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54|回復: 12

[国学教育心得] 在谦学堂国学力行夏令营培训感言集之二

  [複製鏈接]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几分崇敬,也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国学力行夏令营的培训。转眼已经过去两个月。这两个月都经历了些什么又感悟了些什么?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说吧。
从这学期开始学到上周的每个周六上午我有半天的辅修课,但是因为在谦学堂读书会大部分时候也安排在周六,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很多次我选择了翘课去参加读书会。从北中医东区到学堂至少要两个半小时,所以我每个周六就要早早起床出发去学堂了。
还记得第一次去学堂的时候,就被学堂那种古朴、优雅、庄重的环境和氛围所吸引。那天碰到两个孩子,他们大概是把我当学堂的老师了,一见面马上九十度鞠躬,同时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好!”当时的我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自打出生以来,我在社会和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种礼遇,突然明白什么叫做受宠若惊。喜的是学校培养出了这么懂礼的孩子,即便是不认识的“老师”,他们也会这么礼貌的问好。还记得那天去参观三人行家塾,路上凤凰岭的风景很美,而中间三轮车的罢工这一小插曲又给我们平添了不少乐趣。还记得学堂的饭菜总是那么的香,学堂的茄子是我来北方以后吃过的最好吃的茄子。还记得第一次读书会时老师教我们诗词吟唱的情景,第一次听到那么奇特而美妙的唱法。学堂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那么对我有吸引力。那天回到学校我更新了QQ状态:“若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那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堂全日制读经。多么美好、纯洁的地方啊!今天我感觉是去了桃花源,而现在又回到现实中了。”
还记得那次在紫竹院公园的读书会,我们的读书声引来了好些在公园中休闲的人,他们在对活动进行简单的了解之后也加入我们读书的队伍,而且言辞中表露出对这个活动的赞许。那个时候我为自己能参加读书会感到自豪,能有机会读经真的是件有福的事。当天下午我们有幸去拜访王财贵教授。我被教授那种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的打动,以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对中华民族有着这样一种责任心的人。凭着那不变的赤子之心,教授十几年如一日的推广读经教育,为了拯救我们的下一代。中国教育问题,这个担子太重,教授太辛苦了。教授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儿童读经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并且不断地推广。
还记得在植物园的读书会,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诵读着心中的那份理想和笃定。之后我们同游樱桃沟,有山有水、有草有树、有鸟有风、有人还有飘扬的葫芦丝声,斯人斯景,一生能遇几回?一群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为着共同的追求从北京的四面八方赶过来,聚到一起,这是多么珍贵而美好的事啊!
当然,以上这些可能都是一些外在的因素,风景、学堂、学友,这些因素的和谐吸引着我加入这个团队。我想,更重要的是在我身体的最里面有着一颗亲近圣贤的心吧,是她从内驱使着我排除别的阻力坚持参加这两个月以来的读书会。
每次逃课,舍友或同班同学都会不理解,在她们看来专业课可比什么读书会重要得多,而且老师还时不时的点名,万一被发现逃课是可能要被扣学分的。在我跟她们解释完了之后,她们总会问我“那如果你暑假在那里,工资是多少?”此时我总会笑笑,说,工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真的想去那个地方,去那里让自己沉静下来,受经典、圣贤的熏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借此锻炼一下与人沟通相处和爱人的能力。
中学时代一个我特别崇敬的语文老师教导我们“要读就要读经典”,只是中学为了应付考试,几乎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现在大学有时间了,有这样一个读经典的机会,真感觉是相见恨晚。我一直都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颇有意见,在了解到还有儿童读经这种回归教育的本质的、合乎人性的教育方式之后,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简单而快乐的教育方法!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实践它、我正在实践它!
对于这样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我很想把它分享给认识的人。曾经有几个人跟我表示过对学堂的读书会感兴趣,可是时间总是不合适。我也带过两个同班同学到学堂读书,但她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坚持去。对于这种情况我表示很遗憾。遗憾的是她们“没有福气”,不知道读经的好处;更遗憾我没有能够去说服更多的人参加这个活动。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个人对教授教育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不能去说服别人;另一方面就真的是自己所学有限,杯满流溢,自身修为不够,如何济人、如何服人。所以“德不孤,必有邻”是我非常喜爱的话,不管是为己还是为人都要努力的学习更多的经典,开启智慧、成就德行。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不管暑假是否有机会参加国学力行夏令营,我都会坚持读经,让读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此让生命走向充实、饱满、光辉、远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迷茫是长久的,笃信需要勇气
   我只经过了三次不完整的培训,谈一下我这几次读书的感受。
    我以为只有像我这样的大一的学生会迷茫,最近才发现从大一到研究生,都在迷茫,不知道什么能笃信。听得越多,越是迷茫。同样,对于读经,虽然每天都在读,但是我对他的相信程度也不高,热情不够。我觉得这是实践不够,每次遇到阻力我都会想,我的方向对吗?没有坚信地走下去。我想能够通过作辅导员让我对读经有个深入的认识。通过和儿童的接触学到一些东西。
    家长能够让他们的儿女去参加夏令营,说明他们对读经有一定的信任,但没有笃信到让他们的儿女长时间去读的地步,我希望我们的暑假读经能够加深他们对读经的信任。
     这几次的培训,我觉得要参加夏令营就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我觉得我可以。
     这几次的读书会,最喜欢的是唱歌,唱歌时候心里很顺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6
迷茫是长久的,笃信需要勇气
   我只经过了三次不完整的培训,谈一下我这几次读书的感受。
    我以为只有 ...

