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36|回復: 3

[国学教育研究]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

  [複製鏈接]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6-23 14: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季谦先生中央民族大学系列讲座之一
                                           《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

                                                                                                   
演讲人:王财贵
文字整理:在谦学堂张明星

开场白

【对不起,我们因为路上堵车,本来二十分钟的路程,我们走了一个小时。所以到这里,真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了。听说是慢了二十分钟,
不过,没有关系,我会怀着一颗补过的心,来跟各位表示我的歉意,因为慢了20分钟,我会多讲两个小时。(众笑)
大家都不要见怪。我去年退休了,以前我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如果迟到了,那我一定到下课的时候都不下课的,这样来补偿,所以学生对我,本来应该是很欢迎,后来因为这一点,好像不大欢迎了:)。如果大家今天没有时间听这么久,因为我说我要多讲两个小时,我会讲到十一点。如果大家没办法听这么久,没有关系,下个礼拜,也就是下个星期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有一场,乃至于,假如我们大学生还能够不因为期末考太紧张,都还来听讲的话,我会连续讲四场,本来是想讲六场,后来想,讲五场就够了。后来我看看海报,只有四场,如果大家真的想听,我就讲四场。如果听的不够,我下学期再来讲!(众笑,鼓掌)
大家不要鼓掌太早,今晚听了,你再决定要不要鼓掌。因为要决定以后要不要再来听,这样子。如果今天听的不好,你以后就不用再来听了。如果听得好,以后请你再来。但是我相信你一定会再来的!
唉?不鼓掌啊?:)。(众笑,鼓掌)
这一次鼓掌是对我的信心,不是对各位。所以可以鼓掌了。以后要鼓掌,不要迟疑哦。不管怎么样都可以鼓掌,我都很高兴。】

演讲正文

今天所要讲的题目,我刚刚在外面看到海报,是《大学生如何企近经典》,
有一个插曲,我稍微说一下,我说的这个插曲也和今天的演讲有点关系,因为我们徐教授说要我来和同学们见见面,跟同学们讲讲话,那,有人就问我,题目是什么?那我说了第一个题目,我说《如何企(四声)近经典世界》,他复述了一遍,然后问,是哪一个“qi(四声)”,我说是企业的“企”,他说哦,是“如何企(三声)近经典世界”。院方就打电话说了,是“如何启进经典世界”,启发的“启”,消息就发布出去后,有人打电话来给读经推广中心,打电话来问,什么叫“启进”,是不是有错字?我们的职员问我,是不是有错字?对,这里有错字,应该是企业的“企”,因为在台湾这个字念“qi(四声)”,如果念“qi(四声)”的话,就不会写成启发的“启”。但我们大陆这边念“qi(三声)”,叫“企(三声)业”,所以叫“如何企(三声)近”,“企(四声)”就写成“启(三声)”了。那么写成启,当然是比较不通的,什么叫“启进”?也可以随便解了,就是“启”啊,“开启”,“进”啊,就“进入”啊。如何开启而进入经典,其实后面还有一个世界,经典世界。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到,子贡所说的:夫子之墙数仞,得其门者,或寡矣。因为,这个子贡,是孔门弟子,算作是最聪明的一个人,说他聪明,应该是可以的。虽然有人比他聪明,但是子贡好表现聪明。所以说他最聪明也可以。子贡擅表现聪明,也就是说,子贡的聪明,大家都看得见,因为子贡也自以为很聪明。这是故事里说,不是真实发生的,但是依理推之,或许如此。所以很多故事是,无其事但是有其理,不过古人有这样的故事。
说子贡听说一个人很有学问,就是孔子,当今天下,最有学问。子贡就想,真的有人那么有学问吗?然后他就去见孔子了,跟孔子谈了一谈,说:“好,我跟你学,你果然有学问。”但是他心里想:我三个月就要超过你,很有自信。结果过了三个月,好像没有超过,他就心里想:我三年一定要超过你。结果过了三年,还没有超过,结果心就比较服气,虽然比较服气呢,但还是比较爱表现聪明。所以孔子常常会压他,就是折节,把他折下来。孔子压学生,这是我们现在用的词语,叫压学生,不像我们现在用的一般手法那样粗糙,它是很精细的。怎么压学生呢?比如说,孔子曾经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位,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再自己去想一想,多想,都在心中盘旋一下,把这一句话在心中盘旋,你想一想这一句话重要不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呐!这个在当代,在最近十几年,整个世界越来越发现,国际间有一些潜在的危机,乃至于说清楚一点就是民族间有一些潜在的危机,或者不是一个民族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跟另一个国家,乃至于是思想上,文化上,有一些潜在的危机。美国一个叫亨.廷顿(杭丁顿)(Sumuel P.Huntingtun)的教授说:“这是文化上的冲突。”这个将来会导致整个世界的不安。如果不是战争的话,人类的心灵也不能够清爽痛快。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文化上的危机呢?这个他就想到,比如说,亨廷顿说“将来威胁英美世界,”就是威胁西方人,主流世界,“威胁最大的两种文化团体,一种是伊斯兰教,一种是儒家。这叫“文化威胁论”啊。那么,其实很多学者都看到人类的思想,文化根植于思想,思想根植于哲学,而哲学往往用宗教表现。世界上有很多宗教,而这些宗教往往有自是非他的一种性格,就是排他性。除了宗教的排他性之外,有一些思想,尤其是有深度的思想,高明的思想,在普通的生活当中,有些事情还可以互相的妥协,互相的沟通,比如说经济,经济上是可以妥协的,只要利益满足了就可以妥协了。但是人类的思想,包括宗教,以及所谓的终极关怀,思想最高远的根源,那如果这一个地方是不同的话,是很难沟通的。那么为了这一点,全世界有很多热心的学者,他们发起了一个学团,一个组织,称做“世界伦理学会”,就是在研究世界伦理。就是整个世界如何在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之下,能够互相体谅,互相沟通。当然最好是互相的尊重,互相地赞叹,互相地学习。这个叫做世界伦理。那么这个世界伦理学会,大家常常聚会,因为这些人提出了一个世界上人人都可以遵守的伦理底线,称做“伦理黄金律”,也就是每个人最少应该遵守的那一种规则,大家都能遵守这一条规则,这是普遍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宗教的,而且遵守这种规则之后,那些不同的民族,文化,思想,宗教,也都可以相安无事。这个“伦理黄金律”是什么呢?我们怎么能找到一种人人都应该遵守而且人人都能够遵守的,永远需要遵守,这个黄金律是什么呢?这个,全世界学者,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有一句话可以当做伦理黄金律,这一句话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到了现在,这一句话都还是黄金,闪闪发光的黄金,各位,这叫做经典啊。
好了,我的话讲远了,这个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这个叫做恕道,忠恕之道。曾子号称继承孔子的道统,那么曾子怎么继承的呢?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忠”很重要,“恕”也很重要。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道。恕的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啊,“尽己之谓忠”,尽了自己的本分叫做忠。能够把他人当做自己看,推己及人,这样你的德叫恕。所以恕道是非常重要的。忠只是对自己说,恕就是向外,与人交际,所以待人处世就要用恕道了,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呐,这就很好。那么子贡有一天就跟孔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不想别人加到我头上的东西,“吾亦欲无加诸人”我也想,我不要加在别人头上。“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我不想别人加到我头上的东西,“吾亦欲无加诸人”,那个无啊,就是没有的意思,“无”,两横,一撇,一钩的那个。我也想,都不要加在别人头上。那这样,他自己有志气,总不错吧。所以孔子就跟他说了,“赐也,非尔所及也”,说:“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啊!”这样,这不是压住他了么?那么当然,孔子教学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这一句话是子贡引出来的。在《论语》的第一篇,子贡就问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你要读到《论语》里面,孔子说“可也”,读到任何圣贤的书,凡是说“可也”,你要注意了,这个“可也”,只是可以了,不错啦,但是还没有达到更高的成就。所以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那么,子贡就说了,“《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师之谓与”啊。是不是这个意思。他说:“老师啊,我讲了一个道理,您又把这个道理提升了一个层次。就是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啊。”是不是这个意思。那么孔子就很高兴地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将来可以跟你讨论诗了,这个诗啊,在古时候特指《诗经》。当然后代,我们一般人所谓的诗,汉诗,唐诗,等等,这些也都可以归入诗的范围。但是在孔子当时,大概专指《诗经》而已。所以不只是《诗经》可以做这样的讨论,其实对任何诗都可以做这样的讨论。因为诗是内涵非常丰富,言语非常简洁的文章。这是我们说诗。所以诗,它的内涵不只是他的文字所记载的表面的意思,所谓的字里行间都有弦外之音。所以诗具有让人无穷探讨得性格,这叫诗。所以孔子特别喜欢诗教,以诗来做教导,那么“可以言诗已矣”就是说可以跟你讨论诗了。论什么呢?“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你前头,你能知道后头。这是既对子贡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评判,又将子贡提升了一层。
