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现代快报 “明年准备第一次对南京话进行录音采集”,昨天,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实验室主任徐大明教授透露,全国正在酝酿新一次的语言普查,江苏、上海、广西可能是首批调查之地,而江苏这个点,他们就准备“采集”南京话。他告诉记者,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南京方言,更是为预报南京方言、研究语言与社会变迁做准备的。徐教授笑着说,目前,各派专家应该说“吵”得比较激烈,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都还没有最后确定。
[录音方式]
怎么录?找哪个录?
戴着耳麦朗读文章或诗歌
戴着耳麦,拿着话筒,请你用“标准”的南京话,朗读一段文章或诗歌,放松,跟平时聊天一样,速度慢一点没关系,只要吐字清晰。明年,如果你在街头遇见这样一支专家调查队伍,千万别奇怪,这是南京大学的语言专家们在“采集”南京方言呢,如果你朗读得好,你的话就可能作为历史档案永远留存。在未来,这还是专家预报南京方言的基本材料。
南京大学的语言专家告诉记者,这次调查至少是上千人,而且可能是一个连续性的普查。从历史上说,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采用录音的方式“保留”南京方言。
找个偏僻山村或是街头录音
“打个比方,江北和江南的南京话就不一样,哪个正宗,谁都说不清楚”,徐大明教授告诉记者,根据以前南京方言专家的研究,南京话几乎20年就有一次变化,选择谁来录音目前正是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有专家建议录下“原始”的南京话,越原始越好,方法就是在南京选择一个偏僻、封闭的山村,那里说的话可能比较“纯正”。这还不算,在挑选朗读人群时,条件很苛刻,还必须是50岁以上的男性,小学文化,因为这一部分群体才最有可能是本地人,女性可能是嫁过来的,而大学文化的男性则很容易受普通话的影响。
“这个村庄不好找啊”,徐教授说,找个封闭的村庄可能性很小。所以这种方法难度太大,他个人倾向于采集“新南京话”,则是采取街头录音的方式,用普通话问,对方回答什么就录什么,最后让被调查者朗读一段话。专家坦承,这个方法也有漏洞,比如有的人会说普通话也会说南京话,等等。
[研究目标]
南京话的变化也能预报
其实语言普查的目标是要做语言预报,就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报南京话将来会怎么变。
徐教授告诉记者,他之前一直在内蒙古包头进行预报语言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包头出现了一个独特语言新区,这就是由于大量外地人的迁入自行发展的晋语区,那个区的人说话有点像小品明星范伟,鼻音比较重,说话瓮声瓮气的,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社会发展,说这种语言的人大幅度减少,等专家2003年-2004年重新监测却发现,鼻音重的人又增多了。
社会发展就像个语言推动器,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专家的预报,以后这种语言将成为当地的主流语言,而这两年的发展,证明了这个预报是正确的。
[专家呼吁]
建个语言博物馆保护方言
这次全国语言普查中,争议的另一大焦点就在于是否设立语言博物馆。徐大明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计划存在很多专家脑海里,只是个想法,在什么地方建、怎么建都还没有定论。”
我国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曾在1956年和1999年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语言调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至今没有一份全面详细的语言国情报告,没有建立基于我国语言和方言的知识库与信息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小语言、小方言正在急剧萎缩甚至消亡。国内一些专家已经在呼吁,尽快设立语言博物馆。
[发现]
讲“南普”越来越多
溧水话像老南京话
徐大明教授告诉记者,其实在这之前,他们实验室一直在“监测”南京话,为语言大调查做前期摸底。最近的调查显示,南京话其实越来越“私密”了。“我们从几年前就发现,南京的父母已经不再教孩子南京话”,专家说:“每年在南京进行问路调查,至少有50%的被调查者,说南京话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家庭和比较熟悉的朋友,而在公众场合,如果用普通话提问,很多会说南京话的人,会选择普通话回答。这个结果很耐人寻味,一方面说明南京正在向大都市靠拢,普通话正在成为人们交际的主要语言,另一方面南京话却更有亲切感,很多人舍弃不了南京话。”
不仅监测南京话,专家还将范围扩大到南京郊县,“很有趣,发现溧水话与60年前的老南京话非常相似”,徐大明说,这可能与当地一直处在南京边缘,较少为外界“干扰”有关,但是专家同时发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溧水话目前正在有向普通话发展的趋势。(刘峻 谢静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