参加了2011“相约一百”冬令营之后,我对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渐渐地热爱上了经典文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魅力让人折服。
在白羊沟时我还热情澎湃,计划着回学校后要继续读《论语》,把它再读个一百遍,接着读《大学》《中庸》《易经》等。然而回到学校之后,随着事情的增多,时间的推移,我的计划一再往后推迟,由刚开始的每天读半个小时,到后来的隔几天读一次,再到最后的搁置一旁不理。《论语》慢慢地淡出了我的生活,逐渐地被我遗忘。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兰学姐把在谦学堂的读书会介绍给了我,也正是这个读书会让我又重新拿起了《论语》。在大家的陪同下,我又有了新的动力,曾经熟悉亲切的《论语》又回到了我的世界。和大家一块读书很轻松很快乐,带着欢快的节奏去读,带着宁静的心去品,感觉那一刻生活特别得美好。古诗词吟唱,虽然自己唱得不好,但听着大家唱,跟着大家的调子、感觉走,感觉那是一种享受。
每个周六,虽然奔波在车上有点累,但很享受在学堂的每时每刻,心里特别舒坦,内心特别宁静,在那里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畅所欲言。
参加了这几次的读书会,我感觉到了集体和朋友的力量,没有她们,我坚持不下来。常常想周末松口气呆在学校好好享受一下,但在同学的带动下我又来到了读书会,有她们的存在我才更有毅力坚持下去。有时缺少的不是毅力,而是背后的推动力,背后的支持者。有人陪伴,路会走得更远。
很喜欢和小孩子们接触,感觉和他们在一起,我变成了学生,他们成了老师。他们的天真、活泼、善良、活力感染着我,从他们身上我能学到很多,我的生活也变得更有热情和激情,心情更轻松,生活更快乐。他们就像阳光,驱走我心中的阴霾。多被他们照照,心会更滋润。
做好一件事,关键不在于有多大的能力,而在于有多用心。只要带着真心去做,就会有无穷的力量,方法也会随之而来,也会越做越顺利。用真心的能量去叩开别人的心扉,最终得到的是心与心的真诚相待。
希望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夏令营,让自己得到一次锻炼,在那里共同学习、成长,共同传播中国经典文化,播下一粒粒种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7
参加了2011“相约一百”冬令营之后,我对经典有了新的认识,渐渐地热爱上了经典文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 ...

这一个多月在在谦学堂的培训让我受益很多,其中赵老师的博学,孩子们读经的热情以及我们每一个参加者的改变都让我印象深刻。我就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关于读经:读经使我们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我们向先贤学习的重要手段,赵老师说反复的诵读时开智慧的唯一方法,就这一点我的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字“化”。我觉得我们读经可以说时通过不停地诵读把经典化到了我们身体里一样。这一点更适用于儿童读经,如果你只是告诉小孩子那些语句的意思他是不会懂的,我们通过带领他不停地读把经典化到他们的体内,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慢慢理解而且因为是自己的感受所以他的理解是深刻的,是不会轻易就忘掉,是会让他受益一辈子的。我们大学生也一样如果我们只是用学习知识的方法理解性的去学习这些经典,那么我们的理解必然是肤浅的也必然是容易遗忘的。
关于古诗词吟唱:第一遍听到老师唱诗词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些诗词只要一吟唱画面感就特别强,闭着眼睛去倾听这些诗词的吟唱会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后来大家在一起唱的多了,有一种越唱越开心的感觉,让人能够体会到那种“咏而归”的意境,相信每个参加培训的同学对诗词吟唱一点都是非常的喜欢。学堂全天不间断的播放音频其中诗词吟唱也有相当比例,通过这中浸润和平时的教学让他们学习古诗词吟唱一方面可以是相对单调的读经生活变的多彩另一方面我觉得古诗词吟唱对人的身心也会产生比较好的影响。
关于学堂的上课模式: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小孩子们读累了可以自己喝水,可以允许他们走神啊什么的。我觉得相对于传统课堂在长时间的读经下我们的这种模式更有优势,如果课堂时间短不利于进入和保持状态如果像我们一样是长时间的课堂的话,有涉及到一个注意力集中的问题,如果一味的去要求和束缚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这种授课模式很正确。
关于感想我就先说这么多,希望我可以加入到力行夏令营这个集体中去,通过教学合一的这次历练,能够更加的亲近我们的传统经典,对中国文化和读经教育有更深的理解。
                                                  华北科技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7
这一个多月在在谦学堂的培训让我受益很多,其中赵老师的博学,孩子们读经的热情以及我们每一个参加者的改 ...

