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64|回復: 0

[民事維權] 七成受访者称食品谣言社会影响较大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2-6-23 0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为何食品谣言屡辟不止?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何明升指出,这反映社会信任出了问题。网络使得谣言传播迅速,很多网民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有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义务和责任。有些企业利用谣言进行不正当竞争,为谣言推波助澜。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认为,网络社会需要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见领袖,引导人们对谣言进行判断。政府等有关方面也应对常见谣言准备预案以实现快速辟谣。
  近日网上又开始流传一条谣言,“西瓜被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增甜”,尽管很快被证明子虚乌有,但还是流传甚广。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近年来几乎每到夏季,“西瓜打针”的谣言就会开始流传,年年辟谣,可到第二年又会被拿出来传播。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食品的谣言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甚至引发公共危机。食品谣言为何如此泛滥?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91人参与),50.0%的人认为当下关于食品的谣言较多。调查中,70后占39.1%,60后占23.8%,80后占22.4%。
  为何73.3%的人对待食品谣言“宁可信其有”
  北京市民郭鑫一家人都很爱吃西瓜,可自从听说“西瓜打针”的消息后,就再也不敢买了。“现在真是谈食色变。去年也有一则这样的消息,当时我们一个多月没敢吃西瓜。” 郭鑫说,虽说是谣言,但总觉得不可能空穴来风,还是过一段时间再吃更安全。
  “现在‘网络暴力’太厉害了,一个传言,可以让一个产业遭受巨大的冲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马会勤表示,由于大部分老百姓对一些领域不太了解,他们更容易受到蛊惑,以讹传讹,谣言就扩散开了。
  早在2006年,就出现过“海南西瓜注红药水”的谣言,致使当地瓜农损失了3000万元。2011年,一则香蕉树染病的消息被讹传为“吃香蕉致癌”,导致香蕉价格跌至1毛一斤仍无人问津,蕉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香蕉烂在树上。据统计,广东、海南的蕉农因谣言而造成的损失至少达7亿元。
  调查中,68.9%的人认为食品谣言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其中43.6%的人认为非常大。
  关于“打针西瓜”的传言,还经常会附上照片:照片上的西瓜,瓤中有条黄色较硬的条带,这被认为是打过针的痕迹;白色的西瓜子也被认为是早熟的证据。《科学世界》前副主编、植物学博士史军分析:“从图片上看,有不少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黄色的条带是注射留下的痕迹,那这些条带和白色的瓜子为什么没被染成红色?其实这种被称为‘黄带果’的成因已经研究得很清楚,氮肥施用量、生长后期遇低温、品种差异等都有可能导致上述现象。”
  近日,兰州拉面使用蓬灰致癌的谣言也引起人们的恐慌。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仝其根指出,蓬灰其实是蓬(灰)草烧制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等碱性物质,对小麦粉有增大筋性的作用。拉面剂实际上是根据蓬灰的成分,通过碳酸钾等碱性较强的食品添加剂复配出来的,在制作中剔除了蓬灰中的有害物质。
  尽管这些食品谣言都被很快辟谣,但依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问到“食品谣言会影响你的消费决策吗”时,调查中,73.3%的人选择会,表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有20.0%的人选择不会,表示“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
  87.6%的人指出食品安全社会公信力脆弱使得食品谣言屡辟不止
  为何食品谣言层出不穷,屡辟不止?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何明升指出,这反映我们的社会信任出了问题。“我们最起码的信任基础有所动摇,公众对政府监管、生产商、经销商产生了不信任。这源于一些现实的基础,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
  何明升表示,网络的存在使得谣言传播迅速,影响巨大,带来了监管的难题。“网络监管是政府的事,也是网民的事。很多网民似乎没意识到有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义务和责任。”他说,“不能否认,有些企业利用谣言进行不正当竞争。一些企业甚至雇用‘网络水军’攻击别的品牌,为谣言推波助澜。”
  他指出,政府对待网络谣言很多时候是失语的状态,或者过了很长时间才站出来表态。有关部门也不能及时澄清,部分公众又缺乏对谣言的判断能力,所以谣言纷出,屡辟不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杜俊飞表示,“通常来说,谣言的背后有社会抗议,对社会秩序或者某种社会现实不满时,人们就用谣言作为一种无声的谴责。尽管有些谣言带着恶意,但有些也是一种弱者的抗议。”
  他指出,食品谣言背后就是人们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种社会抗议。通过造谣的方式有意无意地渲染细小的问题,以达到让社会高度重视的目的。
  他还表示,现在网上的话语秩序是不良的,没有好的管制环境或者舆论环境去落实正常的社会沟通和知识沟通。“谣言出现后,有关部门也没有及时出来作证。再加上社会本身就有恐惧感,所以造成谣言泛滥。”
  食品谣言屡辟不止的原因是什么?87.6%的人指出是食品安全的社会公信力脆弱;62.8%的人认为时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59.6%的人表示相关部门的辟谣缺乏说服力;28.8%的人指出一些媒体社会责任缺失,未经核实就传播谣言;19.9%的人认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推波助澜。
  82.4%的人希望对食品安全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
  何明升指出,有关部门应通过立法去除网络谣言,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净化网络环境。政府有责任及时站出来辟谣,可以发挥官方微博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快速反应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是微博上民间网络辟谣组织“辟谣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指出,网络时代谣言的负面效应会不断被放大,所以官方和民间组织要用快速和浅显易懂的方法,及时跟进进行辟谣。“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进行报道,这样谣言就会得到有效遏制。此外,政府有关方面可以制定谣言快速反应机制,对常见谣言进行预案来实现快速辟谣。”
  吴丹红表示,公众自身也要反思。遇到不懂的,首先去求证一下,不要随便转发和散布谣言。否则就会无意中成了谣言的推手,被造谣者利用,成为谣言传播的一环。
  “谣言止于智者。网络社会需要有一些意见领袖、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名人,去引导、帮助人们对谣言进行判断。”吴丹红说。
  要遏制食品谣言,杜俊飞表示,从根本上来说,政府要让国民生活在一个安全的食品世界里。首先要让人民群众吃到的食品是安全的,让整个社会秩序是良善的,让公众对于食品卫生是有信心的。在这种背景下,再让群众不要信谣言、不要散布谣言。
  对于遏制食品谣言,公众有什么建议?调查中,82.4%的人指出应对食品安全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信心;73.4%的人表示应改善整个社会食品安全坏境,增加公众安全感;65.0%的人认为公众事务信息应及时公开,越透明越能安定人心。
  此外,29.8%的人认为相关媒体要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29.4%的人表示对造成重大危害的恶意传言要加大制裁力度;27.8%的人指出相关部门应该制定谣言快速反应机制,对常见谣言准备应对预案;22.7%的人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让公众不信、不传不能证实的流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