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中医" title="‘ 中医’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中医武将刘东军注解:参见264条。 2 K1 `- r3 r- o& [* Z# |
原文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中医武将刘东军注解:肾开窍于耳,什么样的气堵可以让肾窍不开两耳无所闻呢?厥阴坤卦下加足少阳泰卦阴阳交合处也。此处一堵,却与坤卦下加堵住了外圈三之气夬卦区域的太阳中风发热不同。此堵是内圈相火刚释放既遇此堵也。故,围住的是肝胆圈层。直接受挤压的最近圈位是肝胆,肝开窍于目故目赤,胆气不舒,胆汁上行故口苦;因此堵,围住了中圈升降枢机,故胸中满而烦;因此堵,也围住了内圈的肾火,故两耳无所闻,咽干也。
$ f- O3 ]" G: p6 I+ s6 e( P' g因结点不上不下,故治疗不因吐下而吐下也。否则,伤下阴则惊,伤上阳则心悸。 此条久又因有了“中风”二字,不小心误把读书人戏耍了一千八百余载。因此少阳风火,外感风邪之类,风邪侵入少阳经络之说,纷至沓来。其中风何谓,经络何谓,实于仲景驾驭六经之道风马牛不相及矣。医道玄之又玄。可见一斑。图示如下: 原文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 而悸。(一云躁。) 中医武将刘东军注解:就复卦到乾卦一路阴阳薄厚逐变来看,少阳泰卦属于阴在外、阳在内的半堵半交合地带。外三阳一旦被寒所困,脉压势必增大,故寒压中圈则脉弦,只要相火不得欲解则越往下压脉越弦越细。故少阳泰卦满胀而不得四泄也。从整个人的身面来看,前后相比,则前为阴,后为阳,故此,少阳胀,则作经也是头疼归于两侧半里半表之偏头痛矣;阳气郁闷则发热。一旦阳被压进太阴临卦则沉细更甚。然所谓“胃气和则愈”者,可以考虑少阳与阳明胃同属中圈的位置。这里需要一个和平共处的温度环境以供阳升阴降而迎随自如。胃和乃是外二圈心火、三圈脾胃、四圈肝胆相和也。因为三圈阴爻压着四圈肝胆,所以脾胃圈层固定地就是需要肝胆的疏泄才会形成心火与脾胃和,故此说:少阳畅通,胃和则愈。原文所说“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这就是因为少阳的位置是被三圈阴爻压着,实际少阳是在四圈中。一旦发汗则少阳就会从四圈被发到三圈,而三圈却是阳明大壮卦的两阳合明发力处,所以说,少阳病不可发汗,发汗则侵占阳明胃的位置。阳明不得其位,则阳明上移,阳明上移则又侵占了二圈心火的位置,心火乃神明之位置,神明之位若被阳明屎气侵占,能不谵语吗?如何避免,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用和解方法来解决。所以说原文的下一句“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应该是若被带出来水寒则心悸,若是火气则烦躁)”。这就是重审中圈胃和的重要性。 如此之和,从器内寒邪次第而解的角度来讲,阴寒下压之弦者,得解郁之气就是和。比如太阴转经六七步后至遁卦手太阴则自解,而阳明欲解时辰正是遁卦处。少阳欲解正是夬卦处。这都是说的二之气,三之气的欲解次第排序而已。当然,若用小柴胡汤和解,变经而解,也是可以“被叫做和的”。
* ?% ~. m ]$ U* o/ j原文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方一。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中医武将刘东军注解:木气虽有余,而位不过于君火。所谓五行之序:木行乘火为顺,金行乘水为顺;水行乘火为逆,火行乘木为逆。顺者,是指的顺序也。若是火行乘木则为逆,图示如下: 此条乃是指本病太阳,既剥卦结构乃是太阳病病本结构也。此结构加临泰卦。由此形成少阳泰卦内部出现热胀现象,寒可以让地坚。四肢为天,躯干为地。所以症状出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由于少阳的空间被限制了,所以出现少阳内胀“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的症状。这些都是内胀之气交在三圈四圈的枢机上的缘故。治疗用小柴胡来和解少阳,下阴气以解中圈少阳之郁势在必行。 小柴胡汤方解如下:柴胡由外往里开启中内圈气压之门,犹四两拨千斤,故为豁堵首要。“清道夫”半夏开结下痰替柴胡扫清障碍。除生姜有发散之虞但图和胃开阴散寒降逆以外,方中实无一用外发也。这就是为什么病结在中下,阴包阳热之郁必须上取外取,不可内发也。官称“和解”。实为“卸劲儿”。故此临床中常遇肿瘤患者,郁堵患者,经大小柴胡汤卸解后,患者多呈现血压骤然降低。精神安静之现象。此正和变经欲解的趋势,为医者不可不明矣。 原载 http://user.qzone.qq.com/465269586/blog/1306247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