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00|回復: 0

海南冯氏优秀人物:进士冯J忤逆刘瑾自缢身亡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3-1-22 1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海南日报
家谱溯源 
  海南地方文史专家冯仁鸿多年来奔走神州各地,搜罗冯氏谱牒资料,以一甲子之积累,伏案耕耘不辍,一套118万字的《中华冯氏源流史》近日终于问世。
  《中华冯氏源流史》以全国冯氏的繁衍脉络为主线,海南一系的历史和人物占有很大分量。应该说,冯氏在梁、陈、隋、唐四代对海南历史的影响,不亚于汉武帝公元前110年始设珠崖和儋耳二郡之举。毕竟,西汉王朝对海南的掠夺性统治,激发了无法逆转的民族矛盾,原住民三年一反,导致儋耳郡仅存在28年后便并入珠崖,珠崖郡也在建立64年后罢黜;将近600年后,高凉太守冯宝及其夫人冼英平定岭南各地,南梁朝廷才在海南重设崖州(在今儋州),直到唐朝,冯冼家族对海南与中原的关系起到了强大的粘合作用,对国家的统一贡献不菲。
  查阅冯氏族谱资料,可知这个家族早在唐代就有人渡琼,在此后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海南冯氏总有精英分子挺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
  翻开冯仁鸿的三卷本《中华冯氏源流史》,清新的纸墨香味之间,是冯氏2000多年的发展史,更有165位历史名人的传记。冯氏的源头可追溯到黄帝,确切到周文王姬昌的十五子姬高,世称“毕公高”,毕公高的五世孙毕万曾任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毕万建功立业被封于魏,于是从其国名为魏氏;毕万的十二世孙魏启,字长卿,被封于冯城,以地为姓,冯长卿成为冯氏得姓之祖。后世将毕万当作魏、冯二氏的始祖。
  早在公元前661年,晋国的占卜官卜偃就预言:“毕万之后必大矣。”此语成真,迄今全国仅冯姓就有270多万人,其中不乏名垂青史和声名远播者,如原名“冯贤”的关羽、著名戏曲家冯梦龙、北京谢庄保卫战女英雄冯婉贞、抗法名将冯子材、爱国将领冯玉祥、哲学家冯友兰和著名诗人兼翻译家冯雪峰、冯至等等,举不胜举。
  在海南,冯氏也有不少优秀人物,如明代女诗人冯银和刚正不阿的进士冯J,“海南宗师”、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的创始人之一冯官尧,中华革命党的发起人之一冯裕芳,以及坚持二十三红旗不倒的冯白驹将军等。
  唐代:冯盎入琼
  海南冯氏将南梁高凉郡(今广东高州)太守冯宝奉为开基始祖,尽管他一生并未踏足海岛。冯宝生于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大同元年(535)娶俚族女首领冼英(后世称“冼夫人”)为妻;557年,陈霸先称帝,冯宝夫妇继续追随陈朝,不久冯宝病故,享年48岁。冯冼二人于大同年间(535-546),在汉代所废的儋耳旧地千余峒归附者的基础上请命于朝,设立“崖州”,结束了封建王朝对海南岛近600年的“遥领”(有名无实之治,未设行政机构)。
  冯宝和冼英生冯仆、冯价二子,冯仆生冯盎(569-646)。生逢朝代更替频繁的乱世,冯盎身经百战,尤其维持了南越大地(含今广东、广西和海南)的稳定,因此深受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冯盎逝世后,被唐太宗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关于冼夫人和冯盎是否来过海南,海南史学界一直有不同意见。冯仁鸿认为,冯盎与祖母冼夫人应该来过海南,只是具体时间不明,按家谱的记载,应是冯盎归附李渊,成为儋、崖、振等岭南八州“总管”的武德(618-626)初年,以故子孙世袭南越君长,落户琼崖,而海南正是从那时开始才有冯氏的,于是,冯盎被后世族人认定为入琼始祖,迄今将近1400年。
