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1|回覆: 0

[國學與管理] 國學熱: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碰撞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1-6-15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刊特約撰稿人孔晉萍

國學:社會文化流行詞

2004年。蔣慶讀經、官祭孔子、季羨林等大師聯合簽署『甲申文化宣言』、『孔子學院』在海外掛牌、新式私塾開辦。有輿論稱之為『文化保守主義年』。

2005年。『文化保守主義』之風非但沒有減小。反而有愈刮愈烈之勢。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北京大學哲學系辦北大『乾元國學教室』。中國國學俱樂部正式開張。台灣『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教授走進央視【對話】欄目。

細說中國式管理⋯⋯難怪國學大師徐友漁先生驚呼『2005年是國學年』

剛剛進入以搶年。【北京晨報】又用一整版觀點來報道北大乾元國學院『一年的學費元。每月集中兩天到北大上課』的國學班引發的討論。人們對這個有點貴族化的『老闆國學班』觀點不一。有褒揚的也有置疑的。但是從國學班負責人冀建中教授告訴記者情況我們可以得知。其實他們辦這個班已經有很多年了。只是前幾年大家對國學不夠關注。所以沒有注意到。直到最近國學突然熱了起來。才發現北大原來有這麼一個班。外界盛傳的北大『老闆班』這次其實已經是第八期了。

做為一種社會現象。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的審視絕不僅始於這兩年。也並非偶然。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社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包括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道德的缺失等等。社會開始對經濟發展進行深刻的反思經濟社會增長方式應該更健康、更和諧、可持續如何在改革開放、全球化的潮流中建設我們的新道德、新文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精神與文化。什麼樣的倫理與道德。什麼樣的終極關懷。種種問題發人深思。

困惑的人們期望從傳統文化中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

在傳統文化回歸大潮中。敏銳的企業家們自然也不例外。他們熱衷於各種國學管理課程的學習來提升管理來修身養性他們用傳統文化對員工進行培訓他們重新解讀【孫子兵法】、【三國】、【水滸】等古典名著。

從中探求管理『秘訣』。他們嘗試着在企業管理中。尋求外儒內法。強調德治、以人為本、構建和諧。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說。國學中不乏關於商業方面的文化蘊涵。它的精神價值觀曾經濡潤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乃至於形成了所謂儒商的傳統⋯⋯至近代的徽商。浙商。晉商以及洋務運動。無不是將中國文化傳統引申到企業管理之中而創造出奇蹟的當代企業家同樣可以從千年文明中吸取營養。培育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為參與全球化競爭奠定基礎。這些觀念早已為人們所接受⋯⋯很多人會把國學等同於儒家學說。從而認為儒家的精髓『中庸』並不適合於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時代。事實上。國學不等於儒家學說。國學精神也絕不是中庸之道所能涵括的⋯⋯比如【荀子】中提出的『人定勝天』的觀點。

【易傳】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人格理想。這樣的精神體現出一種陽剛向上的、富有競爭的精神向度。類似這樣的積極思想正是對以【禮記】【中庸】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修正與補充。

同時。每當歷史上中國社會處於平庸、面臨挑戰時。也總有思想家出來大聲疾呼。以求打破平和。超越現狀。拼搏進取。晚清年代的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言猶在耳。『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這種競爭拼搏精神的體現。因此。國學的精神是豐富多彩的。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傳承過去。走向未來。關鍵是人們的闡釋與創新。

企業文化存在於社會文化環境之下。又紮根和作用於企業管理在國學熱愈演愈烈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對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係做一辯證思考。非常有必要。

引起了人們重視。這也推動着人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值得反思的企業文化建設歷程

縱觀近年來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歷程。應該承認。我們偏重於對西方企業文化理論的引進借鑑。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本企業優秀文化挖掘、提煉不夠。很多企業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企業文化。言必稱『基業常青』。

對韋爾奇敬若神明。企業文化建設中對傳統文化的利用多限於文化手冊中頻頻出現的『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義利共生』等字眼。能將傳統文化融於企業管理實踐的企業更是要容無幾。

而且。即使是在對西方企業文化的引進過程中。中國企業也往往只是直接引進了企業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對企業文化的內涵、實質及適用條件等缺乏認真細緻的研究。致使人們對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關係、企業文化的表層形式與企業文化的實質的關係等問題的基本理解上出現了偏差。

於是。中國企業走向制度化、國際化的同時。種種負面現象也相伴而生。

中國企業更多受美國管理模式的影響。

重視嚴格的制度管理。推崇競爭、進取和高節奏。這對打破計劃經濟下的鬆散、滯後、懈怠的工作狀況是必要的。

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中的誠信缺失、忠誠缺失等道德危機逐漸顯現。

傳統文化企業文化的坦中之愈

縱觀企業文化發展史。企業文化是在上世紀年代由美國學者提出的。

但究其根源。美國的企業文化深受日本的影響。上世紀中後期日本企業創造的經濟奇蹟。使美國對日本發展模式及其文化推動力產生了濃厚興趣。

美國的企業文化就是在吸收日本先進的企業文化的基礎上改造、加工和發展而產生的。而眾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企業家甚至熟讀【論語】和【道德經】。從中國到日本再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我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一個大循環。已成為企業文化內涵中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外學西方與審視傳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並不矛盾。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

