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1|回復: 0

[文学研究] 谈谈《长恨歌》的详和略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2-6-9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熊露士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诗是最成功的一个部分,唐宣宗评价白居易的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文从分析《长恨歌》中或详或略的描写入手,探讨诗人写作初衷及表达效果。
  一首长篇叙事诗,写什么,不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隐藏着诗人的写作意图,详略的标准则是根据所要表达主题的需要决定的。对一首诗的解读,不能离开作品空谈,只有认真细致地对诗歌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真正读懂,才能真正了解诗的主题。诗的开头这样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根据诗本事,我们知道杨玉环进宫前原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诗人将其写成一个“人未识”的深闺女儿,这不仅仅是“为尊者讳”的问题。从下文知道,诗人要写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歌颂的是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他自然不能让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有任何的玷污。于是在这里仅仅用“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两句,就将一段肮脏的故事抹掉,诞生出一位豆蔻年华、冰清玉洁的杨玉环来。诗人对李杨的回护,只是对诗中的艺术形象的回护,并非是篡改历史,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诗人对李杨爱情的基本态度。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杜牧在《龙池》一诗中用“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对李隆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李杨的丑事毫不讳饰。李商隐《马嵬》一诗略为平和,但“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几句,嘲笑意味却十分明显。我们不能因此而批评白居易罔顾事实,因为这毕竟不是在写历史,只是文学作品而已,我们不能用读历史的眼光去读文学作品。读到这里,我们且掩卷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来写,下面该如何将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孩子送到唐明皇的身边呢?这是一个难题,大概需要一大篇文字来敷衍这个故事。也许我们可以构思出各种各样生动的故事将杨玉环送进宫去。但问题是,不论是因人介绍还是选美进宫,不论是被骗进宫,还是被抢进宫,在这里都是冗文,因为如何进宫与唐明皇对她的宠爱并没有关系,与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只有杨玉环的“天生丽质”。于是诗人大笔一挥,一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便浓缩了一大篇故事,并暗示我们,唐明皇重的是“色”。我们不能不叹服于诗人简练的笔墨。以上是略写。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下,详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和他们风流享乐的生活。诗人抓住杨玉环“美”且“媚”的特点,文笔极为细腻香艳,以至受到后人诟病。明代唐汝询就认为其诗“格极卑庸,词颇娇艳;虽主讥刺,实欲借事以骋笔间之风流”。是说虽然有讽喻的意思,而文字太过香艳。其实这一段的细致描写,是诗人要表现唐明皇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而纵情声色,以至造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君王失政,“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后宫失衡,“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民俗失真的恶果。而这些都是酿成“安史之乱”的原因,也是杨贵妃的就死之媒。在这里,作者并未因为对李杨爱情的同情而在文字上作讳饰,这大概就是诗人想借这个故事表达一种“讽喻”的意思吧。顺便说一下,“讽喻”不同于“讽刺”,讽喻只是说个故事,让人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至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这都没有关系。而讽刺则直接而强烈。
  第二段诗人用了略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以“渔阳鼙鼓”和“缓歌慢舞”作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战乱的突然和逃难的狼狈。引起安史之乱和逃难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因为这不是诗人在此诗中着力表现的东西。甚至对六军的逼迫和贵妃的死也写得极为简略,仅用“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寥寥数语突出了明皇对贵妃之死伤心至极而又无可奈何。接着诗人用“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四句,概括地写了唐明皇在入蜀途中对杨贵妃的思念。“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句,就带过了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充分表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给人留下了悬念,也为第四段道士在海外仙山寻找到杨贵妃埋下了伏线。这一段略写,既表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生死不移的恋情,又为第三段回京之后的描写留下了余地,使人不会有重复之感。
