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p( x7 a; K* |5 m# d" W
' N: y1 w4 j9 U# F
+ d- R7 ?6 q2 F2 P5 w3 B+ `+ Y3 L 两宋时期,金国人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决定要废除赵氏,另立一个新皇帝,作为统治中原的傀儡政权。在这个时候,张邦昌被选中,当了32天的大楚皇帝,以至于有后人认为张邦昌是叛国奸臣,与秦桧并列。时隔近千年之后,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修订的张氏族谱出现在乐安县牛田镇峡圳村,它记载了张邦昌为张九龄第十二代后裔,张邦昌的出生及安葬地均在乐安。
6 B* f9 _& J7 h; ~5 I: s( x) o! | V
那么,张邦昌究竟何许人也,他是怎么来到乐安的?后人是否以他为耻,以至于不愿记载他的出生地和埋葬地呢?
7 f9 y' T1 b N j" \+ R% |1 S# X; E( u0 X
村头立牌坊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 + D7 D: d1 z+ |. i% D H8 m
9 e+ p* [ U o8 w 走进乐安县牛田镇峡圳村,一座四柱三间、八字形、三叠马头墙的歇山顶式徽派风格的砖砌牌坊立在村前。“金a流芳”四个白底黑字赫然出现在牌坊正中横匾上。虽然这块牌坊看上去并不华丽,但“金a流芳”四字彰显了这个村子历史悠久。
! F2 Q9 k# T; ^; m9 D
' H" s$ w5 _/ R' L. N “金a流芳”四个字,缘自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所著《世兴废五卷》。张九龄的《世兴废五卷》,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张九龄在李隆基诞辰献此书,意在劝皇帝励精图治。玄宗御览后,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
) c+ s! J$ [! D; R9 v! i
! K/ E7 q0 k% j" g 史书记载,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王公大臣多献珍异宝,唯独九龄送《世兴废五卷》作贺仪,李隆基当即嘉奖并赐书大臣以示褒扬。“我们就是张九龄的后裔,此牌坊是为纪念我们的一世祖张九龄所建。”村里的“文化人”、牛田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的张义贤介绍道,“金a流芳”牌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历经多次修葺,最后一次修整为文革前。
) d/ R; {! D3 g. Q$ F2 J+ s7 R9 ~! x: `! s
20年前发现张邦昌在族谱中 , t* Z1 S, m! }, F7 O# z
9 M8 i8 P/ O) _( Z n( o
峡圳村保管张姓族谱的村民此时正在田里耕作,55岁的张义贤沿着田埂朝田中跑去,找村民拿钥匙取族谱。 $ D# f7 o& B- K3 \, ]' \
. }* T9 m: \2 |& b
一阵忙活,张义贤找来族谱。拜阅这本牛田峡圳张姓(光绪二十五年乙亥八修【印刷版】)族谱,记者看到张九龄之名赫然显现在谱文中页首。谱牒记载,张九龄于元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拜相,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卒,谥文镜公,妻亦封善佐夫人,生一子,拯。
1 _ A1 ?" W T7 L/ |! s/ D# g: e7 m# ~
谱牒记载,骥公长子必大,字邦昌,号广平,行十,宋丞相,靖康初拜相。后为金乱,归朝。娶邓氏合葬本都横木上村寅艮向山一所六地五片,东址刘敬三住基为界,西址黄兴名杉山。继娶黄氏,葬流塘社坑。一子仲俊,一女适舅之子。其子张仲俊,字世英,号竹溪,外翰林,任崇仁训导,娶流坑文状元董德元妹。张邦昌父亲张图南(十一世),随外翰林出身,授袁州教谕的父亲张天锡(十世),于仁宗明道年间迁居流塘(今乐安县牛田镇峡圳村)。
$ k6 a4 Y6 z. }7 \. w( ]' h1 [6 F! [+ k5 A' F* d6 B( ~% Q8 `
张义贤一边翻阅族谱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发现张邦昌在族谱中是在20年前,由于村里读过书、又有时间来看族谱的人不多,他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仔细阅读族谱,并是想对祖辈进行一番了解,没有想到发现张邦昌也是祖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