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考古网 2013年4月14日~19日,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第九届骨器研究学术研讨会(The 9th meeting of the ICAZ worked bone research group)在河南郑州举行,该会议由河南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来自于美国、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丹麦、新西兰等国家的17位国外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厦门博物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国内10余所学术机构的近30位国内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际动物考古学会(ICAZ)现包括11个研究组,骨器研究组(WBRG)为其中之一。该研究组于1997年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举行了第一届会议,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际会议。骨制品作为考古遗址出土重要文化遗物,通过多学科的分析手段,可以获取关于古代人类的技术工艺、生业模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信息。
河南省文物局陈爱兰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她对河南文物遗产资源的丰富状况向与会学者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动物考古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更加加深国内外学术和文化交流。
骨器研究组负责人、匈牙利中欧大学Alice Mathea Choyke教授对骨器研究组的成立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此次研讨会是第一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行,这改变了骨器研究集中于欧洲的状况,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打破时空局限,扩大中国骨器研究在国际同行间的学术性交流和国际化影响。
此次研讨会举行了20场学术报告和14个海报展示。研究者就罗马尼亚铜石并用时代库库泰尼文化出土的猪骨和猪牙制品的意义、新西兰毛利人的骨鱼钩、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铜石并用时代晚期骨印章、中国楚墓出土鹿角、河南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骨器、上海福泉山遗址骨器个案研究、河南安阳铁三路出土商代骨簪、陕西沣西冯村遗址出土动物遗存、新石器时代中原和关中地区人地关系视野下的骨器制造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和展示。
我所科技中心吕鹏做了题为《广西顶蛳山遗址蚌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的英文报告:我所自1996年对广西贝丘遗址进行了重新认定、发掘和研究,顶蛳山遗址作为其中一处重要的贝丘遗址,出土了的大量骨器和蚌器,由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视野对蚌刀的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蚌为制作蚌刀的主要蚌料来源,在部位选取上具有一致性,而在方位(左或右)选择上并无明显偏好,独具特色的鱼头形蚌刀的鱼嘴朝向前侧,同时,还对蚌刀的制作工艺和蚌刀的二次使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贝丘遗址中人类对贝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