如果我错过学习你
你,圣贤书,
如果错过那样学习的机会
我为失去你而哭泣
你如一缕春风带来清爽;
若可以,我宁愿时间倒流;
你是曾是寂寞里的阳光,
给我带来温暖与快乐;
若能够,我宁愿永停留在那时;
你是我生命的一笔财富,
给我的生活留下眷恋回忆,
若重来,我选择不伤害…….
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再来,
错过了,就永远失去
失去你,错过我的信念,
我哭了。
是的,我为过去想读而总是找借口而没读你而哭泣,可是现在,来到北京似乎有更多的机会与那些喜欢读这些《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我仅仅是因为只是的兴趣爱好,才想加入你们。记得见到北邮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到王生云,他是一个对经典特别有兴趣与研究的同学,而且他很容易抓住任何的机会传递读经的好处,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读经的行列,当时一听他成立了一个明德学社,他说这个社团就是早上大家一起早读经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可是之后经过一个星期吧,他还没有行动开始读书,我就在网上跟他聊,叫他赶紧买书,赶紧去读。他办事的效率挺高的,后面就开始读书了,我们俩每天都坚持着,读了一个学期。可能这个学期事情比较多,人的惰性让自己不能每天都坚持,不过还是会读经的。我现在《论语》《大学》读过很多遍了,但还是不够熟悉与还无法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然而,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吾所好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兴趣对比较重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定会用心认真地学,从而快速的成长。
1995年9月13日,著名的当代灵性大师锡玛塔吉在北京公开讲座时发表这样的话: “孔子的教训很对,但人们会问:我们过道德的生活究竟是为了甚么?为甚么我们要成为讲道德和生活平衡的人?有许多圣人都说我们要有道德,要保持中正平衡,这是为了甚么呢?这个平衡为的是达到最后的升进。除非你们得到升进,否则没有任何事物可满足你们。无论你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那根本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我们为了甚么活在世上?是不是生下来,然后死去,这样而已?又或者去挣扎,去担忧,过着一种痛苦的生活。
    ......
    通常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不能活在绝对的世界,因此我们有很多问题。一个人认为这样是好的,有他固定的想法,另一个人则认为那样才是好的,也有他固定的想法。但他们都得不到满足,他们还要去找那绝对的真理。在我们被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内在经已有一种机制,就是老子所讲的道。我想老子当时很难公开说出这奥秘,所以他才把道比喻作扬子江。
    现在适当的时机来临了,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时代,我称之为开花结果的时代。在许多古代经典上都曾经预言过,会有这样的一个时代来临。对我来说这是很明显的,现在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真理追求者。他们也许还不知道要追求些甚么。当一个人感到内在那种不安时,便开始去追寻,而且会发生许多机缘巧合的事情,连他自己也不能解释。 ”说得多么好呀!我不敢说我以后能通过自己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但是至少读经让我明明德,让我更加严格的约束自己。
弗洛伊德说过:“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我之所以决定读经,一件大事,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好好读经,会净化心灵,让你的内心平静,更让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踏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上次的游园读书让我终身难忘,那么多年轻的心怀着一样的心情相聚一起,一起读经,一起唱歌。多么的美妙,从来都不知道这样的事会发生。而且老师的教读方式我很赞同。准备结尾,我想说我很想成为读经老师,更想有机会与你们一起早起读经,让这些圣贤的话语净化心灵。但是,我知道自身的不足,普通话不标准,熟悉度不高,但是真诚的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最后,我祝愿《相约论语一百》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从而为我们的社会做大的支持与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1:48
如果我错过学习你
你,圣贤书,
如果错过那样学习的机会

