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6|回復: 0

[國學灌水] 诗人陆游情结:三分之一诗篇抒发在南郑戎马生活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3-1-1 0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西安晚报
20121231162448963.jpg

陆游纪念馆外墙有关陆游的诗词壁画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他以寿命之长和著作之丰在中国文学史上称最。陆游之所以能成为至今仍广为人知的伟大诗人,是因为他写就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战斗诗篇,而他的这些作品,几乎都与一个地方有关――汉中南郑县。
  南郑在南湖修建陆游纪念馆
  12月28日,记者来到南郑县南湖风景区,在景区的一个岛上看到了已经建成的陆游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纪念伟大诗人陆游在南郑留下的爱国主义诗篇,南郑县专门在其曾经作诗的南湖岛屿上修建了陆游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内珍藏了多幅书画,这些书画都是很多慕名前来拜谒陆游的名家所作。
  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陆游出生在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中,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12岁便能诗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
  公元1126年,陆游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此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进犯之际,家人带着他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陆游自幼立志杀胡(金兵)救国。同时,他从小就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求学精神,17岁便有诗名。陆游在25岁左右时,向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
  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3月,陆游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幕宾,处理公务。陆游时年47岁,扬鞭奋马、满怀激情来到南郑。从此,陆游在南郑度过了他一生极为宝贵和重要的八个月的戎马生活。
  上山视察民情骑马吟诗作赋
  据南郑县地方志办工作人员介绍,陆游到达南郑后,多次亲自去前线,参加了渭水强度和大散关遭遇战。通过考察地形,他提出了“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的北伐思想。
  公事之余,陆游常骑马于南郑城西,这里大路笔直,梨花初开,其白如雪,以致常常“醉袖迎风雪一权”。南郑巷陌间“猎猎彩旗春日晚,不堪花外见秋千”,陆游自己注解说:“山南秋千最盛,巷陌处处有之。”他还在《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中写道:“梁州陌上女成群,铜绿春衫罨画裙,相唤游家园里去,秋千高挂欲侵云。”
  南郑县地方县志办副主任何耘对记者说,陆游到米仓山一带查看地形,视察民情。他从南郑城下水渡(汉水)出发,到青石关,游览了梁州山。梁州山的西边是孤云山和两角山,陆游游后写道:“孤云两角山亡恙,斗米三钱路不忧。”米仓山一带,地势险要,岭峻路险,是川秦要隘,陆游看了这里的地形后,念念不忘,在诗中多次提到:“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
  公元1172年11月,宋孝宗诏王炎回京,旋罢免其职,汉中的宣抚使幕府被撤。陆游听到此消息后,心情极为悲愤,在《自阆复还汉中次益昌》《嘉川铺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等诗中,一再抒发心中愤慨之情:“朱颜渐改功名晚,击筑悲歌一再行。”在《驿亭小憩遣兴》中,更是发出了“汉水东流那有极,秦关北望不胜悲”的悲叹。
  三分之一诗篇抒发与南郑的感情
  在汉中,陆游有十分明显的变化,让他从一介文人转变为“抗金战士”,他的诗风也有很大转变。正是这些变化,使陆游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用《陆游传》的作者朱东润先生的话说就是:到达南郑以后,陆游的诗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梁启超则称陆游为:“亘古男儿一放翁。”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
  南郑县文管会主任余忠平向记者说,尽管陆游在南郑度过的八个月时间十分短暂,但在这短短的八个月内,彻底激发了他的爱国诗情,写下了大量爱国主义诗词,与陆游之前的创作相比较,这些诗词是其爱国主张得以实践的顶峰作品,对他来说,抗金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据他在《感旧》诗“自注”中说,还有100多首在渡江时落水被冲走。
  陆游离开南郑后,直到他逝世的近40年中,他仍心系南郑,用了大量诗篇来寄托对南郑最珍贵、最难忘的情怀。据了解,现存的九千多首诗词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诗篇是抒发与南郑的特殊感情的。在他晚年的《诉衷肠》《谢池春》中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因此也可以说,南郑是成就陆游“诗家三昧”的地方,没有陆游在南郑八个月的戎马生活,就没有陆游爱国主义诗篇的千古流传。
  在《剑南诗稿》中,直接标明回忆南郑军旅生活的诗词就有100多首,至于由汉中抗金而引发诗情的作品更无法计数,加之其他一些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则为数更多,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陆游还常用他在南郑抗金的行为,教导和影响他的儿孙们。最著名的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同样是作者抗金受挫的悲愤心理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文/图 记者 张松

        来源:西安晚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