好了,我们刚才说了,子贡是非常聪明的,那顺便讲了这几句话。那么子贡聪明,他说要跟孔子学,就是学了一辈子,他越觉得孔子的高明,老师的高明。对于孔子的高明,对老师的赞叹,在《论语》当中,记载的最好的就是颜渊的那句话,所以颜渊对于孔子的学问,他来学孔子,在态度上,颜渊表现得最好。“颜渊喟然叹曰”,喟然是来形容叹气的样子,颜渊有一次非常深有感慨地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你越仰,就越高,越钻,就感觉越坚。你不仰,不知道它高,假如一座山在你面前,这座山很高,但是呢,你的眼睛就不抬起来,头不抬起来,你不仰,你怎么能看见它高呢?所以仰才知道它高。而且,越仰越高。也就是说,永远看不见它的顶点。所以“仰之弥高”,不是只有稍微仰一下,仰一下,再仰一下,再仰一下,永远再仰。永远越仰,它越高。“钻之弥坚”啊,钻啊,像钻子钻东西一样,一块石头在这里,如果你没有钻看看,它跟豆腐有什么区别呢?也就说它的硬度,你要钻看看。所以钻普通的石头跟钻花岗岩那个劲道不一样。那跟钻钻石,劲道更不一样了。所以钻,“钻之弥坚”,你不钻,就不知道它坚,你越钻,你才知道它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两句话太好了。不仅是表现在生命上想要契合的热诚,而且,在文学上,文字上,你当文学来看,那它也是很美的文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好,接下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这一大套,讲得很好。
颜渊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那么子贡啊,越到后来,也越有这种感受。所以当有人对子贡说,你这是很谦虚吧,你在我面前很谦虚吧?其实我看你比你的老师强!那么子贡就跟他说:哦,你这样看啊,我告诉你,“譬之宫墙,”啊,就好像人家的围墙,“赐之墙也及肩”我的墙啊到肩膀这么高。那从外面过的人窥见这个世家之好呢,从外面走过的人看见,啊,这个屋这么漂亮,那么,“夫子之墙数仞,”我们老师的墙呢,它高数仞,一仞是八尺,数仞就是八尺乘以八尺,乘以八尺……,八尺的几倍,总之就是比人还高了,“夫子之墙数仞”,所以有些孔庙,他的外墙题四个字,叫做“万仞宫墙”。这是有典故的。如果没有读到《论语》这一章,不熟的话,是不知道这个典故的——万仞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假如你没有从门口进去,你就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了。我,这个,子贡的墙,你可以转头就看到了,因为墙高只到肩膀这么高,你就可以看见这个建筑物蛮漂亮的,你会赞叹。这个夫子的墙那么高,你没有走到里面去啊,你就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所以子贡的墙是普通人家的垣外,建筑好一点,而孔子的这里面呢,墙里面,是用什么来比喻呢?“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个用诸侯或是用天子的宫院来比喻。他的宫院才是好啊,但是你不知道。因为呢,“得其门者,或寡矣。”能够得其门而入的人,是很少的。“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所以你这样说我,说我贤于夫子,说我比我的老师要强,我看你是说“对”了。什么意思?意思是说你说错啦!那为什么又说你说对了呢?因为你没见识嘛,所以你也说对了。
我们今天或许就可以来说一说,“夫子之墙数仞”,“得其门者,或寡矣”。那我们怎么得其门?所以叫做“启进”经典世界,开启,然后进去,这样也讲得通了,所以我们要启进。但是我们原来是“企近”,“qi(四声)”是企业的“企”。“企近”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企”啊,我们看怎么写,一般的中国字,你会写,会认,会认字形,往往就能够读出字音,甚至了解字意。这个“企”。,没有它的性,所以无法看到它的音,但是呢,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意。因为这个企,是一个会意字。会意字是两个部件合起来,然后来体会它合起来所组成的新的意义,“企”字上边是一个“人”,下边是一个“止”。是不是?那么,“人”我们知道了,“止”我们要说一说,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止”是一个竖,这边一个弯,再一个弯。那么这个字,其实在最古代,在最古代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的脚底板,我们现在用手来代替脚底板(比划“企”字),三只脚趾,三为多,可以代表五只,这样,所以是一个脚底板。脚底板叫止。所以你站住了叫停止。你住的地方,加一个土字旁,叫做地址,住址,你住在哪里。而一“人”一个“止”,合起来,要我们来体会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一个人,我们特别讲到他的脚底板。就是对一个人,特别讲到他的脚底板,是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思呢?不是,这里特别说到脚底板是说脚底板用力,你脚底板用力做什么呢?假如你有送你的好朋友,送客的经验你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好朋友?梁实秋先生曾经说“什么是好朋友?”就是他还没有来,希望他来,他来了,希望他不要走。他走了,希望他再来。这叫好朋友。那什么叫不好的朋友呢?他还没来,怕他来,他来了希望他赶快走。他走了以后,希望他不要再来。那你送好朋友如果有经验呢,他走了,你很不舍得,所以你会送他走,他 走远了,或是树挡到了,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脚底板用力,就踮起了脚跟。你踮起了脚跟,会有什么状况呢?你的身高就多出了十几公分,一二十公分,就会看得远一点。这一个字叫做“企”。那么所以我们现在就讲,一个人有企图心,还有这一个字用的最准确的,就是现在所说的企业,古人没有所谓的企业。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西方的商业模式,我们把它翻译成是,企业,这个翻译非常的准确,非常的文雅,很古典。“企业”,虽然这个词很新,但是它的意思是非常古雅的。为什么叫企业呢?既然叫企业,就表现了一个企业家应该有的心态,企业家应该像一个人踮起脚尖一样,企业家应该看得很远,眼光要远大。所以如果只顾眼前的小利益,小利害的话,那不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他什么时候赚钱,他跟摆地摊的不一样,摆地摊每天都要算账,企业家可以是三年五年,甚至也有投入十年乃至20年30年之后,我才要算账,有这种信念叫做企业,这叫企图。
我们说如何企近经典,那,我们看到万仞宫墙,挡着我们的视线,我们怎么办?你不要面墙而立啊,一步都不走啊,也不要望洋兴叹啊,你要怎么样?试看看,我把脚尖踮起来,试看看我能不能就看到了,这叫企近。因为它比较高。至于有多高呢?是我踮着脚就能达到么?啊,不一定。但是连踮脚跟都不踮起来,那这个人,就可以代表,他连这一点诚意都没有,所以我们叫企近。我试试看,我用我最大努力试试看,因此我用这个讲题,是这个意思。那,这个“企近”这两个字啊,一般少用,所以我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个解释,也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或是去真正的去立志去实践。
东北在几十年前,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有一位善人叫王凤仪,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大家记住这个人的名字:王凤仪。假如不知道,你可以去上网查一查,这一个了不得的人,姓王,就是我的王,凤就是龙凤的凤,仪就是仪表仪态的仪(儀),王凤仪。他是一个善人,他正是没有读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但是后来,他悟道,他,由于他的实践悟道,他做什么实践呢,道德实践,他什么时候道德实践呢?他是一个乡下人,他偶尔会听到,听到人说圣贤,有人说圣贤,那么当大家一说圣贤,这边也说圣贤,那边也说,他就渐渐知道了,原来圣贤,是很高明的人物,现在是我们要效仿的对象,所以他从很小就立志要成为圣贤。他没有读过书哦,就只是这样子听,他就就立志成圣贤。后来有人问他,就跟他说了,说像你这样,怎么能成为圣贤?你知道圣贤,是什么样子么?他就说,纵使我不能成圣贤,我赶也要赶他一步,我只要赶一步,也就够了!