在第一次北京各高校社团时候了解到在谦学堂和这里的读经教育后,就被这魅力的经典文化深深的被吸引了。于是报名了国学夏令营的培训,不仅想体味下孩子们的纯真和浓厚的经典氛围,也想好好利用暑假,重新洗涤下自己的心灵,从中收获人生哲理。
经过了几次的培训,每次和大家们一起朗诵经典时,都感觉很舒服,乐在其中,由一开始慢慢地读,到后来打着拍子快速地将经典脱口,都预示着大家在进步,在朗读的过程中,什么都不想,只是根据句子的结构把经典按照它的韵律读出来,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一天的时间,在大家读累的时候,赵老师会教给大家吟唱古诗,还交给大家放松眼睛的方法,之前听说过古诗可以吟唱,但是没想到当自己唱出来的时候,感觉是那么奇妙,突然会有种感想,觉得古人真的很了不起,那种韵律和现在的流行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什么的完全不同,这完全是中国的味道,纯天然的中国文化啊。在吟唱的时候,也会感觉很骄傲,骄傲我们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感觉这里的小孩子都挺幸运的,因为他们从那么小就开始朗读经典,了解经典,开启了智慧,受益于古人留下来的精华,所以我也真的很希望能和小孩子们在一起朗读经典,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中体味人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4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3
在第一次北京各高校社团时候了解到在谦学堂和这里的读经教育后,就被这魅力的经典文化深深的被吸引了。于 ...

思绪庞杂,词浅笔乏,实不知该如何用精炼确切的语言表达我在这近三十天里的收获和感想。思考再三,也只得尽力道来。
我的父亲常常教导我要做一个大气磅礴的人,我也曾坚信只要心怀善念以诚待人,人必以善心诚心相回报。但是年龄越长接触的人事越多就越发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像我想像的那样大家都看重仁德,都心存感恩之心。当我所认定的善意和诚心被别人拿来利用或嘲讽时,我开始变得迷茫,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东西,哪里才是灵魂的归处。我始终觉得人活着一定要为了点什么,否则空寄躯壳于苍茫大地之间,没有任何意义,与其这样空虚的活着受苦,不如早日归于安息。但是,哪里才是我可以寄托的地方?多年所受到的教育使我无法接受任何的宗教信仰,马列主义的理论虽然让人神往,可是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却正在离现实越来越远。苦寻无果的结果是我将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放在了家人身上。既然我无力使所有人的人生都变得更好,至少我可以让我的家人乐足安康。所以父母的希望成为了我做一切事情和决定的出发点。但是我的心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宁,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归处亦不是我想要的,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了让父母高兴用尽各种手段获得各项虚荣,这样的想法使我变得越来越狭隘,虽然父亲让我做一个大气磅礴的人,可是我却在变得越来越斤斤计较越来越难以原谅,难以原谅别人,也难以原谅自己。而变成这样的原因却还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这是一件多么矛盾的事情,我曾经深陷于此种矛盾纠缠之中痛苦无法自拔。而且我也深知我将这样重大的责任交予我的父母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他们有责任养育我成人,却没有义务守护我全部的人生,如果他们出现不测的问题,也将会是我无法承受的打击。于是我试着将自己的眼光放到更大范围,我试着去做志愿者,参加义工活动,希望通过帮助别人使自己的人生获得意义。可是这毕竟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我所能带给那些老人和孩子的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快乐,当发现这是一件效果无法维持意义终归为零的事情时,我便失去了将它坚持下去的动力。于是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而这种无着无落的感觉着实是一种煎熬。
但是我感激那一段时间的痛苦和挣扎,因为这样我才能感受到灵魂有了归处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有时我会想,也许这所有的一切冥冥中都早已做好了安排。就像我参加赵老师在首师办的宣讲会,之前我并没有看到过任何相关的通知或宣传,甚至走进宣讲的教室时我还不知道那是一场怎样的活动。只是刚好那一天我们补课,刚好老师又提前下了课,刚好我有事情留在教室晚走了一下,也就刚好在这时听见两个同学要去参加一个活动,我平时对这种事情是不感兴趣的,可是刚好那天我来了兴致决定跟她们一起过去看一看,就是这许多个刚好合在一起才结下了这段缘,才让我的人生找到了一个新的支点。
之前我对论语的了解实在少得可怜,虽然也曾读过一些,但是因为心浮气躁从未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可是参加了读书会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样的经典也可以不求甚解的读,而且这样读可以避免打妄想,一遍遍读下来,竟也像明白了孔子的所思所想,而且读的越多越觉得孔子的思想博大精神,他的仁德令人神往,他的主张如果可在现实实行,那我们的国家将成为真正的浩瀚中华泱泱大邦。当下的中华大地,贪污腐败成风,为事不为义,选官不为贤,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凡事为钱是举,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只有无能为力,觉得自己在现实的面前只能与其同流合污以求明哲保身。然而孔子的言辞对我如当头棒喝,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放于利而行,多怨”,“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有道则近,邦无道则隐”……,种种这些将我心底沉睡已久的良知重新唤醒,孔子尚且处乱世而不改其志,我又何须违背本心,行不义之事,使心中常感戚戚呢?
可是仅仅读了几章论语的我除了重新找到真我以外,并不知道自己可以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些什么,直到那天见到王教授,我才真正了解何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才知道原来我也是可以为文化的复兴尽些微薄之力的,这使我又一次激动不已,立志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弘扬正道上。可是我又很快使自己冷静下来,就像潭龙师兄所言,只有出乎理性的想才是真正的想,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一时兴起草率作出任何决定,我尽量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所以我现在还无法做出任何的决定,因为我虽然知道这是一项安邦定国的大事业,是一项值得安身立命奉献终身的事业,但是我却不敢保证我现在的认识是否出自理性,不敢保证我是否可以一如既往的克服重重阻碍将这样一项事业坚持下去,所以一切尚待后效。
然而我却深知我是再也回不到从前那个可以一切听从别人安排的我了,从前的我可以毕业以后去考公务员,可以去做老师,可以随便找一家公司安心做个朝九晚五的小白领,因为那时的我既无思想也无信仰,一具躯壳空空如也,可是现在这具躯壳里面装进了她认为正确的可以追求的东西,这让她觉得踏实快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不想再回到过去那段因灵魂无处安身而苦苦煎熬的日子,也许有些东西注定在这一刻永远无法放下,但是对于这样的背负我心存感激,我不想我的生命最终与草木同朽。
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认识了一群不一样的人,他们心怀天下,悲天悯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大气磅礴。子曰,“就有道而正焉。”他们身上的凛然正气将我吸引过来,我愿与他们一道,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虽不才,却也愿以此为志,立志弘毅。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5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4
思绪庞杂,词浅笔乏,实不知该如何用精炼确切的语言表达我在这近三十天里的收获和感想。思考再三,也只得 ...

