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3|回復: 0

日本、中国台湾、香港近期主要汉学刊物、著作目录(2011年)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1-10-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网
刊物

一、《汉学研究》29卷2期(2011年6月)
【重写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论】
「重写文学史」导论──「经典性」重构与中国文学之新诠释(王瑷玲)
《千载佳句》文本空间的建构及其意义(曹淑娟)
从「搜奇猎异」到「休明之化」──由朱之蕃看晚明中韩使节文化书写的世界图像(廖肇亨)
中西合璧的小说新体──清初耶稣会士马若瑟着〈梦美土记〉初探(李奭学)
「小说」乌托邦──论晚清文学的结构性书写(颜健富)
京剧表演与性别意识──戏曲史考察的一个视角(王安祈、李元皓)
有声的文学史──「声音」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梅家玲)
陈世骧论中国文学──通往「抒情传统论」之路(陈国球)
「头」的故事──历史.身体.创伤叙事(王德威)
【专论】
宋代士大夫歌词特质形成之内在动因与历史心理——以欧阳修词「互见」与「艳情」问题为中心(马里扬)
群体的选择——清初词学复兴原因考论(许嘉玮)
【书评】
评Kang-i Sun Chang and Stephen Owen, ed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孙康宜、宇文所安编《剑桥中国文学史》)(李佳、曲景毅)
二、《汉学研究》30卷2期(2011年5月)
【研究综述】
波罗的海地区东方研究学者与世界汉学(波波娃)
俄罗斯汉学研究史概述(李明滨)
1917-1950年苏联中国学研究的转向(陈金鹏)
【汉学人物】
俄罗斯汉学现代化之父──格奥吉耶夫斯基中国观及其历史贡献(张志远)
【资料介绍】
韩国汉学文献收藏及数据库介绍(河惠丁)
新近出版论文集汇目
【研究机构】
台湾海洋文化的吸取、转承与发展──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简介(蔡石山、林照真)
【新书评介】
Stephen J. Hoare-Vance,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China’s Evolving Foreign Policy
Vibeke Brdahl and Margaret B. Wan eds., The Interplay of the Oral and the Written in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Xu Guoqi, Olympic Dreams: China and Sports, 1895-2008
【会议报导】
布鲁赛尔中欧首届文化高峰论坛会议报导──一位与会者的反省(马利安·高利克)
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界消息】
汉学研究中心消息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消息
台湾汉学博士论文计划汇目
研究机构及学校动态
三、《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74期(2011年5月)
道家的自然体验与冥契主义——神秘.悖论.自然.伦理(赖锡三)
《释名》声训所反映的声母现象研究(李存智)
骸骨与铭刻——论黄锦树、郁达夫与流亡诗学(高嘉谦)
泰山与太和山的香税征收、管理与运用(蔡泰彬)
寓教于览——战后台湾展览活动与「台湾省博览会」(1945-1948)(廖文硕)
关于台湾客家建筑的根源及其型态的特征(黄兰翔)
从乔凡尼.卡斯蒂利欧内的旧约迁徙作品看17世纪古典绘画理论(蔡敏玲)
四、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学志》第3期(2011年3月)
台湾歌仔册的本土化现象(臧汀生)
《台省民主歌》作者与腔调的探讨(施炳华)
日治时期启蒙运动的再现:《沧溟行》、《荒村》的历史叙事(林淑慧)
朗唱の诸相——タイヤル(泰雅)族を例として(伊藤顺子)
书评:语言、文学与文化三部曲:杜建坊《歌仔册起鼓》述评(姚荣松)
研究纪要:十七世纪的讽刺文章:阎和赫立(Jan and Gerrit)两个荷兰人教师的对话(下)(贺安娟)
五、政治大学历史系《历史学报》第35期(2011年5月)
汉唐长安的城内城外空间结构:古代城郊布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贝克定,Timothy D. Baker Jr.)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罗丽馨)