这样你看,这种,叫做企近,这就是他说的决心,他的志气,也就是他的,这个心愿。一讲到这里,志气,决心跟他的愿望,我就想起,今年,这个青年节,5月4号,青年节前夕,在5月3号,我们温家宝同志在中南海,接见全国的青年代表,青年模范们,跟他们座谈,然后对他们讲了一番话,他勉励这些年轻人,其实不只是勉励这些青年代表,他其实勉励所有的年轻人,至少我看来是这样子的。因为他归结的五点,要年轻人,这个,能够,谨记在心,希望能够做到这五点,也就是一个好的年轻人。这五点,大家知道吗?第一,就是有理想。第二,善学习。第三,讲道德。第四,能自立。第五,肯奋斗。我们听起来,或许常常听到,这些话是常听到的,我们叫老生常谈。什么叫老生常谈,老生,可指唱戏的老生,又可指一般人,年纪比较大,叫老生,既是老生又是先生。先生嘛,先我们生嘛,叫老生,先生年纪已经大了嘛,就叫老生,老生常谈,就说这些老生,老人啊常常会说的一些话,我们对于老生常谈啊,其实听腻了,因为听太多,听得烂了啊。我看曾国藩啊,他写给他的子弟,这个家书啊,其中有一次写到,他就写了一些这个劝导他们,他的孩子,他的弟弟,劝导他们怎么做人,做事,那写到最后,他自己觉察到了,这些岂不是常说的么?不只是我常说,别人也常说。所以就说,以上都是老生常谈。但是,你要知道老生为什么会常谈,因为它很重要,所以才老生常谈。
好,各位,所以我们要具备这一种,这一种态度,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就是能够从老生常谈中发现它新的意义,或许不是新的意义,发现它还是新鲜的,就所谓“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叫“温故而知新”啊,这些不是“故”么?“故”就是大家都谈过了,我从小就听过了,但是谈到常常听,听过了,它就真的能淡了么?假如常听,听过了就乱了,那么可见,这个人的心灵啊,也闭塞了,也污浊了。所以一个 开放而清明的心灵,是随时可以从这个旧的,老的,常常听的教导中继续地体会出鲜活的意义。所以虽然是老生常谈,它确实是人生很重要的指导,那我可要跟各位商量一下,大家看这五点,第一点,这个,叫做有理想,第二,就是这个,善学习,第三,讲道德,第四,能自立,第五,肯奋斗。各位你想,这五点,哪一点最重要,或者说哪一点你觉得最有感觉,啊,这些是老生常谈啦。但是呢,你可以体会出鲜活的意义,就是说它还是活的,它是有意义的。只要是有意义的,永远都还是活的,那请问你觉得哪一点,哪一点能够击中你的心灵!
我看到报纸啊,我就特别注意,特别注重,注重第四点啊,能自立,因为能自立后面有说明,说我们的年轻人啊,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于是也就是说,这个要能够,做独立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各位这不是很重要么?!这个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叫做一个人的“自觉”,自觉就是自己的觉察,自立不说,自己觉醒。什么叫做觉醒,醒就是原来在梦中,现在醒过来,梦中的世界时虚假的,醒过来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或者说生命如果在梦中,那个,这个生命的意义是很可疑的,所以生下来得觉醒。这个西方的近代,有一种学派,叫做存在主义,存在主义者说,世界上的人大概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人是很少的。为什么,因为它对存在有一个特别的定义,能够自觉的人,他才能够存在,意思是说,能够为自己而活的人,他才是存在的,要不然他就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就叫随波逐流啊,浪生浪死啊,他来这辈子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他只会跟着别人走,至于为什么跟着走,一点儿也不知道,总之,他不曾为自己打算过,而这个打算不是你要赚多少钱,你要升官发财这个打算,这个打算是你来这一趟是要做什么的,你活着做什么的,为何而活呢?还有,你怎么活着呢?你如何而活呢?假如自己对自己没有这样的觉察觉醒,那整个人生就恍如在梦中,这叫梦觉之关。
这个是古人说的,这个梦觉之关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关口,其实也是读书人第一个关口,一般我们是不便苛责的,就不会责求他,他要能够觉醒,一般人我们不敢苛责,像王凤仪,他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他只听到圣贤的名字,他就想,我要做圣贤,像这种人是不多的,所以古时候的人,比如像孔子,他只责求一个,君子。什么叫君子,在古时候,君子就是指有地位的人,士以上,本来君子是指士,但士以上都可以称为君子,这本是社会地位的名称,到孔子这里,讲君子其实就是渐渐采取它的内在意义,而不是社会的意义,它的内在意义是这些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古代所谓贵族。古代只有贵族才读书,把读书的这个机会下放给一般百姓,这是孔子的功劳,所谓“有教无类”的类不是聪明不聪明的品类,也不是贫穷富有的“类”,那个“类”就是社会地位的类,就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叫“有教无类”。而这个古时候,这个君子,是读书人的称呼,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说的君子是有德才之人,或者说我们退一步说,向往于这个进德修业的人呢,你向往于你的生命有德有才,这种起向往之心就可以叫做君子了,你能够一直向往前进,向往到你的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你就有所成就,这个叫做贤者,你彻底地能够完成你生命的理想,,这个叫做圣人,啊,所以,一个士,一个君子, 他是应该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我们是应该可以要求的,要求他什么呢?要求他要有生命的自觉,要求他要醒过来,要活过来,他要为自己的生命而负责,而这个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同时,内圣即包涵外王,“在明明德”就包涵“在亲民”,而“在明明德”和“在亲民”,这个“明德”的内涵就包涵“明德”与“亲民”都要“止于至善”,这个叫做自觉。如果一个人扼于他的生命这个潜力。他生命的内在的品质没有这么深度地反省,没有所谓的自觉,那他的生命就只停留在某一个层次,什么层次呢?大体上是停留在现实的层次,这叫做庸俗,什么叫做庸俗?因为大家都一样,你不接受教育,你不反省,你不努力不用功,每一个人都知道要追求的这些东西,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要追求的东西的价值,也不是一定不可以追求。不是!而是人生最高的品质,你最大的这个追求,是别有所在,如果这一点,没有自己觉醒,这一个人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在历史洪流之中,他是随波逐流,他在这个生死的海浪当中,他是浪生浪死,像海浪一样起来,生了,海浪下去就死了,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将来与草木同朽,不能在这个宇宙中留下一点儿痕迹,他的生命就白废了。这叫做自觉,自己觉察了,自己觉醒了。