四次的读书会,给予我很多东西,也让我发现,错过了很多东西。身为一个文科生,一个汉语言的师范生,我很汗颜——对于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的知之甚少。其实并不是没有意识过这件事,步于图书馆的层层书架间,总会下意识地避开那些经典,害怕自己会羞愧,觉察到自己错过了如此多重要的东西。有时候,心会觉得很空,多好的书啊,自己却不知晓,但是却又矛盾地不敢看。假期其实也曾背过《诗经》,看过《毛诗正义》,但却没能坚持下来,总是看着看着就放手了。其实不是觉得不好啊,不是不想看啊,自己也很喜欢呢,但慢慢还是放在一旁了,偶时回眸,是有隐痛的。也许自己终究是个没长性的人吧,想起离去的奶奶常说“要做个有长性的人啊”,更是会心痛不已。可人是会趋利避害的,哪里心痛就远离哪里,逃避吧。我也是一直这样,明明喜欢,明明知道缺失应该弥补,可是却畏惧于行走的艰难。如果,没有读书会这样明晰的契机的话。

我来读经,心里很安宁。一遍遍地读,却不觉枯燥。师生围坐,传道授业,琅琅声中,心灵似乎有了依托。读啊读,脑中清明,什么也没有,只觉得很静,很恬,很美好。即使回到学校,也会想着再看看学过的,再读读不熟的,似乎有着一股什么劲,冥冥之中牵引着自己的心。想要读,想读好,想要这样一直读下去,心如此地说着。既然如此,那就顺应自己的心吧,因为那边是如此的光明美好。读经很好,过去那些难以领会的释义,如今在纯粹的读中,却感受到了更纯更深的东西。像蓦然浮起的一片青云,轻柔飘渺,虽然还没什么形状,但已经存在了。每每读经,心中就觉得很静好,浮躁的心就这样简单地沉下来了,心中像是燃起了一个火种,温暖安心。