日治初期台湾总督府的技术人力之招募:以土地调查事业为例(蔡龙保)
成舍我的新闻教育实践:从职训报童到本科专业(1919-1937)(唐志宏、连慧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远征军(闻黎明)
六、台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术季刊》第28卷3期(2011年3月)
张即之及其大字(傅申)
串建历史记忆、形塑家族传承──以楼钥及其族人的书画文物搜藏及书籍刊刻为例(黄宽重)
从御制诗看乾隆皇帝典藏的汝窑(余佩瑾)
南宋时期的出版市场与流通空间──从科举用书及医药方书的出版谈起(许媛婷)
七、《民俗曲艺》171期(2011年3月)
台湾音乐的研究新动向专辑
【论文】
音乐作为一种离散社会空间:台湾中和地区缅甸华侨的音景与族裔空间建构(吕新纯)
歌谣中的部落、历史与生活:以三首马兰阿美族的现代歌谣为例(孙俊彦)
战后台湾客家音乐的建制化历程:以《中原(苗友)》月刊(1962-1981)的再现为例(许馨文)
【研究资料报告】
谈《台湾日日新报音乐数据汇编》对台湾音乐史研究之价值:以明治时期为分析对象(陈峙维)
【其它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人物:马六甲找郑和(谢世忠)
【其它研究资料报告】
台湾省地方戏剧协进会出版刊物《台湾地方戏剧》中的戏剧史料(林锋雄)
八、《台湾人类学刊》第9卷第1期(2011年6月)
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主题演讲】
In Today’s World, Anthropolog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Maurice Godelier)
【研究论文】
纪念祖先功绩:《评皇卷牒》中的神话、基模与历史(Eli Noah Alberts)
热忱的人类学:Charlotte Salwey、Shihji Ishii(石井真二),与1913年左右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Ian Inkster)
幽微的抵抗:马太鞍原住民食物系统的变迁(张玮琦)
论地方知识的所有权与研究职权:从诠释人类学的观点省思Lahuy的「论文返乡口试」(林徐达)
【书评】
Shao-Hua Liu: Passage to Manhood: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周仁宇)
丁仁杰:《当代汉人民众宗教研究——论述、认同与社会再生产(高怡萍)
书评论坛:The Meaning of the Body: Aesthetics of Human Understanding(余舜德、邓育仁、赵绮芳)
九、《故宫学术季刊》第28卷第4期(2011年6月)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从神机到人文:盛唐到北宋的草书之变(卢慧纹)
南宋书法中的北宋情结(莫家良)
马车在早期东西交流中的地位与交流模式:公元前2000-1200年(吴晓筠)
从「总管内务府档案」述说太皇太后吐蕃特文泥金写本《甘珠尔经》的修造(李保文)
十、《戏剧学刊》第14期(2011年7月)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
【「当代剧场的跨时代文化书写:性别、历史与改编」专辑】
【专辑论文】
解放与规训——殖民现代性、认同政治、台湾早期现代舞中的女性身体(陈雅萍)
台南人剧团台语《麦克白》:改编、翻译与表演所彰显之女性声音(陈怡伶)
岂能约束?——「豫莎剧」《约/束》的跨文化演绎(陈芳)
挪借威尼斯商人:试论《约/束》的改编策略与所引发的问题(林璄南)
【一般论文】
越界与漫游:寻觅现代观众的「钟声新剧」(锺欣志)
从认识论真理到剧场文本中的真理——阿多诺的戏剧美学(吴承泽)
【剧本】
魏良辅(曾永义)
狐仙故事(赵雪君)
十一、《国文学报》第49期(2011年6月)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上博〈六平王与王子木〉校释(黄丽娟)
两种《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残本对朱子学研究的价值(许华峰)
明神宗与《诗经》讲习(连文萍)
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诗》教观及其反汉学色彩(黄忠慎)
《朱子语类》能性述补结构中的几个趋向补语──兼与闽南话相较(郭维茹)
苏轼在儋州的身分认同(陈金现)
论凡目、图底章法之包孕式结构──以苏辛词为例作考察(陈满铭)
香冷西湖──论姜夔词中的杭州书写(林佳蓉)
「变形诗学」在汉语现代化过程中的检证(翁文娴)
十二、《台湾文献》第62卷第1期(2011年3月)
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纪念王世庆先生专题】
追念王世庆先生:记前辈学者最后的身影和遗响(周婉窈)