结果我就从能自主自立后面而说明,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习惯。我们从这里说起,刚才说的深远了,我们就从眼前的这个所谓的独立思考这里说起。什么叫独立思考?谁能够独立思考,谁在独立思考了?这个许多的,政治领导人物及学界的一些关怀社会风气,关怀教育的人,他们往往会发出一些感慨,我们年轻人,尤其指大学生, 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好,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的评论,一般人往往解释成我们没有出科学家,我们没有研究的精神,我们没有境界的创造,解释是这样,也对,所以,前一阵子,这个也是温家宝先生去探问,钱学森的疾病,钱学森在去世前就发出这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大学一百年来,不出大师,他的意思是说大学得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堂堂的中国,这么多人,我们的大学建的这么多,这么大,结果一百年培养不出大师。这个叫钱学森之问,这个大家都很了解了,都很,也就是耳熟能详,一年多来,这个钱学森之问已经也是老生常谈了,因为很少人再去想这个问题了,也不想了,其实啊,要想一想啊,一个有心的,还活着的,一个年轻人,要常常想这句话,我们为什么不想了呢?或许有他的理由,我想是什么理由呢?我自己的意思是,一般人大概认为想也没有用,为什么想也没有用呢,一百年来都这样,大家也都不是不想,一百年来,大家也都是希望啊,但一百年来就是不出啊,总是难出啊,所以干脆不要想了,啊,因为想了也没有用,是不是,各位都是这个样子呢,还是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还是思考了也思考不出一个道理,各位,这个,能自立,所以第一个,要常常思考,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第二点还要知道思考的方法,第三点,要做思考的实践,然后要追求它真的答案,这叫做独立思考的能力,请问我们有没有这样做?光这句话就是要,你要能够独立思考,要解决问题,这个。。。。。。。。。。。。。。。。。。。(中间换电池缺失一段关于自觉于自决等)


“诸子百家皆是家,唯有儒家不是家”这个言论,这个百家之言呢,你要知道诸子都是思想家,而这个诸子,这个所谓的百家,告诉各位,不包括儒家。在这之外的,一般的,说儒家也是家,儒家的这些代表人物也是子,比如说孔子啊,孟子啊,荀子,不都是子吗?他们也是子,所以你可以把儒家看成是百家之一,也可以把儒家这些重要的思想家就看为子,诸子之一,但是呢,现在我们看,经史子集的分别,“经”特别指儒家的书,“子”就是指百家的书,所以儒家是从百家中特别挑出来的,孔子,孟子,是从诸子中特别挑出来的。他们所传的书,乃至于他们再传的弟子,重要的著作,这个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它能够与孔子,与孟子的境界相提并论,像这样的书才能够叫做“经”,所以荀子,虽然是儒家的大师,而且跟孟子齐名,叫做“孟荀”,但是《荀子》,这一本书就不列入在经中,列入在史中,而《孟子》后来,后来也从诸“子”列入到“经”里面。到了十三经的时候,《孟子》就列入在经典里面了,跟《论语》一样,同时列入十三经里面,叫做经。那么什么叫做经呢?我们现在说很简单,它是说儒家的重要著作。这是最简单的说法,我们要更进一步,为什么么他们的书特别提升为经呢?我们刚说,有它的特殊性,请问有什么特殊性?我们现在所用,佛教的《经》《律》《论》,《律》是很重要的,《律》摆在中间,因为其相对重要,释迦摩尼佛要死的时候,弟子问他说,请问老师,您死后我们哪里再求老师,他说以《律》为师,就以戒律做你们的老师。可见这戒律很重要。所以《律》摆在中间。律是戒律,是戒条等一些规范啊,一些修行的规范啊,那其实,那里也没有多少有思想的,有思想的是在经和论中,那中间隔着律,把论压低一层,就好像经史子集,集是文集,不用说,但是《经》跟《子》都是思想,中间还隔着《史》。就是把《子》压下去,压低一层。
那么什么叫做《论》呢?什么叫做《经》呢?你就去看看佛书,大体上,一打开来看,假如前面就记载着,现在,这个佛要说法了,不管是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佛-----释迦摩尼佛,还是远方的佛,只要佛说法,这一本书记载佛说法,这一本就叫做《经》,那么什么叫做《论》呢?《论》是菩萨所造,它的境界还没有到佛,他是一个修行者,一个高度的修行者,它可以体会佛所说的教,所以它来讨论这个“教”,它来说明这个教,来演绎这个教,就好像,春秋有《左传》《公羊传》《毂梁传》一样,所以中国叫《经传》,印度叫《经论》,所以佛所说为经,菩萨所造为论,《论》是用来说明《经》的,是来讨论《经》的,所以《经》就好像国家的《宪法》,《论》就好像法律。由《宪法》延伸至法律,法律不能违背宪法,宪法是只有少数条目,这个法律的条目就非常的精齐,所以叫做论无精品。论是很富有的,很丰富的,经是很贫乏的,经只有几句话,那几句话,一讲再讲,一讲再讲 。这个菩萨呢,读书人读得都烦了,这句话一讲再讲,一讲再讲,一进入金刚经,予意云何,予意云何?到最后只这几句话,翻来覆去,所以一部经,几乎只讲一句话,所以经是很贫乏的。你要从内容来看,从内容的这个表现来看,它是很贫乏的,只有少数的观念乃至于三藏十二部经等全部佛经,其实也只讲一句话,不是一部经讲一句话,全部的经总加起来讲一句话,这叫做经的性质,所以经是很贫乏的。它的丰富性不够,但是,你要知道,经有尊贵的地位,尊贵不是因为它贫乏,尊贵是因为它高明,它是原则性的表示,它叫原则性,所以经就是原创性的书籍,经就是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的著作,叫做天经地义!
所以各位,你只要跟着人云亦云,在哪个时代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你瞧,在古代不能做判断,你从小就读经啊,就读经吧,你就认为,要说圣人很伟大,你就圣人很伟大吧,你要说我们要学圣人,你就去学圣人吧,各位,这叫做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的判断,这叫做人云亦云,这叫做浪生浪死,这叫做“与草木同朽”,所以胡适之在当时,所谓的五四时代,他借用袁枚,就是袁子才,清朝的一个诗人叫袁枚,他借用他的两句诗,来教导年轻人,怎么去做学问,袁枚的诗是这样说的,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双眼”,两个眼睛,“自将”自己来用“秋水洗”,秋天的水来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一辈子不受古人的欺骗,“双眼自将秋水洗”,为什么叫秋水呢?
