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禮
女子許嫁笄,年十五,雖未許嫁亦笄。
以母為主,若母為宗子主婦,則在内院中堂上。若與宗子同居,則在自己房間。若不與宗子同居,則內院中堂。
前期三日戒賓,一日宿賓,賓亦擇親姻婦女之賢而有禮者為之。以箋紙書其辭,使人致之。辭如冠禮,但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親或某封。禮當親至,但婦女不便出門,彼人也不便待客,故由人代答即是。其辭,皆當稱主人以言之,蓋婦人無專事也。
陳設如冠禮,但布席如眾子之位。蓋女子不承家業。
厥明陳服如冠禮,但用背子冠笄。主婦如主人之位,將笄者雙紒衫子,房中南面。
賓至,主婦迎入升堂,如冠禮。但不用贊者,主婦升自阼階。
賓為將笄者加冠笄,適房服背子。略如冠禮,祝用始加之辭,略改動適合女子。女子只用一加,蓋古者女子從夫,無三加彌尊之事,稱從一而終之德,故一加。
乃醮如冠眾子,辭亦同。
乃字如冠禮,但改祝辭髦士為女士。
乃禮賓,皆如冠儀。女子行禮不出中門,又女子有行,終遠父母兄弟,且古時許嫁而笄,故未載見祠堂也。周禮婦人先嫁三月,教成釋菜。又女子十年不出,觀祭祀,相助奠,則未如後世不入宗廟也,或亦當謁廟。
案:冠禮之興,大明為盛。
若皇家,則太子、皇子年稍長,廷臣必議冠昏,上儀注,擇賓贊而行之。若《大明實錄》所載:洪武元年十一月丙寅,命禮部定冠禮。
洪武十七年九月甲子,禮部尚書任昂奏:更定親王冠禮。
景泰四年二月乙未,以皇太子冠,遣太保兼太子太師寧陽侯陳懋告七廟、太皇太后、皇考宣宗章皇帝,命少傅兼太子太師禮部尚書胡濙持節掌冠,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高谷贊冠,太子少師戶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蕭鎡宣敕戒。
甲辰,禮部上沂王并滎王冠儀注,及請擇日祭告太廟,并持節諸執事官。詔免告廟,命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于謙持節掌冠,太子太保兼吏部尚書何文淵,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儀銘贊冠,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左春坊大學士商輅宣敕戒。乙卯,沂王并滎王冠,免文武群臣賀。
成化五年三月己酉,忻王加冠。命太傅會昌侯孫繼宗持節兼掌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白圭贊冠,兵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商輅宣戒敕。
成化八年秋七月壬子,徽王冠,上遣襄城侯李瑾持節兼掌冠,太子少保兼吏部尚書姚夔贊冠,禮部左侍郎萬安宣敕戒儀如常。
成化十四年三月癸亥朔,遣撫寧侯朱永祭告太廟,以皇太子將行冠禮也。甲子,皇太子行冠禮。
成化二十三年五月丙寅,禮部上五皇子冠日及冠義(憲宗290卷)。
弘治四年三月己卯,禮部進親王冠禮儀注。弘治半年三月戊申,禮部進皇太子冠禮儀注。萬曆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禮部傳出聖諭:皇長子出閣在邇,合先行冠禮以見講官。便冊立未舉,既不可遽用東宮之儀,又不可同親王之服,暫用常服出講,待冊立日行冠禮。
