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新闻网 水下的文化遗存要比陆地上的遗存丰富得多,世界最丰富的博物馆也许就在水下,但这家博物馆人类还无法自由进入。去年年初,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鄱阳湖水域水下考古,并运用磁法探测手段进行了实地探测。昨日,记者跟随省文物考古所专家一起来到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
“去年磁法探测已经确定了9个区域16个磁异常点。”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樊昌生说,这16个磁异常点很可能就会有古代沉船。“今年8月17日,我们首次使用水下文物声纳探测技术,选择磁场信号最强的2个点进行了实地探测,初步确定为古沉船遗址。”
“2010年,我省(鄱阳湖内陆水域)与安徽省(长江、淮河内陆水域)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为开展水下文物普查的两个内陆试点省份。”樊昌生说,此后,他们便立即组织骨干力量在鄱阳湖水域进行了走访调查,并随即启动了鄱阳湖水域水下考古工作。
“在实地调查,掌握了有关线索后,将鄱阳湖水域水下考古重点确定在老爷庙水域。”樊昌生说,去年7月起,他们分两个阶段,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一起,在老爷庙水域利用磁法探测技术进行了实地探测。
樊昌生说,实地探测的第一阶段是在去年7月,重点对老爷庙上、下游各3公里、约合15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大范围的普查。第二阶段是在去年10月,在对前一阶段普查发现的9个磁异常区(编号为CF-1―CF-9如图2所示)进行详查。通过详查,在9个磁异常区发现了16个磁异常点,其中6个磁异常点CF-9-3、CF-9-2、CF-9-1、CF-1、CF-4-5、CF-4-6很可能存在古代沉船。
今年水下考古怎么做?
首次使用水下文物声纳探测
“今年,我们在去年磁法探测的基础上,首次使用水下文物声纳探测方式。”樊昌生详解说,声纳探测可勘探清楚古沉船的体量大小、精确位置及其水深,为下一步制定沉船的打捞发掘计划提供数据资料。
昨日上午,在江西省鄱阳湖水下考古调查队的测量船上,负责此次声纳探测的天津港湾水运工程公司项目经理张乃明向记者介绍说,声纳探测主要通过当今最先进的英国产GeoPuls型高精度浅地层剖面仪、天宝DGPS定位系统和旁侧声纳三大装备完成探测。浅地层剖面仪主要探测水下地层构造以及埋在淤泥里的障碍物,工作原理和雷达类似,如遇水底障碍物(古沉船),就会反射声波;天宝DGPS定位系统主要是在发现障碍物(也就是古沉船)后,对测量船所在位置实施经纬度和所在地直角系统两个方面的坐标定位;旁侧声纳是声纳扫测水底面之上物体的情况。
目前水下考古有何进展?
初步确定两处古沉船遗址
“从8月17日进入以来,通过初步验证,已确定了两个最佳挖掘点。”在测量船上,张乃明打开仪器箱,展开一枚1米多长的鱼雷状仪器。“这就是旁侧声纳拖鱼。”张乃明告诉记者,把该仪器连接电脑系统,就能实施扫测。“通过对CF-9-3、CF-9-2两个点进行了探测,在CF-9-3点探测到有高出湖床的湖底可疑物,在CF-9-2点也探测到有淤埋的湖底可疑物,与前期磁法探测的磁力异常点位置一致。”
樊昌生说,已初步确定这两个点是古代沉船遗址,但还有待进一步探测。“这两个点水底下的淤泥有15米左右深。”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