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休竹客

[別史] 戰國策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魏惠王死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壞城郭,且為棧道而葬。羣臣多諫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喪行,民必甚病之。官費又恐不給,請弛期更日。」太子曰:「為人子,而以民勞與官費之故,而不行先王之喪,不義也。子勿復言。」羣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子乎!請告惠子。」惠子曰:「諾。」
駕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歷葬于楚山之尾,灓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羣臣百姓也夫,故使灓水見之。』于是出而為之張于朝,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此文王之義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難以行,太子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願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若此而弗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擇日。」惠子非徒行其說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說文王之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五國伐秦
五國伐秦,無功而還。其後,齊欲伐宋,而秦禁之。齊令宋郭之秦,請合而以伐宋。秦王許之。魏王畏齊、秦之合也,欲講于秦。謂魏王曰:
  秦王謂宋郭曰:『分宋之城,服宋之強者,六國也。乘宋之敝,而與王爭得者,楚、魏也。請為王毋禁楚之伐魏也,而王獨舉宋。王之伐宋也,請剛柔而皆用之。如宋者,欺之不為逆,殺之不為讎者也。王無與之講以取地,既已得地矣,又以力攻之,期于啖宋而已矣。』
  臣聞此言,而竊為王悲,秦必且用此于王矣。又必且困王以求地,既已得地,又且以力攻王。又必講王,因使王輕齊,齊、魏之交已醜,又且收齊以更索于王。秦嘗用此于楚矣,又嘗用此于韓矣,願王之深計之也。秦善魏不可知也已。故為王計,太上伐秦,其次賓秦,其次堅約而詳講,與國無相離也。秦、齊合,國不可為也已。王其聽臣也,必無與講。
  秦權重魏,魏冉明孰,是故又為足下傷秦者,不敢顯也。天下可令伐秦,則陰勸而弗敢圖也。見天下之傷秦也,則先鬻與國而以自解也。天下可令賓秦,則為劫于與國而不得已者。天下不可,則先去,而以秦為上交以自重也。如是人者,鬻王以為資者也,而焉能免國于患?免國于患者,必窮三節而行其上,上不可則行其中,中不可則行其下,下不可則明不與秦兩生以殘秦,使秦皆無百怨百利,唯已之曾安。令足下鬻之以合于秦,是免國于患者之計也。臣何足以當之?雖然,願足下之論臣之計也。
  燕,齊讎國也;秦,兄弟之交也。合讎國以伐婚姻,臣為之苦矣。黃帝戰于涿鹿之野,而西戎之兵不至;禹攻三苗,而東夷之民不起。以燕伐秦,黃帝之所難也,而臣以致燕甲而起齊兵矣。臣又偏事三晉之吏,奉陽君、孟嘗君、韓珉、周最、韓余為從而下之,恐其伐秦之疑也。又身自醜于秦,初之請焚天下之秦符者,臣也;次傳焚符之約者,臣也;欲使五國約閉秦關者,臣也。奉陽君、韓余為既和矣,蘇脩、朱嬰既皆陰在邯鄲,臣又說齊王而往敗之。天下共講,因使蘇脩游天下之語,而以齊為上交,兵請伐魏,臣又爭之以死。而果西因蘇脩重報。臣非不知秦權之重也,然而所以為之者,為足下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文子、田需、周宵相善,欲罪犀首。犀首患之,謂魏王曰:「今所患者,齊也。嬰子言行于齊王,王欲得齊,則胡不召文子而相之?彼必務以齊事王。」王曰:「善。」因召文子而相之。犀首以倍田需、周宵。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魏王令惠施之楚
魏王令惠施之楚,令犀首之齊。鈞二子者乘數鈞將測交也。施因令人先之楚,言曰:「魏王令犀首之齊,惠施之楚,鈞二子者乘數,將測交也。」楚王聞之,因郊迎惠施。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魏惠王起境內眾
魏惠王起境內眾,將太子申而攻齊。客謂公子理之傳曰:「何不令公子泣王太后,止太子之行?事成則樹德,不成則為王矣。太子年少,不習于兵。田盼宿將也,而孫子善用兵。戰必不勝,不勝必禽。公子爭之于王,王聽公子,公子必封;不聽公子,太子必敗;敗,公子必立;立,必為王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齊魏戰于馬陵
