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方教育 語言陌生化帶來的異變與多種闡釋可能性是文本的文學價值得以實現的充分條件。作者的語言陌生化的創作追求給文學文本的解讀帶來了難度,使讀者在閱讀作品,試圖還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體驗和思想見解時出現異變,導致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出現偏差,甚至是誤解。當作者的情感體驗經由文學語言表達出來時已經發生了某種程度的變異,也就是說作者使用陌生化語言是爲了更加清楚的描述自己的獨特體驗,然而正恰恰是這種語言使作家自己和作品相分離。讀者通過文學語言和作品進行溝通、對話、交流的過程又一次發生異變,因此,讀者看到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體驗和思想觀念已經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相去甚遠,畢竟,讀者不是作者本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社會閱歷,何況即使作者本人再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是存在上述變異的。異變是文本存在多種闡釋可能性的基礎,多種闡釋的可能性是全面評價作品,實現文本價值的基礎。異變在闡釋上可能與作者的本意有所牴牾,但是作品本身確客觀上顯示了讀者理解的內涵,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從讀者自身的角度對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在客觀上促進了文學文本的價值生成和實現。所以說,語言的陌生化制約著對文本的理解,反過來又促進了文本的文學價值的實現。
由語言的陌生化帶來的藝術魅力促進了文本的文學價值實現。語言陌生化的目的是『增加感覺的困難,延長感覺的時間』使讀者的閱讀期待受挫。一方面,文本在不時的喚起讀者的『經驗期待視野』中的預定積累,同時又在不斷的用阻拒性的陌生化的文學語言打破讀者的期待習慣。在這樣的閱讀中,讀者可能因爲暫時的受挫而不適,很快又爲豁然開朗的藝術境界而振奮滿足,在這種交替出現的精神活動中體驗著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語言的陌生化增加了讀者閱讀的難度和時間,但是也充分調動了讀者的想像力和再創造的能力。讀者在閱讀由陌生化的語言組成的文本時,依據自身的想像力在腦海中形象再現作者創作的人物形象、情感體驗,作品的持久的藝術魅力使得文本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可,使得文本的文學和藝術價值得以充分的顯現。
參考文獻:
[1]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 高名凱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0.
什克洛夫斯基. ,關於散文理論,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
韋勒克,沃倫. 文學理論. 劉象愚譯.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黑格爾. 美學.(第一卷)商務印書館, 19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