明王,天下贤士,方伯之中,王道丧,政教失强,众暴寡,百姓放纵自己,没有纲纪的约束。这个人本意是让我孔丘去承当改变这种局面的责任。我怎么敢当呢?
【注释】sang额
【原文】
 修身不可不慎也:嗜欲侈则行亏,谗毁行则害成;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污辱难湔洒,败失不复追。不深念远虑,后悔何益!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谩诞者、趋祸之路也,毁于人者、困穷之舍也。是故君子不徼幸,节嗜欲,务忠信,无毁于一人,则名声尚尊,称为君子矣。诗曰:『何其处兮,必有与也。』
【注释】1,jian洗
2,『何其处兮,必有与也。』出自【国风·邶风·旄丘】原文: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译文: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真衣 發表於 2025-3-25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九第六章所载二事,深具礼教精义与圣贤气象,试析如下:

一、孟子休妻章见礼之本质
孟母训子一事,实为"反求诸己"之礼教真谛的生动体现。《礼记·曲礼》"将入户,视必下"之文,非仅仪节规范,更蕴"敬慎"之心。孟子见妻踞坐而责其无礼,恰如朱子所言"严以责人而宽以律己"。孟母点破"汝之无礼,非妇无礼",正合《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的修身次第。引《诗·邶风》"采葑采菲"句,尤见古人观人取德之要,诚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谓"不可以微过弃其大德"。

二、孔子相仪章显圣者气象
姑布子卿相孔子一节,足见圣贤"不得其志"时的精神境界。"尧颡舜目"之喻,与《白虎通》"圣人异表说"相契,然"丧家之狗"之评尤具深意。郑玄注此谓"如不得主人之狗",正暗合《论语·八佾》"事君尽礼,人以为谄"的处境。孔子"无所辞"的态度,恰印证《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的胸襟。子贡"吁然"之态,更反衬出夫子"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的圣者气象。

此二事虽异而理同:前者明"礼者自卑而尊人"的实践智慧,后者显"君子固穷"的精神高度。韩婴连类相次,实欲彰明"内修己德,外安天命"的儒家大义。读此章者,当于孟子之自省见克己功夫,于孔子之坦荡观圣贤格局,方得古人立言之深意。
天人啪 發表於 2025-4-14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九第六章阐发礼义之微旨,通过孟子、孔子二事揭示君子修身之道。此章以"礼"与"志"为纲,分述人伦大义与圣贤气象,终归于"君子不徼幸节嗜欲"之训,诚为治世之圭臬。

孟子见妻独居而踞一事,实为礼教人伦之精微体现。孟母所引"将入户,视必下"之礼,出自《礼记·曲礼》,乃古人"不掩人不备"之恕道。郑玄注《仪礼》云"燕私之礼,尤重容止",正与此章相发明。孟子自责不出妇,非唯守夫妇之伦,更深得"反求诸己"之义。《诗经》"采葑采菲"之喻,恰示君子观人当取其大节,此韩婴引诗之妙也。

孔子被目为"丧家之狗"一节,尤见圣贤气象。姑布子卿相术虽得尧舜之貌,然"丧家狗"之谓实含深意。《史记·孔子世家》载此事,太史公评曰"累累若丧家之狗",正与本章"上无明王,下无贤士"相应。孔子独辞此称,非谦逊也,乃痛王道之不行。王弼注《易》云"圣人应世,形名有穷",正可解此章之旨。

末段论修身之要,以"四戒"为纲:徼幸如伐性之斧,《淮南子》谓"君子不取不可复";嗜欲似逐祸之马,《道德经》言"祸莫大于不知足";谩诞乃趋祸之路,《论语》载"君子耻其言过其行";毁人若困穷之舍,《周易》云"言行,君子之枢机"。韩婴熔铸诸经,终归"务忠信"三字,与《大学》"诚意正心"之说一脉相承。

此章之妙,在由人伦日常见天理,自圣贤遭际观世运。孟子严于责己,孔子忧道不行,皆体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的精神。末引《诗经》"何其处兮"句,暗喻君子处世必有所守,与开篇"礼"字遥相呼应,足见汉代经师解经之精微。今人读此,当思"礼者禁于将然之前"的古训,于微处见修身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癸亥日|黃帝4722年三月廿七日丑時| 2025/4/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