其中蘊藏着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管理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與和諧。它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主張義利共生的價值取向例如。

儒家文化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中提倡莊重自製。重視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很少性、挖掘潛力的管理特色。彌補西方管理的弱點和不足。通過人的自內而外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實現管理目標。

正因如此。中國企業有天然的文化上的優勢。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為貴』、『義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與現代管理思想不謀而合。這些思想深深植根於普通中國人的頭腦中。

強調私利。這就形成了追求群體的和諧和有效率的發展。表現出比個人主義文化的更大的優勢。儒家思想作為一種倫理規範進入企業。經過調整與現代經濟運行機制相協調。可以在培養企業的群體意識上發揮重要作用。

使得企業內部人人都能克盡職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識。從而形成企業內部的和諧風氣和團隊精神。儒家文化的中心理念和價值觀。投射到現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標和管理方法的架構上。能夠顯現出發揮人如果能恰當地運用於企業文化的建設。將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競爭優勢。成為企業快速增長的強大動力。

傳統文化對企業人和企業管理影晌深刻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相輔相成。

且兩者作用的對象都是『人』。要探求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必先探討傳統文化對企業人和企業管理模式的深刻影響。

首先是『企業人』。人並非機器。而是有意識、有感情和有社會關係的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社會關係及以此為依託的複雜的人文背景。傳統文化做為人文背景的重要一個方面。對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着不容忽視的多元影響。其中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文背景。

才可能制定出科學的管理制度、選擇科學的管理方法、建設科學的企業文化。

因此探討如何利用傳統文化來凝聚人、鼓舞人、提升人是非常必要的。

在傳統文化影響下。中國人有着勤勞樸實的優良傳統。但也存在着小富既安、知足長樂等消極因素。挖掘傳統文化的優勢。關鍵在於研究如何用傳統文化來把握當代人的心理。來把握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來激勵企業以達到最佳效果。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對家庭的歸屬、對權力的依賴。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為本、知人善用等。把握這些文化因素和傳統思想有助於我們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諧共存的文化氛圍。更有效的激勵員工。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許多不利於企業創新和企業發展的因素。如知足長樂、槍打出頭鳥、官本位、重人治輕法治、重形式輕效率、重權威而輕民主、重治國經驗忽視制度研究和機構設計等等。如果不認識到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並加以引導和控制。這些因素就會成為阻礙企業走向規範、民主、創新的隱型殺手。

其次是『管理模式』。以儒學為代表的倫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為『修己』和『安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中。家、業、國、天下的管理只是人口和範圍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沒有本質的差異。對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樣適用於企業和國家。管理中也就形成了寬容、仁愛、平均為準則的倫理型管理模式。

以倫理文化為基礎的家族管理思想與西方制度化科學管理理論不同。西方管理強調理性準則。不論親疏遠近。一律用統一的組織制度和紀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而倫理型管理是以由已及人來看待社會。把治家的倫理道德準則及管理方法運用於企業及國家管理中。企業就像大家庭。員工要像父子、兄弟一樣相處。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企業照顧到員工飲食起居、生老病死。企業辦社會正是這種管理思想的產物。

這種管理模式當然是有利有弊。

好處是企業內部人際關係比較融洽。

壞處則是在管理中講人情、講關係。

平均主義大鍋飯。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了影響。企業難以成為高效的組織。無論如何。這種特定的管理模式對企業文化的理念內涵、作用方式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考慮文化與管理模式的適應性。

挖掘傳統文化必須和引進先進文化相結合

相對於西方理性的管理精神,中國儒家文化着眼於精神層面的感召。順應人性的自然關係和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調和強調恆常的學習、反省。注重自內而外的內化作用。

例如。中西文化中都具有誠信的素質。但中國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道德規則。而西方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商品交易規則。中國古人的誠信着眼於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屬於『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體系中的一環。西方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商品交易規則。着重強調誠信對人們商品交換活動的制約。要求人們在簽訂合同時不欺不詐。在履行合同時不折不扣。這種差異的發展結果是。中國的誠信文化總體上沒有轉化為制度。只是在思想、道德範疇發揮作用。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而西方誠信文化逐步上升為一種制度。超越血緣、超越地緣、超越國別。凝聚為全球通用的一些規則例如下規則。在現實生活中發揮着具體而剛性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作用方式啟發

我們在建設企業文化過程中。既要立足於中國文化的背景。結合我國企業管理實踐和現代化進程。也要借鑑國外關於企業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企業文化既要弘揚傳統文化的道德引導作用。也要借鑑別人的先進制度既要拿來。更要消化要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不能簡單而為之。

另外。中國的傳統文化多為哲理與思辯。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實踐中時。必須將其操作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和經營理念。

總之。企業文化不是對社會文化的玩賞。而是用文化的氛圍和文化價值去管理企業。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國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一種融合形態的文化。我們相信。傳統文化一旦與外來文化的積極因素相結合。特別是同體現着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西方觀念相結合。就可以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