  海南冯冼族人认为,冼夫人不但来过海南,而且逝于此地,一度葬在今澄迈县老城镇石村附近,后来才归葬广东电白,但衣冠冢仍在石村以南。石村则是冯盎子孙最早聚居的村落,至今仍是清一色的冯姓村民,是名副其实的“海南冯氏第一村”。
  据冯仁鸿查考,包括冯盎在内,历史上冯氏先后有
  10位始祖渡琼,他们都是冯宝或冯盎的后人;目前,冯氏后裔散布海南各地,其中琼山、琼海和澄迈为主要聚居地,总人口约12万。
  明代:冯J死节
  在海南方志中,冯J是唯一能找到的冯姓进士,在《明史》中有附传。
  祖籍琼山苏寻二美贴村(今属大致坡)的冯J,于弘治九年(1496)与文昌人韩俊同时登科,初任户部四川司主事,后升为山东司郎中。他曾巡察京都东北重镇古北口,督查关隘的防卫事宜;也曾被抽调到江西九江府,掌管竹木商税;后来改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使湖广等地,所到之处,恪尽职守,以贤能和谨慎而闻名。
  正德三年(1508),冯J出任湖广查盘时,正值宦官刘瑾专权,作威作福,东厂和西厂的“特务”四出活动,朝野内外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刘瑾甚至增设“内行厂”,陷害朝臣,谏官或下诏狱,或受廷杖。冯J立朝有声,刚正不阿,从未依附权奸,由于曾经忤逆刘瑾,也受到他的诬陷,愤激之下,自缢身亡,时人莫不叹惜。
  直到两年后,刘瑾被另一宦官张永弹劾了17条罪状,遭受磔刑(古代一种酷刑,也称凌迟)。刘瑾死后,朝廷恢复了冯J的官位,赐葬,抚恤家人,算是给他平反了。
  嘉靖元年(1522),皇帝追念前朝旧臣,对冯J特加抚恤的恩典,派遣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官员进行谕葬,扩大陵墓的规模。
  “海南宗师”冯官尧
  在冯仁鸿编著的《中华冯氏源流史》中,收录了民国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冯炳奎(文昌人,1949年后旅居台湾)所写的一篇传记,文章的主角是被誉为“海南宗师”的冯官尧。
  冯官尧(1869-1939)是南宋渡琼副将冯文Y的二十一世孙,生于同治己巳年(1869),文昌抱罗人,自幼丧父,全赖温厚、贤惠的母亲云氏将兄弟4人抚养、训育成人。宣统己酉年(1909),15岁就通经史,20岁便成文章的冯官尧作为拔贡前往北京,被任命为直隶州州判,但不赴任;民国九年(1920),主政海南的赵士槐(1883-1921)委任他为文昌县知事,冯官尧也推辞。
  不恋仕途的冯官尧将一生投入到办教育和讲学之中。他不但重建文昌县立罗峰中学,创建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还在文昌县立中学、省立琼崖中学、省立第六师范、琼山县立中学和自己参创的琼海中学讲学,先后历时20余年。
  冯炳奎对冯官尧的书法赞誉甚高:“至于先生之书法,迨为天授。其格度似欧阳率(欧阳询)更,其泼墨之光润似赵孟\\,其用墨之浓似刘墉。既合乎明清翰院取才标准之光方乌,其用笔又合乎右军(王羲之)之心正笔正。”
  冯官尧对教育更是有其法度和抱负,是“讲学”,而不是“讲书”,主要理念有三。
  首先,冯官尧讲学主张融会贯通,抽丝剥茧,要深入浅出,文理密察,使学生如端坐春风,集中注意力;不仅要讲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问难。
  其次,冯官尧认为学校制度,是班级制,只能造就中才,“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因此,先生之教,要注意低能与高才,因材施教。
  再者,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去实践;不只是在学校和学期内教授,还要让学生在校外深受启发。
  冯官尧的讲学思想,不但延续了孔子的教育理论,对今天的教育者也不无启迪。
  冯炳奎称,“所以琼海多才,多出其门下。现留台诸子,谈及先生,必肃然起敬。”
  文\\图 海南日报记者 陈 耿 通讯员 张玉洁
        来源:海南日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