“秋水”是有来由的,有典故的,这个“秋水”的典故的意义可能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个“秋水”最早用,大家最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秋水”这个词,是来自于《庄子》有一篇文章,又名叫《秋水》章一开头,就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个“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秋水时至”这个秋天下雨了,这个发洪水了,在这个时间,这个时刻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所有的小川都灌到河里面去,那个这个河水涨啊,涨到多少呢,“,两涘渚崖之间”,两岸,从这岸到那岸,不辨牛马,就是牛马,看上去好像有动物在那边走来走去,但是是牛啊,是马啊,就看不清楚了。你看,这个,水面有多宽,这样,秋水啊,水神 啊,就是河伯啊,他高兴,说,你看,我的水这么大,他就非常高兴,那他就顺流而东,跟着水一直走,向东走,走到海里去啊,才看到海那么大,那他就感叹啦,我以前认为我的水已经很大了,这样看到海,我才知道我实在太小了,所以就叫河伯观海了,这个故事呢,是成语的来由,河伯观海也叫井蛙窥天,这个可以下对的——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这个河伯观海是比较积极的,这个河伯,自己已经有醒悟了,原来我是不够大的,我不能够自我尊大,他就醒悟了。这个“井蛙窥天”呢,是不醒悟。所以你说用这两个成语,还是用河伯观海比较好一点儿,用“井蛙窥天”就真的是讥笑人了,虽然河伯观海也是有讥笑的意思,但是他现在醒悟啊,河伯,所以河伯观海。这个秋水,秋水就这么大,所以你也可以说“双眼自将秋水洗”因为秋水是大水,两只眼睛啊,用一点点水洗不够,要用很大的水来洗,那这样,可以这样子解释。
另外一种解释说,这个秋水是最清的水,干净的水,那为什么呢?因为到了秋天哪,那这个,暴雨啊,大概都在夏季,因为夏天下雨啊,这雨水是比较污浊的。到了秋天,就不下雨了,所以这个水就清了,所以叫做这个秋水,不过你可以想一想,刚才不是说“秋水时至”么?“百川灌河”,秋天下雨了,不是发大水了么,大洪水,我们要说秋水,秋天就没下雨了,所以水比较清啊,这可能有一个问题,因为庄子是周朝人,这个春秋时代,东周时代。而周朝的日历啊,是所谓的建子,夏朝是建寅,商朝是建丑,周朝是建子,所谓子丑寅卯嘛,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那么夏朝呢?是从我们现在所说的一月,这里开始算,所以我们现在一月是夏朝的正月;商朝呢,是推到十二月,十二月是它的正月,春天开始,十二月。周朝呢,是推到十一月,其实推到十一月也有道理,因为十一月,那时候,十一月中间有一个冬至,那时候已经进入冬至了,冬至的那一天就是春天的开始,你可以这样看,所以周朝是十一月开始推的,那么秦朝,秦朝后来在春秋战国灭了六国之后,秦国来了一个很特别的举动,就是它,它再往前推一步,它建亥,它是十月为岁首,那么秦朝的十月为岁首,那这个算法就跟我们不一样,因为我们到了汉朝之后啊,这个汉朝又把它,改回来,这个以夏朝的夏历为准,所以我们现在称我们的日历为夏历。那么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所以如果是要用日历的话,最好的是夏朝的日历,孔子这样说。那么,汉朝就改为夏历,从汉朝以后我们就用夏历,直到现在,我们还用夏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夏曆啊,总之不是所谓的“格里曆”,不是阳历,是阴历。阴历我们用夏历,夏历就是现在所谓的一月,因为这样,一月二月三月,从一月开始算,一二三是春,四五六是夏,七八九是秋,假如到了七八九了,那个秋啊,真的是秋水了,十十一十二是冬,它这样,这是夏朝,但是我们要推到周朝,就是庄子那个时代,庄子那个时代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是春,二三四是夏,五六七是秋,所以五六七正是下大雨的时候,叫做“秋水时至”这样,所以庄子的“秋水时至”其实在我们看是夏天的水,所以“双眼自将秋水洗”,你可以用两种解释法,用很多水,来洗,才能把眼睛洗得很干净,洗明亮了,另一方面是说我用很清澈的水来洗,所以说这个秋水一方面形容这个人的眼睛眸子,非常的明亮,叫明眸如秋水,所以这个秋水应该是指清净干净的水,所以“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是古诗词教导我们年轻人,要这样做学问,你不要受古人欺骗,把眼睛擦亮一点儿,各位,这种教导不是很好么?是的,是很好。我们一直到现在,胡适之,他是所谓的五四运动的健将,五四运动是从民国八年,1919年,胡适之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成为青年导师,他教年轻人做学问,要“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那“一生不受古人欺”,怎么会受古人欺呢?这个袁枚认为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就被古人欺。所以我们要自觉,胡适之更提倡这个自觉,所以有人说五四运动是我们这个启蒙运动,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要自觉的,不要只是被古人牵着鼻子走。
这个讲的没错啊,而这个“欺”,古人会欺我们啊,古人欺,欺我们,这个也有典故的啊,“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个“古人欺”三个字啊,也不是袁枚自己杜撰的,这是在《孟子》上就有这样说,孟子引颜渊文,颜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说舜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当然不如舜啊,但是“有为者亦若是”,只要我有为,我也可以像舜一样,也能成为圣贤啊。这个意思,而这句话之后,《孟子》里又说,这个,就引一个公明仪说,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文王是我老师,我应该跟文王学,而且涵盖的,我愿意和周公学,那“周公岂欺我哉?”,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这样,各位,孟子引了两个人的话,一个士颜渊,一个是公明仪,我们再来体会这个话,颜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那我们现在就想了,颜渊这样讲,颜渊有没有在骗我们,我们可以想这句话,因为公明仪说嘛,“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文王跟周公都没有在欺骗我们呐!那这个文章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没有骗我们,他说的是实话,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听他的话,依照他的话去做,所以“道一而一”,天下的路只有一条,对的就是对的,那什么路是对的呢?颜渊讲的话是对的,公明仪所讲的话,也是对的,因为公明仪是学周公,他说周公也不欺骗我们。所以,文王跟周公讲的话是对的,这个意思是说,古人不欺骗我们,到了袁子才,他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各位,颜渊跟公明仪,他们骗了我们吗?或说文王周公骗了我们吗?那我们现在说,我们不要受古人骗,哪个人骗了我们吗?要想一想,确实,很多人都受古人骗,当然说了,古代不是从小就只读经么?就是要读这些书,而且读经为主,读儒家书为主,其他的书老师是几乎不教的,所以看别的书就要被老师责骂,所以读儒家的书为主,读儒家的书要我们做什么?做圣贤!所以因为老师这样教,书也这样写,所以我就是做圣贤,告诉你,你被古人骗了。所以袁枚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是对的,不是只引这一句话是对的,叫做不要抱残守缺,不要两千多年的传统都不敢变化,不敢变动,但是,我们又另外讲,另外一种方式再来思考,那就是我们把经典废了,蔡元培在用正股的力量把经典废了,一般的民间呢,用民间的力量把经典也废了,废了一百年了,到现在,各位,我请问,每一个人自己,包括我,每一个人自己扪心自问,我曾经想过要不要读经典么?我曾经想过我要不要照着经典做吗?我曾经想过经典有骗我吗还是没有骗我?假如你没有想过,讲这些话是没有意义的,古人骗你还是不骗你是没有意义的,你“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将这句话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一百年来,中国就在一个没有意义的情况下过了这一百年,中国华民族整个没有意义。信不信由你!
你有意义吗?有意义,钱学森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要成科学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大师,但是连一点儿我要怎么办的想法都没有,你是不是太懦弱,你不是太愚昧了么?!所以我们今天不要讲,我们要不要读经,我们要讲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先讲有没有想过,要不要?刚才讲了什么叫经,经的意义是什么,它只是中文系的专科才需要读的么?还有,假如它不是,是全民都应该学的,每一个人都要学,它是至理名言,它是天经地义,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做呢?接下去,假如我们认为应该去读,应该怎么读起呢?