齊、魏戰于馬陵,齊大勝魏,殺太子申,覆十萬之軍。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齊,寡人之讎也,怨之至死不忘。國雖小,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何如?」對曰:「不可。臣聞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計。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遠于計。王固先屬怨于趙,而後與齊戰。今戰不勝,國無守戰之備,王又欲悉起而攻齊,此非臣之所謂也。王若欲報齊乎,則不如因變服折節而朝齊,楚王必怒矣。王游人而合其鬥,則楚必伐齊。以休楚而伐罷齊,則必為楚禽矣。是王以楚毀齊也。」魏王曰:「善。」乃使人報于齊,願臣畜而朝。
田嬰許諾。張丑曰:「不可。戰不勝魏,而得朝禮,與魏和而下楚,此可以大勝也。今戰勝魏,覆十萬之軍,而禽太子申;臣萬乘之魏而卑秦、楚,此其暴戾定矣。且楚王之為人也,好用兵而甚務名,終為齊患者,必楚也。」田嬰不聽,遂內魏王,而與之並朝齊侯再三。趙氏醜之。楚王怒,自將而伐齊,趙應之,大敗齊于徐州。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惠施為韓魏交
惠施為韓、魏交,令太子鳴為質于齊。王欲見之,朱倉謂王曰:「何不稱病?臣請說嬰子曰:『魏王之年長矣,今有疾,公不如歸太子以德之。不然,公子高在楚,楚將內而立之,是齊抱空質而行不義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田需貴于魏王
田需貴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無生楊矣。故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然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今子雖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眾,則子必危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田需死
田需死。昭魚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薛公、犀首之有一人相魏者。」代曰:「然則相者以誰而君便之也?」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請為君北見梁王,必相之矣。」昭魚曰:「奈何?」代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昭魚曰:「奈何?」對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代曰:『君何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薛公、犀首有一人相魏者。』代曰:『勿憂也。梁王,長主也,必不相張儀。張儀相魏,必右秦而左魏。薛公相魏,必右齊而左魏。犀首相魏,必右韓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使相也。』代曰:『莫如太子之自相。是三人皆以太子為非固相也,皆將務以其國事魏,而欲丞相之璽。以魏之強,而持三萬乘之國輔之,魏必安矣。故曰,不如太子自相也。』」遂北見梁王,以此語告之,太子果自相。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2-6-18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戰國策  卷二十三‧魏策二 秦召魏相信安君
秦召魏相信安君,信安君不欲往。蘇代為說秦王曰:「臣聞之,忠不必當,當必不忠。今臣願大王陳臣之愚意,恐其不忠于下吏,自使有要領之罪。願大王察之。今大王令人執事于魏,以完其交,臣恐魏交之益疑也。將以塞趙也,臣又恐趙之益勁也。夫魏王之愛習魏信也,甚矣;其智能而任用之也,厚矣;其畏惡嚴尊秦也,明矣。今王之使人入魏而不用,則王之使人入魏無益也。若用,魏必舍所愛習而用所畏惡,此魏王之所以不安也。夫舍萬乘之事而退,此魏信之所難行也。夫令人之君處所不安,令人之相行所不能,以此為親,則難久矣。臣故恐魏交之益疑也。且魏信舍事,則趙之謀者必曰:『舍于秦,秦必令其所愛信者用趙。』是趙存而我亡也,趙安而我危也。則上有野戰之氣,下有堅守之心,臣故恐趙之益勁也。大王欲完魏之交,而使趙小心乎?不如用魏信而尊之以名。魏信事王,國安而名尊;離王,國危而權輕。然則魏信之事王也,上所以為其主者忠矣,下所以自為者厚矣,彼其事王必完矣。趙之用事者必曰:『魏氏之名族不高于我,土地之實不厚于我。魏信以魏事秦,秦甚善之,國得安焉,身取尊焉。今我構難于秦,兵為招質,國處削危之形,非得計也。結怨于外,生患于中,身處死地,非完事也。』彼將傷其前事,而悔其過行;冀其利,必多割地以深下王。則是大王垂拱多割地以為利重,堯、舜之所求而不能得也。臣願大王察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