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2|回復: 0

[中美關係] 熊光清:中美如何增强战略互信?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2-3-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联合早报
      审时度势
熊光清
  战略互信意味着,在重大问题上,相信对方会遵守规则或承诺,能够给予己方适当的支持或帮助,至少不会做出损害己方的行为。近一两年来,随着美国战略东移,中美之间的相互猜疑加深,战略互信开始减弱。从目前情况看,中美关系存在三大失衡,即:经济关系近,而政治关系远;民间关系近,而官方关系远;现实关系近,而信任关系远。
  可以说,两国心理上的互不信任,超出了两国实际存在的矛盾与分歧。一旦中美两国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在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和行动出现误判,都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影响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中美增强战略互信,对于中美双方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如何才能增强战略互信呢?
  一、正确判断各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态势。中美之间并不构成对霸权的挑战与应战关系。从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来看,尽管中国与美国的GDP差距存在缩小的趋势,但是,美国在军事、科技、文化和国际秩序的规制力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即使中国的GDP与美国差距缩小,也不意味着美国会丧失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优势。美国在任何一个可以形成国家实力的领域,都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美国在软实力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由此所形成的差距不是中国在二、三十年之内可以赶上的。
  同时,中国即使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她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国内的民生问题和其他社会矛盾。中国人要过上富裕安宁的日子,不继续努力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恐怕也难以实现。只要中国和美国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美国就不必总把中国假想成自己的“敌人”,而中国也不必总认为美国在“遏制”自己,中美两国就可以减少猜疑,进行坦诚深入的对话。
中国是美国霸权的受益者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做“太平洋的警察”,在东亚保持军事存在和主导东亚安全格局,一定程度上确实为维护东亚的安全与稳定做出了贡献;美国做“世界的警察”,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有时候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包括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更多地应该说都是“受益者”。
  中国也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到全球治理过程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美国来说,美国能否保持“一超独霸”的地位,关键取决于美国自身和整个世界的发展态势。只要美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稳定,一天比一天好,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只要世界政治的性质不发生重大变化,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一个充当“老大哥”角色的国家,来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
  中国从能力和意愿两方面看,都不可能成为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者,也难以担当维护世界秩序的“大任”,邓小平讲的是“决不当头”,温家宝说的是“在国际上坚持不扛旗、不当头”;中国能做到的,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难以扩张自己的利益,更不会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二、准确认识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中美两国是经济上互补性最强的两个国家,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拥有巨大的合作需求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美国站在当今国际产业分工的顶端,掌握着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优势,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中国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美之间尽管经常会出现贸易摩擦,但是经济上的互补性实际上使两国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
中美在全球有共同利益
  同时,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全球治理上也存在许多共同利益。许多重要的国际问题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美国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合作,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更需要大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说:“在某些时候某些问题上,中国和美国是竞争者的关系,但从更广泛的层面考虑,中国和美国拥有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比竞争更为重要。”正是中美之间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关系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历经风雨,而不破裂或者出现重大倒退。
  可以说,中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都不具有演变成激烈或大规模冲突的特征。在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南中国海问题上,中美之间经常会发生摩擦,但是,这些都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之所在,这些问题都不过是美国“制衡”中国的棋子。美国人很清楚,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这些问题;中国人也清楚,美国人只是要拿这些问题与中国讨价还价。这样,中美两国处理这些问题都有很大的回旋空间。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接受或默许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就说,中方欢迎美方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切实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的利益和关切。
  至于两国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冲突,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实际上,意识形态不过是解释政权合法性的一种工具而已,往往只是在双方关系紧张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说事罢了,它并不是主导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从文明形态看,东西方文明无疑差异巨大,但是,这两种文明都表现出很强的包容性,也不构成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真正障碍。
  三、不被国内政治环境所绑架。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还在于双方往往会受到各自国家国内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特定时期或者一定程度上会偏离正轨。就中国而言,目前,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十分强烈,只要中美之间出现摩擦和矛盾,这种情绪就会出现激烈反应,有时甚至会对外交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在中国人当中,亲美的人非常多,而反美的人极少。比如,中国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希望到美国或者其他西方国家去留学,普通民众对美国也怀有非常亲近的感情。
  反美情绪有时上升,在我看来,主要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存在大量的“愤青”,他们把对国内问题的不满和愤懑情绪,转移到了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满上,无论这种政策是否真正存在问题和失误;二是有些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确”,好像“反美”就能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坚定,而实际上这些人可能在骨子里比谁都“羡慕”美国的繁荣和富裕。只要中国政府不被这种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所困扰,就能理性处理中美关系,而不至于出现判断错误和决策失误。
  相比较中国而言,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能更深,有时甚至会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严重倒退。美国在政治、经济、人权、劳工、宗教和社会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团,它们各自代表一定群体和行业的利益,往往通过游说、捐款、诉讼、示威或者舆论炒作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中美关系。
  其中也不乏具有强烈“反华”倾向的利益集团,他们甚至会采用一定方式,向外事决策机构施加压力,从而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美国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更是十分深刻。每逢美国选举年,包括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和两年一度的国会大选,打“中国牌”,导致中美关系倒退,成为一种循环往复的逻辑。2012年又是美国大选年,但愿不会有人再来打“中国牌”。
  有人把中美关系比作“恋人”关系或者“夫妻”关系,这个比喻恐怕不妥,中美之间不至于如此暧昧或亲密。中美之间倒象是一种“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的关系,尽管这种“敌”、“友”对双方来说都带有很强的建构或想象的成分。但是,双方多沟通、多交流、多协调,增强政策的透明性,并使对方明确自己的战略意图、利益诉求和底线原则,从而增强战略互信,避免陷入相互猜疑和安全困境中,对于中美两国、东亚地区、以至整个世界都是有利的。
作者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联合早报》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