没有人想这个,所以今天我们就要讲这个问题,这个“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我们一定要常想,这个古人包括谁,你知道么?我们中国自从这个学问成熟以来,这两千五百多年,就从孔子开始算,孔子之前的学问,从皇帝开始算,五帝加三皇,五帝之前,这个还有伏羲,神农,那些渺渺茫茫的岁月,假如从伏羲神农开始算,从渺茫的岁月开始算,到孔子也是两千多年,而孔子到现在又是两千多年,加起来是五千年,所以为什么叫中华文化五千年,这不是需问,这是实词,这是实实在在地说,中华民族自从有思想以来,思想从哪里开始,一般都是说,伏羲画卦,是灵光的爆破,是人的心灵与天道有所感通而开启的文明,想这样子从伏羲开始算,到现在将近五千年,五千年,这个五千年的整个华夏民族,他的所有的经历,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痕迹,这些痕迹纵使非常简洁地记录,那也是汗牛充栋啊,经史子集,四库全书所收的,不到王宫藏书的十分之一,乃至不到百分之一,大部分的书不收了,不收的书统一都湮灭了,从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心血被湮灭了,但是留下来了这些。而留下的这些又把它分类,分列为比较高的一类,请问我们要不要特别去认识,所以我们今天就先讲一个,这个文化的态度。
这个从文化的态度,我们说,去面对经典的态度,这些所谓的经典,为什么它能成为经典。刚才我们就用佛教说,佛所说叫做经,他为什么叫做佛?彻底了悟了出家的佛,在修行历程中有高度的修行,还没有彻底了悟出家的是菩萨。所以菩萨只能了解佛,但是他毕竟不是佛,彻底了悟,彻底了悟了他的心灵,就是叫做“如如”如其所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叫做真如。它对于世界的观感,也是真如,其实他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叫做本来面目,这叫真如,所以彻底了悟,一个彻底了悟的修行者,他的所言所行,那是永恒的,虽然只有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永恒的意义,所以他说的话叫做经,从这个,从最深的法界等流而出,他的内心是一个法界,一个法,一个已经领悟了的这个生命内涵,它里面有无穷的法,三千大千世界全部变成功德,功德海,所以心灵是通透的,丰富的,从这个法界等流而出,平等平等而流出来,所以他们所讲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他们不是一句话,一件事,你不可把这些,这些最高智慧者的一句话一件事当做普通的一句话一件事来看,因为他是从最清净的法界等流而出的,所以它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各位,如果我们的思考当中,不曾有一种想法,或是一种向往,那告诉你,我们的生命就永远是庸俗的,如果连这点都不信,居然有人能够如此么?而人就是人嘛,活着嘛,吃喝拉撒,你也是人我也是人,人所作所为,你所说的只不过是一句话,你做的也是一件事嘛,一句话就一句话,一件事就一件事嘛。古人就认为不然,而且凡是读过万卷的人,凡是在进德修业的路上,曾经精进过的人,他就会告诉我们,有一些一句话不只是一句话,有些一件事不只是一件事。他们这一句话,这一件事,连通到整个清净的法界,是从清净的法界等流而出!
所以虽然是,也是文字的记载,它也是由一个字一个字记载成一句,由一句一句记载成篇,由一篇一篇变成这一本书,但是这叫做文字般若,文字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有些文字就是文字,有些文字还让你多看了,你就会变成和他一样庸俗,跟他一样污浊,但是有些文字本身就叫做般若,叫做智慧,这叫做经典。因为这种智慧,所谓成为智慧,它就是永恒的,它一到永到,一成永成。它涵盖虚实,遍及万世,这一种书,叫做经。你不要说这是宗教的词语啊,不是的,凡是圣人的表现,虽然用文字记载下来,你读的也是这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巧言令色,鲜矣仁”“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就这么简单。但是你可以当做这么简单来看吗?世界上没有高明的人吗?这是必须要想一想的,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想,永远不得醒过来,永远不得觉醒,永远都是随波逐流,浪生浪死,将来就与草木同朽!你就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不知道人生之广大,不知道义理之深远,不知道圣贤之高明,不知道这世界是可喜可悦,所以,我说每个人都要自觉。从哪里自觉?从“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胡适欺。”开始,“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元培欺。”“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独秀欺。”——陈独秀。“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鲁迅欺。”信不信由你!!
做教育的人,“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杜威欺。”古人随时都在骗你,当然也可以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孟子欺。”“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孔子欺。”“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文王欺。”“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周公欺。”不受尧舜欺,但是谁欺谁不欺,这不是谁能说了算的,所以尧舜,孔孟都在骗我们,这是胡适之,陈独秀说的,告诉我们要小心,现在你连他讲的话可信不可信你都未曾思考过,而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已经过了80几年了,90几年了,这90年来,请问,想过么?我刚说你想过,经典是要废除的,是不需要读的,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如果读中国的经典啊,读儒家的,我们就被害了。你把理由说出来,说得有道理,是你自己说的,不是胡适之说的,不是陈独秀说的,你说的有道理,我佩服你,你不要做,我佩服你,你这辈子还是活过的,虽然活的不见得很好,但你是活过的,了不起!能活就了不起啊!假如连这句话都没有想过,你就在这个氛围之内,一百年来,都被它所笼罩,而你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从3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现在,已经20岁了,20几岁了,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了,号称是大学生,号称是重点学校的大学生,居然连这一点都没有想过,请问你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资格做大学生!有什么资格做年轻人!有什么资格做中国人!
企近经典世界,就要想想,要这个态度,经典是什么?你要不要,有了自己的觉醒自己再做决定,要不要?假如你要,我一下就讲如何企近经典世界,进入主题;假如你不要,那就算啦,我也不讲啦,大家如果要,我就讲。今天来这里做讲座的时候,这个,一些年轻的朋友,号称是我的学生啊,就一直叮咛我,就不要像今天这样讲,铺垫不要铺的太久,以前讲两个小时,铺垫是要铺一个半小时的,那铺垫讲完后,大概人都走光了,你还没有进入主题,不知道在讲什么,我说:“我会注意,我会注意的。”我是一个有自觉的人,但是我又告诉他们说,你听我的讲听那么多次,你应该知道我所有的讲座,铺垫的那段最重要。所以铺垫越久,就越有意义,虽然铺垫那么久,听得人都听厌烦了,但是往往再看录像的时候,再回过头看,那铺垫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铺垫,因为铺垫懂了,后面就不要讲了,你懂了自觉,自觉还用我讲么?我只把自觉和自觉以后该怎么做,而且这个应该。自觉和自决的道理是永恒的,是经典。你如何让去读经典,如何让从经典受益,这个事很多门路的,不一定要照我说的做,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行之道,所以以下讲的是比较不重要的,因此刚才有一些人,他听到了一半走了,我很佩服他,他已经听懂了,只有不懂得人还在这里。(众会心的笑)
好,我们说,因为这个意义讲不完,这个是对时代的感慨,你不要认为我是发牢骚,哦,我会对时代发牢骚,但不是骂人,不是的,什么叫骂人。我有情绪,我不理性,我脾气发起来了,那我责备,尤其是不恰当的责备,过分责备,这叫骂人。我们照道理而说不是骂人,我也很尊重他们,他们也相当了不起,他们也是性情中人,但是他们讲的没道理的地方,我们也要指出他们没道理,所以不是骂人。再说我不是发牢骚。什么事发牢骚?看到一些缺点,然后, 他能看到,他就不安,这种不安有些时候表现的不好,他就会唠唠叨叨的,那有些人发了牢骚,这个发的很切中恳切,非常的切中真的讲到要害了,那么有些呢只是模模糊糊。总之发牢骚有两种,一种是精明的,一种是糊涂的,纵使是精明的,我认为还是没有意义。所以我不发牢骚,那我刚才不是讲了很多的时代遗憾么?这是发牢骚么?这不是。
假如我讲到这里,没有提供解决的方法,我就是在发牢骚,我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包括去思考的问题,然后去解决他的问题,这不是发牢骚。而且要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把那个问题点出来,所以刚才点出问题,现在才可以解决问题。所以我不是为发牢骚而来的,我来是为了接下来要讲的。
我们如何企近经典世界。有几个步骤,第一个,端正你的态度,刚才讲过了,刚才讲的是第一个,你态度端正了,就是自己要,自己决定,不要受了一百年来,五四以来欺骗你,我经典是不要读的,这个中国文化的传统是没有意义的,乃至中国文化传统是害人的,害得中华民族受欺负。各位你要去读一读历史啊,远从汉朝,我们不要讲别的,就讲GDP好了,远从汉朝唐朝,我们中国整个GDP都是占全世界百分之五十以上,就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合起来的经济能力不如中国,一直到清朝初年,那算作很衰败了吧,明朝末年衰败嘛,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初年,我们的GDP都还占到全世界的30%以上, 中国古人害人么?要读读历史啊,你要跳出来,跳出时代看整个历史,才能把时代定位啊!所有的人都不要再受五四的欺负啦,欺骗啊,一提起来就是中国古人害人,中国古人没有尽到责任,使我们现代人没有尽到责任,你知道吗?我们近代人对不起祖先,你知道吗?
