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联合早报
6月29日,宏达钼铜项目开工典礼在什邡市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7月1日晚,四川省什邡市学生、市民聚集在中共什邡市委大楼门口和宏达广场两处,上访示威,要求停建污染环境的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项目,民众还纷纷在横幅标语上签名。2日上午,示威人群冲破警戒强行进入市委机关,拆掉了市委的招牌,砸毁一楼大厅玻璃、宣传栏、宣传展板等,推翻多辆警车。最终特警与示威民众发生冲突,使用催泪瓦斯和震爆弹驱散人群。
3日,中共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表示,鉴于民众对钼铜项目的反感十分强烈,决定停止该项目建设。这个酝酿一年多的项目就此画上句号。时值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当局处理事件的手法堪称明快。4日起,什邡市局面开始趋于稳定。
5日晚,什邡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会议宣布: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左正兼任中共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协助左正工作。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中共省市委取消“第一书记”的称呼,省市委负责人分别为书记、常务副书记、副书记等。这次什邡市委设第一书记,别开生面,想来当是市委书记李成金处理事件没有犯错,不能免职,因此增设第一书记,作为非常措施,以加强控制局势的能力。
这次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前因后果显示中共地方危机处理模式的一些特点。分析一下,或许能有所启发。
据国家环保部资料显示,钼铜项目位于什邡市西北约11公里的洛水镇,占地面积约3500亩,计划投资总额67.24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环保投资近9.7亿元。全部投产以后,将年产4万吨钼、40万吨阴极铜,钼产量将达全球第一(去年全球钼产量才24万多吨),阴极铜产量居国内第五。据官方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元,利税金额数十亿元,另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超过400亿元,并解决3000人就业,提供1.5万人辅助就业。
什邡当局对民众反对估计不足
什邡本是四川地震重灾区,百废待举。当局为了振兴地方经济,全力以赴,方才把这个四川省“十二五”重大产业项目争取到手。
什邡当局在相关决策过程中,对民众对钼铜项目伴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引起的反对估计不足。纵使如一些专家所言,该项目产生的污染不足为患,当局前期进行的宣传工作也不到位,对于钼铜处理设施周围地区民众的补偿措施也未到位,结果必然造成民众对该项目不了解、不支持的现象。
况且,钼铜工程设施位于什邡市西北约11公里的洛水镇。要说环境污染,却没有听闻住在洛水镇及其周围的乡村的居民投身于群体性抗争行动,而住在距离钼铜工程设施约11公里的什邡市民却群起诉诸于群体性抗争行动。何以如此,诚所不解。
倘若认为市民判断事物的能力要比乡镇居民高明,则恐怕是低估了来自乡镇的中国年轻人的智慧和判断力;假如说市民的生命和健康要比乡镇居民更为金贵,又是违背了普世价值。有一种说法,既然钼铜项目建成后利税金额达数十亿元,设若宏达钼铜公司预估到今日的事态发展,对周围每户居民每年给付1000元的“环境污染补偿费”,这次群体性抗争事件就不致于爆发了。这种说法可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近年中国不少地区正在从事或者筹办核电站的建设。民众往往对“核”怀有恐惧心理,尤其是在去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灾难性事故之后,更是谈“核”色变。然而,迄今未闻当地民众因为强烈反对在建的核电站而爆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可能是由于有关当局比较重视前期进行的宣传工作,对于在建核电站周围地区民众的补偿措施也一一落实到位的缘故。
什邡地方当局及宏达钼铜公司既没有充分重视前期宣传工作,对于在建项目周围地区民众的补偿措施也没有一一落实到位,而是掉以轻心,这种工作态度同各地当局在建设核电站前期做的过细工作明显有所不同,自然收效也不同。
中国管控能力远逊于过去
上面说的,是指地方当局预防、预估危机爆发的能力不足。再说,什邡市民、中学生大规模集会示威之前,在酝酿阶段必有四处奔走、八方串联的情事。对此,当局也没有作出清醒的估计,没有进行有效的解释和说服工作,防范措施也没有到位,距离“防患于未然,消祸于未形”的要求甚远。由此可见,什邡地方当局预警、预报的能力也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印证了中国地方当局在预防、预警、预报这些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成为中国政府危机处理环节中的一块短板。在承平时期,这些缺失造成的后果还属于可控范畴,假如在动乱年代或者战争时期,地方当局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的缺失可能造成的恶果,很可能就不能挽回了。
不久前发生了异见人士陈光诚躲过阵阵监控,逃离山东老家,远赴北京美国大使馆的事件。中国政府为了监控陈光诚,每年花费了上千万元维稳经费。若干美国学者觉得,近百人分三班监控一个盲人,居然给他安然逃脱,简直匪夷所思。曾几何时,什邡事件又接踵爆发。他们认为,这暴露了中国政府管控危机的能力远逊于过去。
尽管什邡地方当局和宏达钼铜公司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耗费了巨大的资源,民众一闹事,最终钟摆又返回原点,以致已经耗费的资源和到位的巨额资金成为呆账,浪费可谓大矣。何况,什邡事件也为其他地区民众树立了“只要闹大了,政府就低头”的一个新样板。诚所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联合早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