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8|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探究岭南文化与粤语的成因(2)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0-11-19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浪BLOG

    一.习舟善水:《淮南子.原道训》云:“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说的就是百越族人不善陆上之事,而善舟水。

    二.断发文身:这也是所有百越民族(包括闽之东越)的习俗。断发就是将头发剪短(中原民族认为肤发是父母授之,故不剪发),越人断发,大概与下水方便有关。文身,则是在脸上或身上刺上花纹,原因是下水后可避蛟龙之害。在柳宗元的七律《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有诗句曰:“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的这首律诗,说的是唐“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等五人被贬至荒蛮之南方的五个州来当刺史时的心境。柳州在今之广西,漳州、汀州在今之福建,封州、连州在今之广东。由此可见,唐时此五州仍属偏远荒蛮,音信难通之地,并且越人文身之风俗彼时尚存。

    三.干阑巢居:越人用竹木材料建成分上下两层的房子,上层用来住人。譬如,今日之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就是由干阑巢居演化而来的。

    四.喜食蛤贝:这一习俗延至岭南诸省之今日。

    五.拔牙之俗:这是不少民族都流行的风俗,谓之“錾齿”,是成人或者婚俗的标志。

    六.迷信鸡卜:商周时期,中原人用龟壳、牛骨来占卜,而岭南越人则用鸡骨,即用鸡的头盖骨在火上烤,以鸡头骨受热开裂的图文形象来卜吉凶。

    七.几何纹陶:学术界认为,几何纹陶器是南方与北方的彩陶、黑陶的主要区别。而几何纹陶器最发达的地区就是珠江三角洲。

    八.铜鼓文化:铜鼓在部落里,既是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在祭祀、进贡、赏赐等仪式时而使用的乐器。发展到后来,铜鼓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了。可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只有壮族、黎族和某些支系的苗族还存有铜鼓了。

     中原人之所以将岭南越人贬称为“南蛮”,除了文化差异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却来自饮食方面的偏见。在《淮南子》与《史记》中,都提到南蛮吃蛇与贝壳类动物。在广东发掘的多处文化遗址的堆积层里,均发现有大量的蚬蚌蛤蚶蛳螺的遗骸。这些在汉字名称中属“虫”字部首的贝壳类动物和蛇一样,在中原人心目中均为“不洁”的象征。
     其实,一个族群的饮食习俗,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与食物链供应分不开的。时至今日,岭南的广东己经赢得了“什么都敢吃”的饮食文化之“美誉”。而且,岭南人的“敢吃”,也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吹过了五岭以北。如今,无论是蛇类还是贝壳类,都早己成了北方食肆中的席上佳馔。
     说到“不洁”,时下无论南方或北方,在如今咸、淡水资源都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那些软动物才真正地变成了“不洁”之物。但,就是这些“不洁”的动物,也仍然抵挡不住南北食客的饕餮需求。

    萧家老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