所以第一点,先端正,经典是什么,要不要读,谁来读,假如说大家都要读,非读不可,那读它是有助于自己的生命的觉醒的,为什么?因为它每一句都叫你觉醒,除了这个书之外,没有一本书有这么强大的力道。所以,古人说,古人有这个《鹤林玉露》,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这是明朝的一个笔记集,很有名的,它里面有一条,有一个人跟他说,哎呀我读那么多书,我书读得都累了,没有一本书是可以醒人耳目的,就是书读到最后,读得糊里糊涂的,我阅读越糊涂,阅读越想睡觉。他说,你为什么不去读《论语》呢?他回答说,听到《论语》我更想睡觉了。他说你不会读书,《论语》是醒人之书啊!所以各位你去读《论语》,你要读到睡觉啊,你就完了。完了,越读越高兴啊,法喜充满啊!你会读书的,因为它是从最清净等流的法界而出,智慧之言,每一个字都是智慧,你读得出来么?你读不出来,你当然说这书没有用啊!是你没有用,还是书没有用,先想一想!刚才说了,接下来要讲,要怎么读。
我们说各位,就是现在,你自己,每一个人自己,你几岁?每一个人自己,就现在,从今天开始,从下一秒钟开始,你就立志去读,读这些所谓的智慧之书,看看能不能也启发你的智慧,当这个智慧之书启发你的智慧的时候,你是跟孔子孟子去随波逐流,随他们的波,不是的,刚才讲了,假如说胡适之,陈独秀,这些五四时代的运动人物,他们所讲的,要你打倒传统,你思考过了,这个对,你这个就不是随波逐流,什么叫随波逐流?人家说,你就跟着这样走,圣人跟你这样说你也这样走,你这叫随波逐流。什么叫不随波逐流?自己读书,能够独立判断,判断了就是自己的,所以圣人的教导你若体悟的话,不是圣人牵着你的鼻子走,你自己自觉的。要这样读书。那怎么读呢?这经典那么深,它的境界那么高,我怎么读呢?每个人都这样想,对不对?因为你受胡适之骗了,胡适之在骗诸位,我告诉你他怎么骗你的。你自己被骗了都不知道,你是很可怜的!这样,我来告诉你,他怎么骗你的。
胡适之在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做《我们不配读经》。怎么叫不配读经呢?他说,就算国学大师,就说王国维,他说他对《诗经》还有十分之二三,他不懂。对于《尚书》,有十分之五六,他不懂。胡适之就问你,你是何许人?你怎么敢说要读经?你自己都不懂,你还敢教你的孩子读经,这叫做自欺其人。所以胡适之告诉你,你不配读经。从此以后,中国人心里面就想了,哦,经典那么深,经典真的很难了解,我不配去读它,假如有人不甘愿,我就是要读一读,一打开经典,这个真是有字天书,望洋兴叹,颓然而返,就不读啦。所以现在我就告诉你,“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胡适欺”。胡适之骗了我们80几年,骗了整个中华民族,14亿人口,现在我们就要问,第一个问,这些经书深吗?高吗?“夫子之墙数仞”,高吗?深吗?这是第一点。那么,第二点,如果它真的高深,我不懂,你不懂,所以你不可以读呢,还是我不懂我就一定要去读,读读看看会不会懂。而胡适之的推理是这个样子的:经书很难,你不懂,所以你不能读。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永远不懂。懂了么?我再讲一遍,经书很难,不容易懂,所以你不可以读,结论是什么?永远不懂。正中他的下怀!胡适之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现在我们要独立思考,经书很难,我不懂,但是,它里面是精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那我怎么能得其门呢?我至少要读一读嘛。我读了看看会不会懂,所以就是因为这书难,我不懂,所以我才更要去读一读。这是我的推理。这个结论是什么?我可能会懂。
所以如何企近经典世界,第一个,办法,就是去读。刚才又说了,经典那么深,我怎么去读?我先解答第一个问题。经典深吗?难吗?请问哪一本书最难?很多人都说,他看到哪一本书都难啊,凡是古代的书都难,何况是经典,那更难,每一本书都很难。最后大家,往往得出一致结论说,《易经》很难。好啦,我们用《易经》做例子。易经真的很难哦《易经》很难,是因为它的高度很高,不只是“墙数仞”,那你的程度这么低,所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所以你就会难倒了。在这里我们要独立思考了,《易经》这么深,你的程度这么浅,所以它很难,现在我们要问,是《易经》真的很深呢?是客观的《易经》很难?还是你的主观没有能力?所以你要记住,不要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去说什么书很难。所以,谁来对我说哪一部经很难,《易经》很难,我就马上笑他,你是无能之辈。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能力提升到这里了(两手持平手势),《易经》就不难了,你的能力到这里了(个人能力高出《易经》水平,手势),《易经》就很容易了。不是么?主观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客观的难度是已定的,所以客观的难度不会增大,主观的能力可以长进,所以你终有一天,会让《易经》不会再那么难。你为什么不去做这个事?无非是你认为做这个事没有意义。现在就告诉你,做这件事有意义,而且有重大的意义。你为什么不做?所以,最终还是,态度没有建立起来。
还有第二点就是,糊涂,思考糊涂,被骗,被五四时代的人所骗。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中国传统文化,要打倒中国文化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中国人不再读中国书。而让中国人不再读中国书的一个策略就是,不是让你不再读而已,他是让你连读的能力都没有,你只好放弃。各位,他会怎么让你连读的能力都没有,你知道么?就是从蔡元培开始,在学校里面不教你读经,到了五四更咒骂读经,然后让父母亲不可以教孩子读经,让老师不可以教孩子读经。经过90年,整个中国,14亿人口,没有人能够读经。中国文化就灭亡了。所以,各位,这是一个策略。他们成功了,中华民族就失败了。他们成功啦,中国人再也不能读经了,不仅是不能读经了,连中国书都不能读,刚才说了,什么叫中国书——经史子集,五千年来的书,我们都不能读。你还是一个中国人么?你不要再说那是中文系的事啊,你是中国人啊!
所以,各位,如果这是强求,这太难了,我们的工作太多了,你还叫我们学这个!我们现在只要过我们的生活就好,你只要过的还叫生活就还好。如果它不难呢?追也要追它一步,要追一步是很容易的啊。所以我依照语文教育的理论,来介绍,怎么开始读经。那怎么开始读经呢?第一,我们要选择,因为我们的时间不多,不是这里讲座的时间不多,是我们一辈子读书的时间不多。所以我们读书要求到最高效果,求到最高效果的第一个办法就是选择有最高效果的书,最高内涵的书。就是无穷的,从最高法界等流而出的书,就是圣人之书。那么中国的圣人你都知道,所以第一本书就是《论语》,请你选《论语》。
那怎么去读呢?依照语文教育的道理,语文教育的道理就是要通过反复,熟能生巧的道理,自我酝酿,然后他就渐渐自我成熟。我们从小受语文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我们的语文成绩是很差的,不及格的,不能够读经史子集,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按照语文教育的方法。语文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呢?你教就有,你没有教就没有,你要他将来能写作什么语文,你就要提早用这个语文教他。假如是能够从小教,最好,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就从现在开始,“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嘛,你已经失学了嘛,这叫经典失学,你就从现在开始,那怎么做?你就按照语文教育的方法,反复,所以,如果一个儿童反复读,读到很熟,儿童容易记忆,就让他背书,我们大人对背书没有兴趣啊,所以就反复读,所以我现在介绍一个读经的方法。大家去学一本《论语》,《论语》有很多种印刷的版本,不一样,但是没有关系,最好是全本,不要选选本,为什么?你不要吃那些别人嚼剩下的东西,你不要吃人家的吐哺,要原汁原味,所以你不要读《论语》的选本,你要读《论语》的整本。拿来了,你就开始读,怎么读,从第一个字开始读,读完第一个字怎么办,就读第二个字,读完第二个字,读第三个字,那读完第一句话怎么办,读第二句,第二句读完怎么办,就读下一行,把一行一行读完了,读完一页了,怎么办?你要记住,一定要翻到第二页,(众笑),再开始从第一个字开始读。读完第二页怎么办,一定要读第三页。你不要笑哦,这是救国救民之道啊!
