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 中新社长沙1月8日电 (邓霞 何赞)8日召开的2012年湖南省考古汇报会透露,继2011年在长沙潮宗街发掘出宋元、明清时期的两段古城墙遗址后,考古人员在长沙坡子街南侧、西距湘江约60米的一建筑工地上,再次发掘有明代、宋代、五代3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墙遗迹。
长沙市考古人员2012年7月底在该工地上发现有垒砌较为规整的一线麻石堆积及青砖铺砌堆积,判断与2011年发现的长沙宋古城墙遗迹相同,随即对工地现场进行保护,并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至9月底,城墙区域发掘完毕。
考古人员透露,在此次发掘的古城墙遗迹中,明代墙体呈南北方向分布,墙体中间夯筑填土堆积大部分遭到破坏、仅残存东西两侧的麻石墙体。其中,西侧麻石墙体长22米、宽1米、残高3米左右,由长方形麻石条交错垒砌而成,保存相对较好。宋代墙体叠压于西侧明代麻石墙体下方,墙体上部早已破坏,现残存两侧青砖砌墙体及墙体下部夯筑基础。五代时期墙体仅残存墙体下方夯筑基础,结构保存较好。
此外,考古人员在工地其余区域还发现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井241口。由于靠近湘江河滩,地层堆积较浅,古井保存状况较差,井壁大多在发掘过程中出现垮塌迹象;井内出土器物多为陶瓷器,器形有豆、罐、执壶、碗、钵等,时代从战国至明清均有。
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郭伟民表示,长沙坡子街至潮宗街沿河一线,是历代长沙的中心位置所在。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的古城墙,是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也必将为研究长沙城市的变迁发挥重要作用。(完)
来源:中新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