我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很多东西,而很多东西也许一旦错过就难以挽回,但我仍然很庆幸,一切还不算太晚。我已经不是孩童了,启迪智慧的机会也已经远去,我觉得遗憾,但并不哀叹追悔。因为即使我重生一回,我的家庭也不可能给予我读经的教育,他们不知道这些,但他们却以他们最好的方式教育了我,我已经知足了。上天已经给予我一个安稳的环境育我成长,剩下的就要靠自己。自己要去努力,所得到的要感恩,得不到的不可抱怨,因为那是福分不够。所以我很感激上苍,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参加读书会。我已经长大了,但若是心中有念也许一切都不算太晚。即便要付出更多,我也不愿做个空心人,那样的人生太过于悲哀。我不能身为一个文科师范生却对祖先的经典一无所知,不,不对,是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不能够这样茫然无所知地度过一生。即使已经晚了这么多步,但若是从现在开始走起,一步一步,终有一天会到达彼岸的。这份坚持,是我始终相信的。

    如今,《论语》读过的还不满一半,老庄大学中庸则更别提,脚下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在这个西方文化奔涌的时代,想要立足于根本还很难很难。可是我想,我不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香蕉人,外面黄皮肤,里面却白瓤,像是浮水之萍,无根无依。我来读经,寻得了心中的安谧,虽然仍身处喧闹城市,却有了静的归依。我会坚持下去,虽然我并不能许下任何诺言,也不知何时自己就会突然放弃,但至少现在,我仍在努力。因为这份安宁是我所寻找已久的,这份沉静是我一直牵挂的,我的心渴望停留在这里,长久美好,静谧安详。读书会真的给予了我很多东西,而我也想将这份珍贵的礼物传递下去,坚持下去。在此也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师哥师姐们,透过你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依稀看到了那侧的光芒,我不敢奢望有一天能够触碰到它,只是希望能离得近一些,再近一些。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5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5
四次的读书会,给予我很多东西,也让我发现,错过了很多东西。身为一个文科生,一个汉语言的师范生,我很 ...

    一
          周日上午在紫竹院和在谦学堂的诸位仁兄在赵伯毅老师带领下读《论语》,茂林修竹湖边小亭,与圣人对话,与友人高歌,书声朗朗,歌声阵阵,不亦快哉。唱了好几首唐诗宋词,我最喜欢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连唱了几遍,于我心戚戚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这个一味追求现代性已经频频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时代里已属难得,“若无闲事挂心头”更是不可企及。可怜的现代人就这么匆匆,忙工作,忙电游,忙学习,忙。。。他们是一刻也不许自己闲下来的,因为他们不敢。你看看那些公交车上马路上插着耳机行色匆匆的人,他都不肯卸下自己的耳机,若不用那肤浅的流行音乐填充心灵,此刻人群中的他们必然空虚的不知所措。忙吧忙吧忙起来就不用考虑心在何方。
心在何方?百年来,菩萨被迷信,孔子被老二,伦理被解构的同时政治被利益,金钱被神化,贪欲被合法。汲汲于富贵成为偶像,符合人性,执着于仁义被斥为酸腐,违反人性。但是富贵人儿,你能告诉我你心在何方么?心在更多的金钱,心在更高的官衔?你所纵欲的人性给你带来了心灵的平和了吗?
一个没有信仰,没有根基的人如浮萍如落叶,是不可能心灵平和的。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失去方向。现在所谓的多元时代,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你何去何从?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根基,什么样的信仰才能成为你的根基?以名利为信仰的人根基于肉体,以大道为信仰的人根基于心灵。肉体不过行尸走肉与禽兽,心灵乃是宇宙之精华。无心灵之人,枉为成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灵?这种提问方式本来就是错的。我们应该问,心灵本来是什么样的?虽不知心灵为何为,却可知心灵不是什么。女娲造人,黄泥成形,吹一口仙气才为人,始有心灵。心灵秉承仙气,必与高官厚禄无关。伊甸园里,偷食禁果,眼睛即明,始有心灵。心灵能察看万物,必然不能盲从。心灵唯有不为黄泥所羁,不为万物所蔽,方为心灵。百年来,打着人性的旗号干着禽兽所干的事——很黄很暴力,扛着理性的大旗做着蒙蔽双眼的事——很傻很天真。国人已不知心灵为何物。
归去来兮,心灵已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抛开现代性对我们的蒙蔽吧,让我们重回经典,在圣人那里重新发现自己的心灵。孔子老子周公圣人们关怀的是真正的心灵。每次读书会后我的心灵都特别平和。不用讲解,不用思辨,只是去读她。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大脑在工作,而是心灵在工作。很久不用心灵的人们,读读经典吧,让你心灵活起来。每次看到赵老师和谭龙,子平诸兄平和之气场,我总是羡慕他们的心灵。愿我有这样的福分。

