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2|回復: 0

尖底打水瓶6000年前有何妙用?或用于背水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3-3-15 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陕西记者 赵建兰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馆门前有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 塑造的是6000年前一位少女在汉又滨汲水。她用什么汲水呢?是尖底瓶。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最匪夷所思的就是这种小口、鼓腹、尖底的器物,考古学家将之命名为“尖底瓶”。这是一种透着无奈和智慧之举,因为时至今日,这种尖底双耳红陶瓶的用途是什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它们制造成尖形、这种瓶形的陶器装满水后又该如何放置,都还是个未解之谜。
  为何做成尖底仍是个谜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汉佣岸半坡村北,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先后对西安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获得了丰富的文物资料。在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有200多个形状奇特、具有流线型瓶体的小口尖底瓶格外引人注目。此陶瓶为直口、鼓腹、尖底,瓶身表面饰有粗糙的横篮纹,大部分是细泥红陶,也有个别夹砂陶瓶。此后,在关中至鲁西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多次发掘出与半坡早期相同的尖底瓶,甚至在一些较晚的文化类型中也发现有尖底瓶的残片。“可以说,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基本器形, 在仰韶文化中普遍存在。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变化规律性强,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一般研究仰韶文化都要由此入手。”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告诉记者。
  1921年10月23日,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足迹,于是这种以磨制石器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远古文化系统,便被称为“仰韶文化”。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尖底瓶在当时是古人用来盛水的用具。”张礼智说,“尖底瓶的双耳系绳装满水后提起来用。”但是,据记者了解,半坡遗址中并未发现有汲水的水井,6000年前的半坡人生活在汉优员撸平坦的河床似乎也不需要用绳吊瓶去汲水。至于为什么做成尖底这种不便安放的形状,“这依然是个谜。” 张礼智说。
  可以自动汲水?
  这一谜团引得众位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其中不仅有考古学家,还有物理学家。物理学专家甚至认为其设计符合“力学重心原理”,即尖底瓶本身能“自动汲水”,待水装满后,瓶身能自动垂立。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那么可以推测,早在6000年前的先民们就已经有了力学知识的萌芽。事实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我们认为,生活于6000多年前的半坡人是不可能在掌握了重心原理之后再来制造尖底瓶的。”一直致力于尖底瓶研究的孙霄(现任中英街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他们制作的陶瓶只是对自然界生物外形的一种模仿。根据其外形特征以及当时的生产活动,这种颇似鱼形的流线型瓶体可能是人们在捕鱼活动中经过细致观察而得到的一种启示。”
  众所周知,6000年前古人的思维还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之上,而且受当时生产力的限制,想要那时的人制造出个个重心均衡的陶器,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半坡人在实践中很早就知道利用重心的科学原理,那么他们制作的尖底瓶即使不是个个符合“力学重心原理”,也应该是大部分符合。
  “但是,通过半坡博物馆工作人员无数次的试验,我们发现原始人制作的尖底瓶在静止的水中汲水时,由于陶瓶重心偏移而不能进水较多,且有倾翻的可能。在急流的河水中汲水时,则因其流线型瓶体及陶瓶重心偏上的影响而灌不进水。那么,所谓的尖底瓶在水中‘自动直立’‘恢复平衡状态’等,显然不切实际。也就是说,半坡类型的尖底瓶大部分不能自动汲水,至于个别陶瓶的重心做得比较合适,那也只是一种巧合罢了,没有普遍意义。”孙霄说。
  “况且,半坡人制作尖底瓶,采用的是泥条盘筑法,双耳是后捏塑成型的。这种手工制造陶器的方法是有很多局限性的:首先,它不能保证瓶身四壁均匀,四壁不均匀,重心就不在中轴线上。其次,手工捏塑双耳也保证不了双耳分布的对称,如果双耳不对称,就会使陶器重心偏离一方。双耳位置如果偏下,那么陶瓶就会倾翻。”西安半坡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王丽娜说。
  一种背水器?
  既然尖底瓶不能自动汲水,而它作为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又大量存在,那么,生活在6000多年前的古人制造这种陶器又有何用呢?它为古人的日常生活又能提供哪些帮助呢?“我们推测当时的原始人运用这种陶瓶汲水是不用双耳的,他们直接用手握住瓶颈将水灌满,然后用绳套在双耳后背在肩膀上。”孙霄说,“从古人制造物品时的实用主义考虑,我们认为半坡类型的尖底瓶很可能是原始人使用的一种背水器。”
  据了解,将灌满水后的陶瓶背在肩膀上十分合适,陶瓶紧贴着背水者的腰部,身体阻挡住了陶瓶倾翻的危险,如果这样来看的话,原始人早期制造出的尖底瓶并非一无是处。小口,水不易洒出,便于运水。鼓腹,可以多储水。尖底,可分散水对瓶底的压力。双耳的作用不仅在于背水,并且在倒水的时候更显其优越,由于双耳在中部或偏下的位置,倒水时,只需一手提绳,一手将瓶底轻轻一扳,水即流出,十分省力。而且,“用尖底瓶作为背水器也有许多优点。其一,可以将水灌得较满而不至于倾翻。不仅可以单肩背,也可以双肩背,甚至可以同时背几个小型尖底瓶。其二,用肩背水十分省力,不论男女老少均可从事。其三,不仅能背小尖底瓶,也可以背较大的尖底瓶。带有双耳的大尖底瓶用于汲水是不行的,双耳承受不了那么大的重量。但用于背水却是可以的。”孙霄说。这也很可能是原始人利用重心原理节省劳力的妙用之所在。
  尽管对于半坡人到底是受何启发创造出这种器形,今天已不得而知,但尖底瓶的发明,无疑是半坡人经过长期劳动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经验,体现了半坡人在制造生活用具方面的非凡创造才能。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