你不这样读,你就永远没有了,中国文化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这样读,这么读,就这样一句一句读,只到把这本书读完。那一本《论语》,号称是大学生的人,居然中国圣贤的书都没有读过,而他的书这么少,多少呢?一万五千七百个字。多久可以读完呢?你读得结结巴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这样,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圣人的书读完,你居然没有读!我告诉你啊,你对不起祖先!对不起你自己!对不起天地!你良心不安!好,可以读,但是,这样读有效么?有,这样有效,不过效果还没有这么大,有一点基础了,再从这基础上进。你的收获会越来越大,所以你就会读第二遍。所以当你读完第一遍后写个一,又读第二遍的时候画一竖,第三遍后画一横,第四遍的时候画一竖,读完第五遍后画一横,读完五遍,写下了一个“正字”。每读一遍就记录,最好是记录一下哪一天读完的,还有呢,最好呢,如果你想鼓励你自己,我请你去找两个见证人,你跟他们说,“我要开始读《论语》了”。朋友若说:“你发疯了是不是?”“我就要做!”然后朋友说:“我不相信。”这样用激将法,你就开始读了。(众笑)
没读完十遍,就跟他们说,你看我读完十遍了,你叫他们给你签个名,一生留下美好的回忆。那读多少呢?读一百遍。当你读到二三十遍的时候,就比较熟了,就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读到五十遍,就更快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0分钟可以读完。你读过七八十遍,一百遍以上,“………..”三十分钟读完,所以读一百遍一共要多久呢,平均下来,一百个小时。你每天花半个小时,五十天读完,你每天花十五分钟时间,一百天读完。所以各位,这个,要看看,你怎么读。要看看,你怎么发这个愿。宗教说发愿,我们儒家叫立志。
那读了有什么效果呢?告诉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依照我们所推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任何人读过了,不管是谁,只要他十三岁以上,稍微有点自觉,十三岁以下不用说,十三岁以下就是读,呆呆地读,就是要先做个书呆子,十三岁以上,自己稍微有个领悟。什么领悟呢?不知道,每个人领悟的点是不一样的,但是你毕竟有领悟,而你所领悟的那一当下,那几句话是重要的!你领悟的那几句话是很重要的。那一个当下是你生命的觉醒。你会发现你精神焕发,你会发现你好像开了天眼,各位,这个只有自己去体会。你没有读,你就永远没有体会。你读了,就有机会。而且,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所以所有读过《论语》一百遍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脱胎换骨” !

我推广读经,最早是推广儿童读经,后来发现,幼儿也可以读,所以推广到幼稚园,本来要小学和幼稚园。后来发现6岁之前这一阶段很重要,所以推广0岁到3岁读经。后来发现胎儿阶段非常重要,所以现在推广读经胎教。所以读经从胎儿就开始了。然后近来又发现,要让这个怀孕的父母能够给孩子做胎教,一定要在他们结婚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而结婚之前最重要的是,大学生。所以我们就要推广大学生的“《论语》一百”。现在已经有很多大学生参加了,今年暑假,我们还再办一个叫“《论语》一百”的夏令营,就在北京,有其他的学校都响应,去年我们是七百人,今年我们是六千多人要读“《论语》一百”,就是把《论语》读一百遍。那这个夏令营是比较集中的,它只要一个月就可以把《论语》读一百遍以上。这一个月是住在一个营里面,早上五点就起床,晚上九点就睡觉,一天读经8个小时,我保证你三十天内,把《论语》读过一百遍以上。那你就“脱胎换骨” !一辈子过不一样的人生。这个所谓的,有理想,你有理想了,这个所谓的肯读书,能读书,你读书了,那么所谓的讲道德,你讲道德了,那个所谓的能自立,能独立思考,你能自立了。那所谓的肯奋斗,你就肯奋斗啦。而且将来子子孙孙,受益无穷。所以现在,假如你还没有开始做,你赶快开始做!
现在你是大学生,我还有一个这个更重要的效果,我这一套方法可以顺便教你如何去谈恋爱,找对象。现在不管你有没有恋爱对象了,所以不管你有没有,有了,可以用,没有,还可以用。什么意思,你要问对方,男孩子要交女朋友,女孩子要交男朋友,一定要问对方,你读过“《论语》一百么”?如果读过,准没错,如果没有读过,你考虑考虑。因为他胎还没脱,骨还没有换嘛!他还没有自觉嘛,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嘛,他不能理性地跟你讨论问题嘛!所以你要考虑考虑。所以假如有读“《论语》一百”的,那就比较情意相投,理想的共勉,那么结婚以后呢?怀孕了,两个人才会有共同的做法,要开始让孩子读经啦!从胎儿就开始读经啦。读经十个月,教孩子十个月,这个孩子终身就没有教育的烦恼了,他十个月就应脱了胎换了骨了。(众笑)
所以任何一个孩子从这里出来都是天才儿童。这个天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的天才,叫聪明。一方面是品德的天才,他的性情比较平正,智慧比较高超。所以教育就在十个月完成。你如果想要了解其中比较丰富,比较细的道理,请你多多注意读经教育这一块的消息。你可以上网,上“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我再讲一遍,“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为什么叫“全球”呢?因为我要把读经教育推广到全球。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读经,不是都只要读《论语》,是都要读自己祖先最高明的作品。行有余力,再读其他民族祖先的最高明的作品。所以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就在文化的深度吸引和引导之下,大家相互欣赏,相互赞叹,相互学习。国与国之间就会“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那既然不能够让我讲到十一点钟,我不好不做。(众笑)那我今天带来一本书,每个人赠送一本,就是去年,参加暑期夏令营的七百多人读完《论语》一百之后的心得体会的选集,选的是比较好的,做成的选集。其中也有一些理论的介绍,也记录了我在开营仪式和闭营仪式的演讲。大体上也都是鼓舞我们读书的态度以及文化的情怀。也希望大家能够自己读,最好是自己读。你自己不能读,你就来参加这个夏令营。今年也有暑假夏令营,在科技大学,参加办法可以上网查询,书上也有介绍,那么我们就送大家这样一本书。等一下每个人都有,我们带足了,书的数量是超过今天来的人数的。不必太急忙,慢慢的来。谨此作为我迟到对大家的一些弥补。希望大家不要再怪罪,那今天这演讲,你一定要跟他说:“他的演讲很好”,千万不要说,“他又迟到或是晚退”,千万不要这样讲啊。这样讲会影响学习的。
好,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众鼓掌)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7-18 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受启发的演讲。
如土家人 發表於 2011-8-15 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文:延章2011/08/15日22:50分修改
南#堡#三#友#碱#厂黑心包工头!
……

點評

同情,但是不要发布与主题无关讯息,特别是没有任何证据且涉及诬蔑他人的讯息。  發表於 2011-8-15 22:48
少儿教育 發表於 2012-2-7 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拜读了,学习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