  第三段唐明皇回到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思念写得极为细致:“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回京以后凄凉冷落,只好去散散心吧,但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就似乎看到了杨贵妃的面容;看到柳叶就想到杨贵妃的眉毛,唐明皇眼中的一切都只能引起他对杨贵妃的思念。而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从桃李花开的春天,一直到梧桐叶落的秋季,一直缠绕在心头。在他眼中,宫殿的台阶上铺满了落叶,大殿上飞舞着萤火虫,当年那些美貌如花的佳丽们都生出了白发,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凄凉冷落,都是那么了无生意。“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回到住处更是孤单寂寞,对着那冰冷的鸳鸯瓦、翡翠衾彻夜不眠。这一段将唐明皇的孤独凄凉的晚景写到了极致,也将其对杨贵妃的思念写到了极致。读者为他的生死不渝的深情所感动,为他的落寞悲凉晚景而悲伤。这时的唐明皇在读者眼中已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间帝王,他是一个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的有血有肉的情种,甚至称其为情圣也不为过。正是这种生死的相思,感动了他的臣子们,于是找来了方士为他寻觅杨贵妃。
  前文写的都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而爱情是双方的,单方面的相思还不足以证明爱情的真挚和深厚,第四段就从另一个角度写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思念之情。这一段的寻觅过程,写得无比的绵密。我们可以设想,怎样让一个并未见过杨贵妃的人去寻找她呢?按常理,必须有人向他介绍杨贵妃的相貌、特长。但这是诗歌,不是小说,所有这些都不能写入诗中,只能从下文的情节中体现出来。诗人先用方士“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数句简略地写了方士找遍了该找的地方,但都没有找到。正在人们失望之际,又出现了转机――“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人精神一振。下面的一段描写极为精彩细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这里诗人用的是诗家语,不能像小说那样交待得那么清楚。但我们可以看明白,当方士远远地看到了五色云彩笼罩的仙山上有很多的仙女,于是便前去问讯。而这一问,诗人也写得极见功力:因为这是仙山,是道家胜地,所以方士寻问的是“太真”。诗人在这里将杨贵妃在进宫前暂入道观时用的道名变成了“字”,这一下不著痕迹的洗刷,将本来很肮脏的一个乱伦故事彻底洗净,甚至还带上了一些“仙气”。当方士了解到这里果真有一位名叫太真、长得花容月貌的人,于是就去登门拜访。“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前两句写杨贵妃在仙山的地位崇高: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成仙后,充当了她的应门丫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也成了她的贴身丫头,其地位可想而知。当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者,她立刻从梦中惊醒。而醒来以后的动作是“揽衣推枕起徘徊”,动作之快速,与贵族妇女起床时的从容或慵懒大不一样,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杨贵妃的震惊、激动、急切、悲楚的心情。“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两句往往被误读,以为只是描写杨贵妃想见到唐皇使者的急切心情,以至来不及梳妆打扮就出来见客。其实,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这两句也是写使者观察中的杨贵妃。使者没有见过杨贵妃,凭什么断定她是不是要寻找的人呢?只有凭观察来判断。如果不是真情关切,哪一位贵族妇女会不梳妆打扮就出来见客的?接着使者眼中的杨贵妃是“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使者继续在观察,他虽然了解到杨贵妃善跳“霓裳羽衣舞”,但也不能为了求证而要求她跳一段舞。现在使者有了把握,一个连走路都像跳霓裳羽衣舞的人,还能错吗?接着再就近观察,来人“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不论从容貌上,还是心境上都没错,使者心里终于踏实了。这一段精细的描写既写了使者寻觅的过程,又通过使者的观察,表现了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思念,真正是一箭双雕的好手笔。这就是诗人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的原因。接着该是杨贵妃正面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了:“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唐明皇的思念,又让使者带回信物,并说明了信物的意义。为了取信于唐明皇,最后还让使者带回一个只有两人知道的誓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既是妇女的细心,也是诗人构思的缜密。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在贵妃进宫、酿成战乱、贵妃之死等处都采用了略写。而对贵妃所受的宠爱、李杨相互的思念则写得非常细致,全诗的重点所在也就不言而喻了。
  白居易曾经对自己的诗有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的评价,可见他是把这首诗作为爱情诗来看的。而《长恨歌传》的作者陈鸿说:“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而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意思是白居易不仅是“感其事”,而且目的在于“惩尤物,窒乱阶”。《长恨歌传》写于《长恨歌》之后,从一歌一传的写作经过看,白居易未必没有陈鸿所说的目的。但分析研究不能离开具体作品,在整篇诗歌中,诗人有些地方虽有讽喻,主要的内容则是对李杨爱情的同情甚至是激赏,最起码“惩尤物,窒乱阶”在诗中表现得并不突出。
  (作者单位:南京金陵旅游管理学院)
                           </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