萬曆二十四年二月壬寅,禮部題:嘗稽周制,天子之元子冠禮之年則近則十二遠則十五,國朝典禮實參用之,著於《大明集禮》、《大明會典》,累朝所遵行者。今皇長子春秋已是有五矣,揆之典禮,正合行冠禮之年。萬曆二十八年正月戊申,禮部尚書余繼登請先皇長子冊立禮,而後冠禮可致祝詞,婚禮可以致醮詞,此三禮相繼之完序也。
萬曆二十九年十一月癸卯,皇太子并福王、端王、惠王、桂王行加冠禮,祭告。遣司馬都尉侯拱宸持節掌冠。
泰昌元年十二月戊辰,禮部進冠禮儀注,并欽天監擇到大吉日時開坐上請。
若民間,則見諸文集者甚多。
行禮如:林弼字元凱《林登州集》《艮翁楊先生墓誌銘》甲兄受其敎,友愛如初,轉敎長泰為子董度行冠禮,升降跪起,肅乎恭遜之容,而民知所尚。
方孝孺(字希直)《遜志齋集》《鄭氏四子加冠祝辭》浦陽義門鄭氏十世之長仲徳,父以禮冠其從子杓及諸孫燧、爚、燿,而以字為屬余。
觧縉(字大紳)《文毅集》《國子祭酒徐公墓誌銘》子年十八行冠禮而速之歸。
楊士竒(名寓)《東里集》《題曾氏冠辭後》士大夫家四禮冠為首。
古禮既廢,後世欲復之,冠為易而猶寡見焉。前百餘年,南北混一。儒先君子布列中朝,時吾郡曾公巽申應奉翰林,獨用古禮冠其子,遂為諸公稱賞,如此可以觀世矣。
今二三十年来,朝之學士大夫家率用冠禮,冠不用禮,則胥視為茍簡,世道其漸復古歟?《王處士墓誌銘》諱舉逸,字宗禮。少甫知學,而父兄相繼沒,即奮自立,躬畊以奉母。事母生養死葬,克致其誠,嵗時祠祀祖考,遵用儒者禮,不惑於流俗。
冠禮廢於鄉久矣,酌古今而行之於家。
楊榮《楊文敏集》《故羅君宗讓墓誌銘》家居衣冠整肅,操觚執翰之外,澹無他營。性好古道,嘗嘆冠禮久廢,鋭志舉行,從而化者甚多。
薛瑄(字德溫)《敬軒文集》《蕭叙仁字說》都憲蕭公子榮冠禮,請學士劉公為賔。
李賢(字原徳)《古穰集》《請劉主静學士為冠賔書》僕之長子名璋,年已長成,粗知禮義,茲欲加冠於其首。《請吴與儉學士為冠賔書》某再拜書奉學士吴老先生閣下,僕之第二子玠,年已長成,粗知禮義,茲欲加冠於其首。
倪謙(字克讓)《倪文僖集》《王鍇廷堅字辭》左府都督分閫遼陽太原王公於其冡嗣鍇之冠也,能舉三加之禮。鍇之外舅前都閫陳公為命其字曰廷堅。又《贈劉氏二子字說》、《李克靜字辭》、《贈江氏二子字辭》二子克禮、克寛得字於既冠之日,為已久矣。然其義則未聞也,兹欲一言釋之。此集載冠詞甚多,或行禮之日祝之,或既而後明之,然冠而後字,時人能行,亦可見也。
鄭文康(字時乂)《平橋藁》《周邦楨字説》汝南周生士吾,鄭氏外孫也,其祖惠吉,父德元,筮日與之冠。禮成,賓以邦禎字之。此集字說亦多。張寧(字靖之)《方洲集》《王希曾冠序》翰林侍講毘陵王先生舉古禮冠其子。
何喬新《椒邱文集》《劉先生廷益字辭》、《周仲儀字辭》近世冠禮既廢,命字亦非其時。士大夫簡於禮也甚矣。惟御史大夫太原周公則不然。公之子紞,年既可冠,筮日擇賔而授事焉。既成禮,賔字之曰仲儀。
朱存理《樓居雜著》《跋冠禮》冡孫懷方將冠,公欲為行冠禮,考定經傳,故書此紙。章懋(字徳懋)《楓山集》《陳麟允仁字説》莆中文獻之懿,故多鴻師碩儒,君家行冠禮,當必有字之者。
吳寛(字原博)《家藏集》《倪文毅公家傳》既長,文僖擇日筮賓為行冠禮,邊人環觀歎羨,自是習行之。
蔡清(字介夫)《虚齋集》多字說,《傅浚字汝源說》生之冠也,公屬予為閱文公冠禮行之,予因用其字以命之。
唐順之《荆川集》《萬古齋公傳》既執古自信,因以古名其齋,諸儒生無背面,必曰古齋先生,而不敢字之。其家子弟且冠,必為之行古冠禮,及婚葬祭,率凖家禮,從事不為苟簡。