谦卑温和、严谨细心的恩师:王世庆老师(陈鸿图)
家父、历史与我(王孟亮)
编后记:从台湾省通志馆采访员谈起(李荣聪)
【宗教与民俗医疗专辑】
寺庙药签疗愈文化与「疾病」的建构(宋锦秀)
「医病也医命」:民俗宗教的医疗行为及其概念(张珣)
浅述出家法师的民俗医疗经验(释宗演)
【一般论述】
港口阿美族的竹筏(张玮琦、黄菁莹)
荳荚花开落地生:花生与清季台湾汉人社会的经济活动(林哲安)
二战时期台北市之疎开空地带对战后城市街道发展的影响(洪致文)
解严前台湾妇女参政及其转变(1945-1987)(卢文婷)
台湾省议会对外资在台设厂之折冲:以杜邦、拜耳案为例(李巧雯)
十三、《人文与社会》第2卷第8期(2011年6月)
高雄:义守大学
电子书在华语、台语及英语教学上之开发及应用(张玉玲)
论《管子》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黄淑贞、陈美惠、吴丽娜)
《孟子》升格的关键文本──析论宋.余允文《尊孟辩》(冯至纲)
牟宗三先生老子诠释析论(马耘)
战争结束前的靖国神社争议(苏俊斌)
软实力下的新亚洲文化贴近性与现代性:韩国电视剧在东亚地区观众之接受因素探究(侯政男、蔡宗哲、陈欣欣)
十四、《宗教哲学》第56期(2011年6月)
南投: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
【特稿】
端午节宗教民俗论析(黄景春、李琦)
【专题论文】
伊斯兰中间主义与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王铁铮)
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神圣与伊斯兰传统的守卫者(Jane Smith、王刚)
涵静老人早期宗教哲学思想中的问题意识(李利安、张丽)
智慧.责任.爱:我心目中的涵静老人(王骏)
【研究论文】
碑铭中的北宗禅(韩传强)
慈化寺及其普庵祖师述论(王水根)
从〈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一语论周敦颐援佛入儒之文学转化(萧玫)
马一浮对《孝经》的佛学解读(韩焕忠)
十五、《国史馆馆讯》第6期(2011年6月)
台北:国史馆
【特载】
建国百年、创新修史——就任国史馆馆长讲词(吕芳上)
【国史研究与纂述】
民国史事与人物策展经验谈(邵铭煌、刘维开)
「我的1949」口述座谈会纪实(郑坤腾)
千万不要把假的历史留给后人——出席成都口述史研讨会暨参观汶川灾后重建纪实(胡志伟)
美国亚洲学会2010年会会议报导(廖文硕)
我的鱼苗事业与防灾经验——林烈堂先生访谈录(薛月顺)
台湾佛教出版的先驱者——张忠江先生访谈录(阚正宗)
杨月琴女士口述访谈记录(何凤娇、林秋敏)
【历史档案与文献管理】
「国史馆数字档案检索系统发表会」纪实(黄泛如)
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史料概述(张琼月)
国史馆藏《仁寿本二十五史》简介(詹建德)
【总统副总统文物介绍】
总统的轮椅(胡斐颖)
【传记资料】
国史馆馆长潘振球先生事略附朱菊贻女士访问记录(朱重圣等)
张自忠上将生平纪实(张庆宜)
【读者投书】
对于《「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传道法师访谈录》内容之更正(佛光山高雄南屏别院)
十六、《文化驿站》第29期(2011年6月)
台东: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专题:生活美学主题展】
为什么「形、色、纹、质」?为什么「微观」──「台湾原住民生活美学的微观之旅特展」策展论述(卢梅芬)
原质之美的现代性:植物纤维媒材与部落工艺──新社Sauku造型鱼篓灯的现代转化(陈淑燕)
排湾族图纹、金工与产品(高吴惠琴)
曾经的生活美学──sasa系列作品最初的概念(舒米.如妮)
从部落、闲置空间到博物馆纪念品店与餐厅:部落文创产品平台之经验与困难(林秀慧)
【南岛专区】
打树成衣──南岛语族的树皮布及其文化(张至善)
媒介消失了吗?从岩佐嘉亲先生捐赠的Bilum谈起(黄芳琪)
卑南遗址与部落文化结合──卑南文化公园大草坪上的卑南族传统少年会所(Takuban)(林佳静)
【与考古相遇】
卑南考古动态──科技考古学的实践与跨学科的合作(叶长庚)
坐在卑南谈天说地──「一个跨界的思考与整合的场域」工作坊主办历程与心得分享(高育屏)
【史前馆与小区】
当小区学童遇见博物馆:爆米花电影院、DIY小区推广与假日套装行程新尝试(林颂恩)
部落灾害与智慧暨「babu-zangal(自助人助)──关怀嘉兰村莫拉克风灾心灵教育重建计划与创作特展」(林建成)
因地制宜:史前馆在台东的特殊营销方式(邱琼仪)
十七、《东吴历史学报》第25期(2011年6月)
台北:东吴大学历史学系
隋唐之际的割据势力──以贵冑出身的李渊和李密为中心(伍伯常)
宋辽帝后生辰与哀丧的交聘活动──以宋真宗、辽承天太后、辽圣宗为主(蒋武雄)
清人对伊犁将军常清施政评议(陈维新)
清末民初广东大学学制之发轫(李朝津)
英国与武汉国民政府之汉案交涉──以英国领事报告为中心(何萍)