                       二
这两天突然想起我所崇拜的两位教授,一是北大钱理群学生,一是首师大邓小军先生。两位先生三年前说的话突然浮现出来。钱先生说,“我的学生,无论是哪个方向的,必须从四书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邓先生说,“古诗思想的评价标准,在我看来,还是根据已经经过两千年检验的儒家思想。其他的思想跟着政治变来变去,没有根。”当时笑先生们迂腐,跟不上时代。现在方明白,他们果真是先生。有机会,我想给钱先生推荐读经理论。
                    三
《红楼梦》是我的最爱。我最为羡慕的是海棠诗社,出口成章,随口即诗。二玉看《西厢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以前总是想,这是高于生活的文学描写罢了。但是现在想,读经长大的这些贵族公子小姐们完全可以的。包括,七步成诗的曹植,这都是真的!可怜的现代人,失去读经以后,都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呢!而这真真实实的发生过在我们伟大的中国。
贾宝玉所谓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不喜读书者,从小说来看,他在十三岁以前至少《诗经》《论语》《老子》是滚瓜烂熟的。林黛玉更是熟知《金刚经》。大观园的小姐妹初次见面也要问问读过什么书的,这些书无非就是“经”。这些才子佳人,除了天资以外,也受惠于读经吧。
其实,上天赐予每个人天资,只是我们没有福分,错过了机缘。现在,看到大肚子的妈妈,婴儿,儿童,少年。我总是由衷的赞美他们,他们是伟大的,最有希望的!造物主给了他们最美的恩赐,最给力的天赋。阿弥陀佛,勿失,勿失啊!
我的好朋友都知道我是计划不要孩子的,现在这时代何苦让无辜的他来受苦呢。现在我是多么期盼有一个孩子啊!(见笑)
                         四
九月份就要到北师大读语文教育这个专业了,据说那里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学府。选择这个专业,也是深感当今语文教育的问题。老师们都说,“问题很复杂”。想起我所经历的语文教育和我见习实习对语文教育的了解,我早已为之深为悲哀。我们那么聪明的孩子就这样被消耗了。看了王讲授的理论之后我更是捶胸顿足。这么伟大的孩子就这样被浪费了。民族罪人,人类罪人啊!问题有那么复杂么?按照王教授所说,教育是很简单的。教育从来都是简单的,我们这些失去根基,被欧风美雨吹过来过去的现代中国人庸人自扰之啊!
愿已经立志投身语文教育的我,能做出一些东西来。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樓主|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6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11 12:25

          周日上午在紫竹院和在谦学堂的诸位仁兄在赵伯毅老师带领下读《论语》,茂林修竹湖边小亭,与圣 ...

其实,很多时候,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知识或财富,而在于你拥有多少智慧和思考。生而为何?在认识在谦学堂之前,我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至少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没有读《论语》之前,我对人生的目的和方向是糊涂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活得“随波逐流”“荡生浪死”“与草木同朽”。                                                  ——题记