王世貞《弇州續稿》《瑞昌王府三輔國將軍龍沙公暨元配張夫人合葬志銘》眀年始冠,行三加禮。冠禮之不講久矣,獨公臾鎮國行之。
歸有光《震川集》《太學生葉君墓誌銘》提學御史張鰲山以君名臣後,親至學為行冠禮,而字之曰世徳。劉宗周《劉蕺山集》《徴君辛復元傳》年二十七,始就室于張,補行冠禮于學宫之明倫堂,從學師曹公茂孺請也。立規如:曹端《曹月川集》《家規輯畧》子弟年十六歲以上許行冠禮,須能暗記四書一經正文,講説大義,方可行之。否則直至二十一歲。弟若先能,則先冠以媿之。
魏校(字子才)《莊渠遺書》自入中州,見諸生童稚垂髫者皆偃然復加帽於首,是欲自附於成人也。亦有年既過時而弗冠者,是自廢成人之禮也。擬合改正。仰開封等七府,并汝州,抄案下所屬儒學:凡年幼生員,教官召而誨之,務執童子之禮,恭慎謙卑,祗許垂髫,毋得加帽,犯夫子速成之戒。年長過時者,使人勸其父兄,請賓擇日加冠,以進德修業期之。其童生未入學者,一體遵依。案至具奉,過日期繳報。
葉春及(字化浦)《石洞集》《恵安政書鄉約篇》冠四條:凡冠禮,士大夫延賔行於家,鄉人行於鄉校,以教讀為賔云云。
馮從吾(字仲好)《馮少墟集》會約:省會風氣近古,諸凡禮節頗有先民之意,苐恐久而寖失,其初是不可不一申之者。其冠婚喪祭當以會典、家禮為主,至於冠禮,久已不行,尤望諸公亟倡之。竊謂朱子嘗謂冠禮為自家事,蓋勸人易行也。然而古禮筮賓,誠鄉黨之美也;況家事或難為,而鄉黨有德操,此明儒有得也。
而亦有批評者:
海瑞(字汝賢)《備忘集》《復歐陽柏菴掌科》儒者迂逺而濶於事,情無所用之。有賊臨城行冠禮者,有一籌不展,抱守忠義,俯首就戮者。聖人原無此等道理,原無此等忠義也。竊謂剛峰必見臨賊而冠者乎?亦見當時樂勝則流,有至於迂闊者也。
又呂坤(字叔簡)《四禮疑》北土冠孩提矣,而好禮者以加巾為冠,遠禮哉。古人重元服,二十以前總角而緇撮之,今之包髻是也。禮有次第,江南猶然。惟是北土驕浮,民不知禮。乃有三五歲兒,輒戴淩雲、忠靖、梁冠,甚者嵌以金珠,未有長髮而露首者。士大夫之家,以加網巾為冠,是行網巾禮,非行冠禮也。
呂維祺(字介孺)《四禮約言》謂冠禮久廢,宜亟復。又今鄉俗所謂冠,非古也,蓋皆以戴網為冠。又如貧愚不能如禮,亦須請至親有行一人,告於祖先,命以成人之道,俾通俗而易曉者即是。若貧家更須簡便,只於祖先告拜行之亦可。又今擬童子戴帽,即行冠禮。迨後束網,不更三加,庶幾近古。
清張文嘉《齊家寶要》前代有官者公服,士人襕衫,庶人青盤領衣縧靴。三加,前代有官者進賢冠,士人幞頭,庶人幅巾。《朝鮮五禮儀》初加笠子、圓領、縧兒、靴。再加紗帽、圓領、角帶。三加幞頭、公服。至於宋濓(字景濓)《文憲集》多冠辭。
黄仲昭(名潛)《未軒文集》有字訓。王直(字行儉)《抑庵文集》《題曽如璋冠禮巻後》右曽如璋冠禮字辭,諸作共一巻。邵寳(字國賢)《容春堂集》《髙安縣學觀習冠禮柬守巡二王君》。
參考上文冠辭,可知亦冠禮而後祝詞,或既冠而後補喻,則明儒行冠禮可見也。至於或謂士夫皆行冠禮,或謂邇來冠禮寖危,則是古時消息不通,文人多嘆也。況冠本士禮,不為庶人者,蓋容庶人財帛賓客不及也。則冠禮之行,本不在家家戶戶,子子孫孫必有加布焉。則以大明地域之大,歷時之久,而儒者興廢其間,亦可謂盛矣!惜入清之後,衣冠滅裂,清禮雖抄大明,而去冠禮之章;士夫雖好禮節,而泥故紙自炫。雖有家規具文,戴爪剌帽而訓子弟者,然而衣冠命字,無以復現矣。然而自藩國朝鮮推行明禮,而家禮至今尚存,成均館至今行冠禮,則明時鄉校、明倫堂之嘉會尚在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