十八、《东吴中文学报》第21期(2011年5月)
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
《左传》与南朝丽辞(陈松雄)
《奏谳书·狱簿》案例分析(周敏华)
前秦与北魏之汉化进程较论──以教育政策与官方文学活动为讨论核心(龚诗尧)
写本异体字构字部件形体变异研究──以敦煌写卷S.388号为中心(蔡忠霖)
「独乐」与「中和」──论司马光园林书写中的修身意涵(林素芬)
《诗经》注我,我注《诗经》──杨简《慈湖诗传》再探(黄忠慎)
元代题画词探析(赵桂芬)
北曲杂剧对宋词之跨界传播析论──以篇章借鉴为范围(侯淑娟)
魏校及其《尚书》经筵讲义析论(陈恒嵩)
析论纪容舒《杜律详解》之时文手眼(陈美朱)
日治时代《台湾日日新报》所刊载之词研究(苏淑芬)
中国新文学史的开路者──朱自清及其《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十九、《兴大人文学报》第46期(2011年3月)
台中: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
泊然于声华驰逐之外——从《二家诗选》看王士祯的神韵诗学(闵秋英)
清代台湾异于中土奇异的物产与饮食书写——以诗文为考察对象(刘丽卿)
陈丁奇书学渊源探析(李郁周)
日治公学校国语教科书里的性别操演(郑昱苹)
明末浯澎游兵的建立与废除(1616-1621年)(何孟兴)
二十、《台湾神学论刊》2010年9月
台北:台湾神学院
【论文】
「新出埃及」──以赛亚书19:16-25之「出埃及」神学探讨(曾宗盛)
咒诅敌人的福气?──论诗篇咒诅诗的功能与现代意义(徐万麟)
路德的律法观──反律法主义与律法主义之间(林鸿信)
布特曼与海德格:友谊以及在马堡所共有的──尽管所有(Hermann Deuser撰,李丽娟译)
他者性作为关系结构的判准──论他者图像于儒家传统仁论中与基督宗教三一论中之比较(庄信德)
基督宗教五百年的会众诗歌:悍卫并传承三一神论──以台语《圣诗》1964和2009为例(陈淑芬)
基督教宣教士和台湾国民政府早期的政治意图(苏慕理)
二十一、《语文建设通讯》第98期(2011年7月)
香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全球华语词典》四人谈(高家莺、颜逸明、范可育、费锦昌)
《海峡两岸》字幕语用刍议;「自由行」与「个人游」(汪惠迪)
《全球华语词典》的若干不足之处(林新昌)
个人自由谈(高丽菜、茉莉、校友、硬伤、粤菜、等)(姚德怀)
东南亚华语中的「介词+X+起见」格式(李计伟)
汉字:超越近现代的文字--重新审视语音与文字的关系(寺尾智史)
从汉字和语音说开去--寺尾智史先生的论文读后感(石汝杰)
世界人民是否可以自由运用汉字(姚德怀)
漫谈日中同形多义词「头痛」(王敏东、许巍钟、蔡玉琳)
「和谐体汉字」推广的社会心理分析(高友铭)
应该编制能反映「复用简化字」的《简繁汉字对照表》(林新昌)
报道:第14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周胜鸿)
苏培成教授还要等待什么呢;笑话集(本刊)
香港与大陆的「异体字」的比较(黄艳萍)
关于《近现代辞源》的编纂(黄河清)
关于「不稂不莠」与「不郎不秀」(黄今许)
「利润」小考(王丽娟)
两篇关于凌晨的讨论(黎千驹、DH)
以「给力」为例 谈如何对待网络新词(陆洁瑜)
「零」、「○」膡义钩沈(谭步云)
二十二、《东洋史研究》第70卷第1号(2011年6月)
日本京都: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
【论说】
秦汉律における同居の连坐(刘欣宁)
唐代漠南における突厥可汗国の复兴と展开(铃木宏节)一八八○年代中叶におけるシャムの对佛·对清关系(小泉顺子)
甲午改革期以后の朝鲜における权力构造について(糟谷宪一)
清末における城鎭郷自治と自治区设定问题——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の管辖地域を中心に(佐藤仁史)
【书评】
田中比吕志着「近代中国の政治统合と地域社会——立宪·地方自治·地域エリート」(小野寺史郎)
二十三、《白山中国学通》卷第17号(2011年1月)
东京:东洋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文学科研究室
王阳明の〈陆象山〉论——象山の〈未だ及ばざる〉点とは何か(伊香贺隆)
明末天主教の「天」に关する一考察(播本崇史)
近代中国における「杨朱」観——张尔田と銭穆の场合(福田真吾)
「周易正义」干卦訳注稿(4)(铃木雄三、岛山奈绪子合译)
王畿「龙渓王先生会语」译注(其の7)(吉田公平等合译)
韩国における中国学研究の动向——その概说的绍介(崔在穆)
鲁迅と近代の日本文学(有田和夫)
「汉学·洋学·国学」补说(有田和夫)
朱熹哲学における心と気の流れをめぐる问题——気质论と心性论との桥梁(辻井义辉)
中国の大学における日本文学教育の改革への提言——文学教育研究の必要性を中心に(王净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