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教育 二、“给力”的来源和爆红过程
关于“给力”的来源和出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专业人士考证说此词古已有之,有人认为源于方言,但它的爆红却缘于网络。
(一)古词溯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海波博士考证,“给力”是中国古代官府给官员支付薪酬的一种方式,即以力役的形式向官员支付薪俸。具体而言,就是朝廷根据官员的等级,拨给数量不等的劳役,为官员免费耕种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务。在刘国新编撰的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制度辞典》(1990年版)中,就有“职官给力制度”词条。
秦汉以来,历代朝廷都制定法律规定,百姓除纳粮外,成年男子必须为朝廷服力役和兵役。服力役的百姓,有“力”、“事力”、“吏力”、“力人”等不同叫法。所以朝廷向官员供给劳役就叫做“给力”。即使在力役制度取消后,朝廷仍然按给力人数,折成钱粮后支付给官员,这笔费用往往超过官员的工资。
(二)方言觅迹
有人认为“给力”在网络上使用之前就一直存在于民间方言中,但究竟出自何处方言,却有多种不同说法。极可能是很多方言中都存在“给力”这个词或与“给力”相类似的词。
查《闽南话漳腔辞典》,可知“给力”的闽南话是“激力”,读为 [kik-làt]。“给力”是动词,也可做形容词,表示“凝神、用劲、发力”。例:在漳州,婴儿学上台阶,抬腿迈上时,大人会说“给力”;又如:某人尽其十分力气干完某事,人家会称赞“真给力”。
在海南省临高县,过年时大人们常劝阻打人的小孩说“你给力小弟弟了,你就长不大了!”据考证,“给力”在临高话中已使用七百余年。(《临高县志》1972年P37。)
北方方言的“给劲”一词,意思和构造跟“给力”相当,只是方言味、口语味浓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