2011年的4月底,我了解到了国学力行夏令营的招聘通知。起初,怀着对读经和教育的热爱,我决定报名参加这份暑期实习工作,仅仅是把它定格为一份暑期读经教师的工作而已。然而,随着几次培训的展开和读书会的参与,我对这份工作的意义、甚至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因为《论语》就像一双无形而强有力的手,为年轻而幼稚的我打开了一扇弥足珍贵的窗!
虽然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里一直有《论语》选读,但从来没有这样大声地、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开始读《论语》,没有注解和译文的辅助,也没有老师的讲解,只是在注音的辅助下,单纯地诵读《论语》。“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中,我不自觉地对《论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孔子说:“君子不器。”我对这句话思考了好久。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器”又是什么意思?“器”有什么特点,让孔子觉得君子应该像“器”一样?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我认为,“器”是呆板而死僵的,功用是单一的,要么易碎,要么易锈。君子不能像“器”的这些“品质”一样,而应灵活、多才多艺、坚强而不失韧性,所以孔子道出一句“君子不器”。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对《论语》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但如果没有这些读书会和培训,恐怕我到现在都不曾思考这些问题。
读《论语》不仅促使我走进孔子的理论世界——我感觉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步入“杏坛”的大殿,而且促使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读《论语》?我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我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培训上?将来我想做什么?人生的价值应该如何实现?……各种问题在我参加培训的期间盘旋在我脑海中。因为从学校赶到苏家坨镇后沙涧村需要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程,每次都要六点半就起床,对于习惯了晚睡晚起的大学生活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除此之外,两个小时的公交车程使我困倦而疲惫,从繁华的市区来到偏僻的市郊,心中不免紧张和失落。在来回的路上,我常常是一屁股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就开始呆呆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脑子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思索那些困扰着我的问题。
从鲁中山区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北京,没有人比我更清楚那种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极大落差。北京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我的目标就是不虚此行,我总是努力让自己不去想未来何去何从,只要充实地过好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好。可是事实却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促使我不断思考未来的走向和京城的去留。当我开始捧读《论语》的时候,也正是我最迷惘最踟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直将《论语》视为“糟粕兼精华”的现代教育却从不教导我们去研读《论语》,我们这些学生只是一味地被灌输“《论语》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可是《论语》的精华在哪里?糟粕为何?这些问题我完全无法回答,因为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一个从未读过《论语》的人又怎能评说《论语》的精华和糟粕呢?一个从未读过《论语》的人将来又怎能教育我的学生品读《论语》呢?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我将来要做老师,现在都不能“温故知新”,那又有什么资格为学为师?一个生活在西元前四五百年的读书人,他的思想言论被后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奉为经典,他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受过追捧、膜拜,也曾经在近代中国遭到攻讦、推翻,他的思想言论到底是怎样一番模样,才值得后人这样关注?他到底在《论语》中讲了什么,才值得今天的人依然纪念他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诞辰?这种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疑问,当然只有拿起《论语》捧读才能知道。
然而,当我随读书会读到“泰伯第八”的时候,我就不再像从前那样看待孔子和《论语》了。我渐渐地明白,现代人根本不读《论语》、不懂孔子!孔子的言语是多么深刻和简洁,孔子的胸怀是何其宽广和豁达,孔子对人生、对学习、对做人处事、对为政治国的思考和建议都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我们今天的所言所行,有多少都能在《论语》中找到对应。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说,君子先把想做的事情做了再说。反观我们现在的好多人,夸夸其谈,眼高手低,嘴上说了很多事,说完依旧在原地!行动力,切实的行动力,是多少现代人所缺乏的能力啊!而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警告过我们!孔子还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孔子教导我们要多去了解和理解别人,不要总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可是看看我们现代的好多人,有哪一个不是仅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理解自己的朋友,不理解自己的爱人,不理解父母的心,反而一味地抱怨天下无知己,怀抱着“大家都不懂我”的狭隘想法把自己束缚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有谁真正放下自己,去听听别人的心声?有谁真正忘掉自我,去关心一下别人的寒暖?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人人的理解与宽容,而不是单纯的自我关照与满足!而孔子却早早地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孔子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视不义之财如粪土,视道义比天高的思想境界现在还有人能达到吗?满世界无不是贪污腐化的官僚、趾高气昂的富二代,无德无才的“啃老族”、追求名牌的“浪荡子”!真正的富贵是什么?难道是挥之如缕的大把的金钱?难道是颐指气使的逍遥?难道是说一不二的无限权力?不,这些当然都不是,孔子早就视这些如“浮云”!可是当我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却不得不感叹:这些所谓的“浮云”,不正是许许多多现代人所拼命追逐的幸福吗?有的女孩子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富贵算幸福吗?我实在不敢苟同!王财贵先生说的没错,“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有糟粕,是我们现代人没有继承好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厚重高尚被我们无视了、抛弃了!
思考到这里,可以说,我已经明白了“生而为何”。其实,很多时候,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知识或财富,而在于你拥有多少智慧和思考。生而为何?在认识在谦学堂之前,我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至少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没有读《论语》之前,我对人生的目的和方向是糊涂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活得“随波逐流”“荡生浪死”“与草木同朽”。然而,生命不该这样!生命的唯一和短暂促使我竭尽全力想要在生命中实现更多的价值、留下更多有意义的东西。追求高尚的德行、践行至善至真的事业,我想,这才是生命本应完成的使命!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善言善行,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伟人伟业,古人的教诲,今人的榜样,这些生命中美好的事情,才是我应该去努力发现、努力学习、努力践行的!也许我生来是不完美、不高尚的,但是在求美德、行善事的过程中,我的生命一定会充满有意义的行动的欢乐的笑声,一定会充满五彩斑斓的光辉,散发绚丽的色彩!生而正是为此,如此而活,定会不虚人生此行,不枉今生今世!
我是如此感谢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感谢命运的机缘巧合,让我结识了在谦学堂,结识了国学力行夏令营的每一个人,结识了《论语》,获得了生命至真的思索和感悟!生命在这样一番洗礼中,似乎可喜地重生了!即使人生的风雨颠簸让我无缘读经老师的这一职业,即使我和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此无缘相见,“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也会无怨无悔地继续走好求美德、行善事的人生之路!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